世人眼中的“全能天才”
蘇軾,中國文壇及享譽海外的大文學家,他對中國文化的影響舉足輕重,他是世人眼中無所不能的“全能天才”。
文學造詣舉世矚目,繪畫書法成就非凡,醫藥水利頗有貢獻。人們愛他敬他,甚至畢生都在研究他,他是世間罕見的天才。
林語堂評價他:
“蘇東坡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
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新的畫家、造酒實驗家、一個工程師......
一個皇帝的秘書、酒仙......一個月夜徘徊者、一個詩人、一個小丑,
但這不足以道出蘇東坡的全部......”。
林語堂的評價非??陀^,列明了蘇軾承載的各類“標簽”。這樣一個全能的天才,確實讓人心生敬佩,從中我們可以提煉出這樣的主旨:蘇東坡很懂生活!
二、東坡美食千古流芳
“民以食為天”、“唯美食不可負”。
蘇軾有個特別接地氣的身份,那就是美食家和吃貨,顛覆了人們對他的認知,原來他是這么高雅又可愛的大文豪呀,一位相當接地氣的生活家。
蘇東坡瞬間由高據神壇的傳奇人物,變成煙火氣十足的東坡大大,原來大文豪也是一枚典型的妥妥的“吃貨”呀,讓人們感到特別的親切。
據說,蘇軾對美食不僅會吃會品,還特別會烹,即便是在物資匱乏的蠻荒之地,即便是非常簡單樸素的東西,到他手里都能被他神乎其神的變成可口的美食。
這動手能力之強,讓人驚嘆不已。的確,聰明的人做什么事也難不倒。
換做現代,他的野外求生本領那是要遠勝一般人的。他發明的東坡美食,更是道道精品,雖被后世改良,但仍然千古流傳,至今仍風靡全國,令世人喜愛。
1、東坡肉
作為資深吃貨,蘇軾對豬肉的喜愛,那是超乎尋常的。蘇東坡是四川眉山人,四川又是豬肉大省,也許在那個時代也是吧。對于豬肉,相傳或杜撰蘇軾曾有一首詩:
“無竹令人俗,無肉使人瘦。
不俗又不瘦,竹筍燜豬肉”。
蘇軾這首詩非常俏皮,寫出了豬肉的營養價值和味道鮮美,還提供了一道美食-竹筍悶豬肉,想想都要流口水,吃貨的世界你懂的。
蘇軾對于豬肉美食,更是推陳出新、花樣百出,比如聞名全國的東坡肉、東坡肘子等。在他被貶黃州期間,他更是把吃貨的本色發揮得淋漓盡致。
為此他寫了著名的《豬肉頌》:
“凈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黃
州好豬肉,價踐如泥土。貴者不足囑,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
自家君莫管”。
什么意思呢?
把鍋洗凈,少許放水,燃上柴火、雜草等,抑制火勢,用不冒火苗的虛火來煨燉。待它自己慢慢的熟,不要催它,火候足了,它自然會滋味極美。
黃州有這樣好的豬肉,價錢賤得像泥土一樣;富貴人家不肯吃,貧困人家又不會煮。我早上起來打上兩碗,自己吃飽了,您莫要理會。
確實啊,享受了美食,又有了感悟,自然要將制做美食的方法以及美食美味分享給大眾,這叫好東西要共享。
現在,我們吃東坡肉、東坡肘子等,必會津津樂道、大快朵頤,真認為那得一種人生享受,美食帶給我們相當的快感和溝通的契機。
如今時移世易,對于東坡肉,我們的做法會有所改進,如加蔥、料酒、姜、鹽等,在蘇軾時代,不可能有這么多花樣。
但有一點是未變的,就是用微火煨燉,急火易焦,內里未熟,因此煨燉才是東坡肘子的“靈魂”。
東坡肘子,要移到微火上煨燉約3小時,直至用筷子輕輕一戳肉皮即爛為止。蘇軾的微燉時間現不得而知,不過他的做法奠定了美食基礎,影響了世人千人。
小火燉肉確實能增強肉質的鮮嫩可口。
蘇軾在做《豬肉頌》之前,經歷了“烏臺詩案”的生死大考驗,他幾乎被送了命,最后死里逃生,心靈受到震撼。
他由此盡量少說話,他開始思考生命的真諦,他說他的生命如磨石下的小螞蟻,也象旋風中的羽毛,讓人頗覺心酸。
《豬肉頌》可看出他的對世態度,他的個性轉變,他在讓心靈得到平安,詩中也看出他的一絲不茍與平靜從容,雖劫后余生、身處逆境,仍能悠然淡泊,這也是處變不驚的態度,值得后世學習和景仰。
2、羊蝎子
蘇軾被貶惠州時,因生活有些窮困潦倒,時常會遭受病痛,需要羊肉等有營養的食物調養,而惠州地處偏遠,羊肉又十分昂貴,俸祿低的小官是吃不起的。
作為貶斥罪官的蘇軾,更不能與權貴爭搶羊肉。那想吃羊肉怎么辦呢?蘇軾曾說:“時囑屠者,買其脊骨。骨間亦有微肉,煮熟熱酒漉,隨意用酒薄點鹽炙,微焦食之,終日摘剔牙綮,如蟹螯逸味”。
什么意思呢?是說:
蘇軾私下囑咐殺羊人,給他留些沒人要的羊脊骨,畢竟骨頭之間還有一點點羊肉。取回家后,先將羊脊骨徹底煮透,再用酒澆在骨頭上,點鹽少許,用火烘烤,等待骨肉微焦,便可食用。他呢,終日在羊脊骨間摘剔碎肉,自稱就象吃海鮮蝦蟹的感覺和味道。
話說,羊蝎子在那個時代也許不是很受歡迎,但到現代這種美食讓人趨之若鶩,羊蝎子成為很多餐廳的名菜,很多人都喜歡吃,可見蘇軾的影響力很大啊,他會吃會制作,還會將其傳承下來。
蘇軾更是每三五日吃一次羊脊骨,樂此不疲。他更因此調侃其弟蘇轍:
你生活優渥,多年公款吃喝,飽食好羊肉,把牙齒都陷進去了,也碰不到羊
骨頭,怎么能明白這種美味呢?
蘇軾還說自己每次把骨頭上的肉挑剔光了,連圍繞在身邊的幾只狗都很不開心。真是個相當可愛的老頭啊,他的幽默調侃,但話語間卻又令人心酸佩服。
我們現在的名菜羊蝎子,與蘇軾的烤羊脊不無二致,方法同樣是烤、燉或燒。羊蝎子便自那時便流傳于民間,成為后世喜愛的美食,蘇軾更是功不可沒。
3、烤生蠔
惠州貶謫生涯結束后,蘇軾又被貶儋州即今天的海南。那時的海南不及現在,環境惡劣,物質匱乏,當然不能大快朵頤吃東坡肉,也不能隨心所欲啃羊蝎子了。
然而對于資深吃貨蘇軾來說,那都不是事兒!
友人曾以蠔款待過他,從此他便愛上了外表丑陋、內里嫩滑美味的生蠔了,隔三岔五托人買蠔,將之烤了解饞。蘇軾太愛吃生蠔,還擔心朝廷士大夫來跟他分搶。
他還將吃蠔的感覺寫成了膾炙人口的詩《食蠔》:
海蠻獻蠔
,剖之,得數升
,肉與漿入與酒
并煮,食之甚美,未始有也。
他不但自己對味美的生蠔情有所鐘,還寫信告誡兒子萬萬不可將生蠔的秘密告訴朝中之人,不然就無法獨享美味了。
當然,蘇軾并不是真的擔心那些,他只是表達自己的心境,為自己跌宕起伏又顛沛流離的貶謫生涯增添樂趣而已。
生蠔自古以來就是美食家的“海味八珍”之一,尤以嶺南生蠔最為鮮嫩肥美。嶺南的生蠔個大肉厚,味道極其鮮美。
將新鮮的生蠔撬開外殼,用酒煮開或者用火烤制,那野生的美味令人垂涎欲滴。
吃貨到哪里都能發現美食,蘇軾本為不喜海腥的蜀人,對生蠔能如此酷愛,確實不乏吃貨本性了。
4、其他蘇東坡喜歡的美食
蘇軾自創的東坡美食還有很多,如東坡魚、東坡羹、東坡豆腐、東坡餅、東坡酥、東坡芽膾、東坡酒等等,不勝枚舉。
一個吃貨的世界,你們是懂的,關鍵這個吃貨還很會自己制作,這就厲害了。
三、蘇軾其他喜食美食
1、食荔枝
做為一個資深的吃貨,蘇軾在美食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了。在惠州期間,他對荔枝情有獨衷,甚是喜愛,他還為此曾作一首詩《惠州一絕》: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文豪畢竟是文豪,吃個荔枝也要寫詩抒發情懷,以此我們不難看出東坡先生的嶺南心境,連對嶺南地區極為平常的荔枝都那樣執著,確實“此心安處是吾鄉?!?/span>
蘇軾把貶謫到天之角的滿腹苦水唱成了甜甜的贊歌。他的《定風波》其中幾句更是世人勵志的千古絕唱: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一蓑煙任平生。
這里我們領略到了他面對逆境、從容淡泊的人生態度,給了我們前行的動力。
02、吃河豚
會烹會品會創新的蘇軾,把美食眼光放在了河豚上。然河豚有毒,處理不當,有性命之憂。
蘇軾在常州任職時,有一位擅長烹飪的朋友請他吃河豚,當河豚烹好后,朋友的妻兒們躲在屏風后偷窺,見蘇軾半天無語,他們大失所望。
隨即,蘇軾忽然把筷子一放,贊嘆道:“美味,真是美味,值得一死!”
我們的東坡大大真的是用生命在品豚啊,讓人心驚肉跳。蘇軾對河豚的喜愛,還表現在他的《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
萎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竹林外桃花初放,鴨子在水中嬉戲,它們最先察覺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岸上已經滿是簍蒿,蘆筍也開始抽芽,這些可都是烹飪河豚的好佐料啊,而河豚此時正要逆流而上,從大?;赜蔚浇永飦砹?。
我們的東坡大大一看到簍蒿、蘆筍,就想起河豚的美味來了,超級大吃貨啊。
結語:灑脫樂觀的吃貨
蘇軾一生,顛沛流離、坎坷飄零,卻始終幽默風趣、豁達樂觀。雖仕途波折、數次貶謫,卻從未失去對生活和美食的樂觀追求。
他是曠世奇才,遺世而獨立;他又是灑脫的吃貨,偉大而可愛。他的美食人生,他的樂觀態度,值得我們畢生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