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姑侄同侍一夫情況在清朝較為常見,如皇太極魂牽夢縈的至愛海蘭珠在26歲嫁進(jìn)宮時,妹妹布木布泰(即后來的孝莊太后)與姑姑哲哲就已經(jīng)侍奉皇太極多年了。
也就是姑侄三人今后就要同侍一夫了。因為那時女真族與蒙古各部落聯(lián)姻是不講究輩分的。誰知,三人的結(jié)局竟然千差萬別。
26歲大齡女海蘭珠嫁過來后,竟后來居上被皇太極寵冠后宮,風(fēng)頭蓋過了正宮皇后姑姑及親妹妹布木布泰。像她這種情況在清朝乃至古代史上都是極為罕見的。
海蘭珠堪稱被歷史格外偏愛的女子。然而她雖是皇太極三千佳麗里愛到骨髓里的女子,卻仍然逃不過紅顏薄命的宿命,她在享受了7年專寵之后,年僅33歲就病逝了。
有時候一個人的命運真是太神奇了。一起來看看這位被命運格外眷顧后又無情拋棄的女子-海蘭珠的一生。
1609年,海蘭珠出生在蒙古科爾沁草原,姓博爾吉濟(jì)特氏,是科爾沁貝勒宰桑的長女,她的妹妹是布木布泰,姑姑是哲哲。
1634年,26歲的海蘭珠嫁給了皇太極,在當(dāng)時26歲算是非常罕見的大齡女了。因為古代女子十三四歲就成婚了,這不得不讓人懷疑海蘭珠在以前有過婚史。
然而,史料中又沒有任何文說明海蘭珠確有喪夫再嫁之嫌。因此她為何在26歲大齡嫁皇太極就成為歷史之謎了。
但有一個不爭的事實,她為何26歲嫁皇太極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入宮多年的姑姑哲哲與妹妹布木布泰肚子都沒能為皇太極生下兒子,姑侄二人生的都是女兒。
(姑侄三人)
因此,海蘭珠是帶著部族的神圣使命來嫁給皇太極的,姑侄三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biāo),那就是:改造滿清皇室后代,讓滿清皇室后代世世代代擁有蒙古人的血統(tǒng)。
海蘭珠雖然過了豆蔻年華,那時姑姑哲哲也已是中宮之主了,妹妹布木布泰也很受寵愛,然而她一來這情形就被打破了。
她一進(jìn)宮就與皇太極大有“金風(fēng)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之感,稱得上是完完全全俘獲了皇太極的心。
在當(dāng)時像她這種有喪夫之嫌的大齡女能進(jìn)宮伴王駕且備受寵愛,應(yīng)該是她身上有一種令皇太極怦然心動的魅力。
1636年,皇太極在沈陽稱帝,成為大清第一位皇帝。自古皇帝即位都會廣蓄后宮以綿延子嗣等,皇太極也不例外,他廣置并大封后宮。在他美女如云的后宮之中,最著名的就是“一后四妃”了。
哲哲是蒙古族科爾沁貝勒莽古思的女兒,14歲就嫁給了22歲的皇太極,是皇太極的第一夫人,她成為中宮皇后這無可厚非。然而接下來的排名就意味深長了。
在來自同一個蒙古族還是同一個博爾濟(jì)吉特氏,卻只不過分屬科爾沁部和察哈爾部的“一后四妃”中,莊妃布木布泰卻屈居到了最后一位。
在四妃中,第一位就是關(guān)雎東宮的宸妃海蘭珠,可謂后來居上,地位僅次于中宮皇后,其實若非皇后先入為主,海蘭珠成為一國之母的可能性不是沒有。第二位是西宮貴妃那木鐘。
第三位是次東宮淑妃巴特馬·璪。第四位才是次西宮的莊妃(后來的孝莊太后)。
很明顯,最后嫁過來的海蘭珠成為“四妃四首”。而早嫁過來9年的莊妃卻墊了底。因此不難看出皇太極對海蘭珠的寵愛無以復(fù)加。
皇太極有多寵愛海蘭珠呢?
首先,在所居宮室之名上與眾不同。
海蘭珠所住的宮室名叫關(guān)雎宮,關(guān)雎很明顯來自《詩經(jīng)》首篇的詩句“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眾所周知這是一首表達(dá)男戀女的千古愛情絕唱,而把這樣涵義豐富之名賦予給海蘭珠居所,可見皇太極對她的一片深情。
其他三妃所住宮室的名稱則不能同日而語了,如西宮那木鐘住的是麟趾宮,次東宮巴特馬璪住的是衍慶宮,次西宮莊妃住的是永福宮。而麟趾、衍慶、永福都泛指吉祥富貴而已。
其次,對海蘭珠所生的皇八子十分偏愛。
1637年海蘭珠生下了一個兒子,是為皇八子。皇太極欣喜異常,因為他此前雖然有7個皇子,但皇后與莊妃也只是分別為他生下了3個女兒,并無嫡出之子。
如今海蘭珠為他誕下第一個嫡子,怎不令他欣喜若狂。
皇太極一共有11個皇子,唯有對海蘭珠生的皇八子“愛屋及烏”,也只有皇八子才享受到了皇太極召集文武百官于盛京皇宮大殿頒布大赦天下、普天同慶的待遇。
這無疑向世人昭示皇八子就是接班人。因而引來了蒙古各部八方朝賀,如巴林部、阿魯特部等不遠(yuǎn)千里而來獻(xiàn)上表文、方物等以示慶賀。
海蘭珠也是不負(fù)眾望,完成了蒙古部族的使命,堪稱蒙古科爾沁部落的有功之臣,畢竟皇八子身體里流淌著蒙古人的血脈。
而皇太極則是喜形于色,在皇宮大擺宴席,盛情款待,沈陽皇宮上下可謂一片喜氣洋洋。
海蘭珠所生的兒子被確立為大清王朝的法定繼承人了,那有朝一日,海蘭珠母以子貴就會成為大清皇太后從而母儀天下。皇太極已經(jīng)為他的至愛設(shè)計好了無限光明的前景了。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
1638年,海蘭珠不到1歲的皇太子突然夭折了,雖然名義上有2歲,實際上出生還不到7個月。
這對作為母親的海蘭珠而言,打擊實在太大了,從此這個深受寵愛的美麗女人終日郁郁寡歡一病不起。
1641年,海蘭珠到了病危的地步......
此時皇太極正在御駕親征,與明軍的松山錦州之戰(zhàn)到了決戰(zhàn)的緊要關(guān)頭,與洪承疇的13萬軍隊對峙。這時沈陽傳來海蘭珠病危的消息,皇太極趕緊丟掉關(guān)鍵戰(zhàn)事連夜返回沈陽。
他一路上視崎嶇而不見,遇風(fēng)雨而不顧,只一個勁地疾馳,但還是沒能到海蘭珠的最后一面。但他剛抵沈陽,就傳來了海蘭珠去世的消息,他一路悲憤不已,奔進(jìn)關(guān)雎宮,扶住海蘭珠遺體失聲痛哭。
如此恩愛的皇帝妃子卻沒能在離世前見上一面,突然生離死別竟然得不到片言永訣,這令皇太極肝腸寸斷,加之連日奔波勞頓,在悲痛與勞累雙重打擊下竟一下昏死了過去......
之后醒來痛不欲生,六天六夜不吃不喝......
然而,死者已矣,生前還要繼續(xù)活下去。
皇太極以國喪規(guī)格厚葬海蘭珠,在下葬時又親率諸王貝勒大臣及福晉等命婦來海蘭珠送葬、祭奠等,哀悼不已。
海蘭珠去世時,年僅33歲,可悲,可嘆!
此后,皇太極的一生都處在懷念至愛海蘭珠中無法釋懷的狀態(tài)之中,他多次去殯所等祭奠她,又追封海蘭珠為“敏惠恭和元妃”,這是清代獲謚號字?jǐn)?shù)最多的妃子。
而且一般“元”是第一,不是隨隨便便就封哪個人的,而海蘭珠可是入宮較晚的妃子,因此可見她在皇太極心目中排位是第一的。
在以后每次經(jīng)過海蘭珠的殯所,皇太極都要憑吊一番,痛哭不已。正如他在祭文中所寫的,原本想與愛妃白頭到老共度余生的,沒想到天人永隔,令人傷逝不已.....
由于對海蘭珠思念太深,海蘭珠去世3年之后,他便在無盡的思念中追隨海蘭珠而去了。
皇太極去世時,也不過52歲。
在古代史上,皇帝癡情的不少,但像皇太極這樣對愛妃之死郁郁而終的并不多見。比如像乾隆對37歲去世的結(jié)發(fā)妻子富察氏就想念了一生,但富察氏是皇后。
可見,皇太極也是少有的情種了。
那海蘭珠為何能被皇太極如此寵愛呢?
她嫁皇太極時是26歲大齡女,也不是很年輕了,那時有的這個年齡已是祖母級別,而如此能令皇太極魂牽夢縈,可見海蘭珠確有一種令人怦然心動的非凡魅力。
鈺姐總結(jié)了一下,皇太極之所以愛海蘭珠,是因為海蘭珠溫柔可人、善解人意,他有了一種被需要、被依賴的滿足感。
都說柔能克剛,溫柔是女人最有力的武器。
這與莊妃不同,皇太極之前寵愛欣賞妹妹莊妃,是因為她有著男子一般的非凡謀略與見識。但海蘭珠一來,皇太極又看到女人美麗溫柔的一面,因而移情海蘭珠。
海蘭珠有著成熟女人的魅力,她知道皇太極要的不是莊妃那樣性子剛烈的聰明女人,而是一個女人的柔情與真心,因此她該柔弱就柔弱,該撒嬌就撒嬌等,這對男人最為致命。
因此,海蘭珠與妹妹莊妃是截然不同的性格,當(dāng)然也注定了兩人天壤之別的命運。事實證明,聰明有智慧的女人,還是比柔情美麗的女人活得更久,也會笑到最后。
海蘭珠俘獲了皇太極的心之后,兩人的確十分恩愛,簡直成了“一生一世一雙人”,其他人無法插足。
(莊妃)
然而,海蘭珠與皇太極兩人的這段美好時光也只持續(xù)了7年后,就戛然而止了。海蘭珠在兒子不到1歲夭折之后郁郁寡歡,不到3年就病逝追隨兒子去了,而皇太極又在愛妃去世3年后,也追隨他們母子去了......
人世間的情傷,堪稱最毒的死亡之藥。
然而,人的命運就是這么神奇。就在海蘭珠兒子夭折的第3天,妹妹莊妃卻給皇太極生下了一個兒子,這孩子被皇太極取名為“福臨”,意為災(zāi)難過了大福降臨。
福臨就是以后入主中原的第一個大清皇帝-順治。
可見,姐姐海蘭珠雖受盡寵愛卻紅顏早逝,妹妹莊妃雖不得寵卻母以子貴,成為了姑侄三人中活到最后、笑到最后的人生大羸家。
這就是乾坤未定,你我均是黑馬!
(孝莊太后)
孝莊一生謀略過人、有膽有識、遠(yuǎn)見卓識,她經(jīng)歷皇太極、順治、康熙三朝,擁有高超的治國才能,輔助兩三任皇帝令大清朝走向強盛,成為史上大名鼎鼎、流芳千古的孝莊太后。
因此,從海蘭珠與孝莊截然不同的人生命運來看:一個頭腦聰明的女人遠(yuǎn)比一個長相美麗的女人,走得更為長遠(yuǎn)!
漂亮只是暫時的,而智慧卻是一生的。
從古至今,女人的智慧都遠(yuǎn)勝一副美麗的皮囊。一個人的容貌終究會隨時光老去,但智慧卻可以永遠(yuǎn)熠熠閃光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