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孫自有兒孫福”是潘富貴一直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并且一直因為不用給兒女操心而沾沾自喜,如今76歲的他卻品嘗到了這句話的苦澀。
01
潘富貴有一兒一女,女兒潘招娣,兒子潘承宗。
女兒比兒子大兩歲,潘富貴骨子里是重男輕女的但是嘴上卻從來不承認,總是說自己對閨女兒子一視同仁。
女兒初中畢業時候,學習成績很好想要讀高中繼續考大學。
但潘富貴和老伴讓她選中專,說萬一考不上大學高中就白讀了,中專不但有助學金還能分配工作,能緩解家里的經濟壓力。
兒子初中畢業時,潘富貴說男孩子就要多讀書、長見識;高中時候,潘富貴還托人找了高中老師給兒子補習弱科。
女兒畢業后,潘富貴提出把工資都交給他保管。
幾年后兒子也順利地大學畢業參加了工作。
潘富貴說:好女不穿嫁時衣。結婚了就要自己去努力過日子,自己努力掙得才知道珍惜。
潘富貴說:娶媳婦就是我潘家的臉面,當老子的就要給兒子準備好了。
從那以后,潘富貴說他的任務完成了,兒女結婚成家了,他就開始享受生活了。
女兒懷孕后,潘富貴就告訴閨女和女婿:爺爺奶奶看孫子天經地義,沒有外甥住姥姥家的。我們身體不好不能給你們看孩子。
那時候潘富貴老兩口才50多歲,潘嬸剛退休,但是潘富貴堅決不準老伴兒幫堂姐帶孩子,理由就是“兒孫自有兒孫福”。
女兒家的孩子都是公婆幫忙給帶大的,孩子就是誰帶誰親,每次見了潘富貴老兩口孩子都和姥姥姥爺不親近。
02
大家原本以為潘富貴只是不愿意給閨女帶孩子,等到了孫子出生后就會有所改變了。
等孫子出生后潘富貴老兩口很高興,畢竟潘富貴內心其實是很期望生個孫子,雖然家里既沒有礦也沒有皇位要繼承,但是潘富貴依然很執著生孫子。
然而,讓親戚大跌眼鏡的是潘富貴依然不準潘嬸幫忙帶孫子,這次的理由竟然是“媽媽生、姥姥養、爺爺奶奶來欣賞”。
兒子可以擔待,兒媳婦可是沒啥好臉色給公婆。
因為孩子小,兒子就經常往丈母娘家跑,畢竟自己的媳婦兒子都在丈母娘家。
丈母娘不但毫無怨言的幫忙帶外甥,還盡心盡力地照顧女兒兩口子的生活。
每天丈母娘都會提前問女婿晚上想吃什么,老兩口去早市采購,晚上女婿一進家門熱騰騰的飯菜就端上桌,丈母娘先照應孩子讓女兒兩口子吃飯,然后自己再吃。
03
如果兒子出差,兒媳婦就帶孩子回娘家住,兒子沒有后顧之憂;
如果媳婦出差,直接把孩子放丈母娘家,兒子下班回丈母娘家吃飯,晚上回自家睡覺。
相比較丈母娘家的體恤和溫情,兒子越來越不愿意回父母家。
無論是女兒女婿回家,還是兒子媳婦回家,潘富貴家飯桌上永遠是干干凈凈的,就是喝白水都要自己動過手燒,吃飯自己去廚房做。
如果是孩子們回家趕上飯點,潘富貴就會問:吃飯不?吃飯就加雙筷子。
因為都是老兩口吃飯,潘富貴又不準老伴兒做多,那真是比照肚子炒菜做飯。
孩子們一看飯菜不夠吃,也就推脫說是吃過了或者一會兒回家吃,潘富貴從不再多說一句話,理由就是:回自己父母家不用客氣,餓了就自己做,父母不能伺候孩子。
這樣的情況下,兒媳婦是能躲就躲,實在躲不過回家全程不說話,或者是逗逗兒子,然后就是催堂哥回家。小時候理由是兒子要睡覺,大了是兒子要上輔導班。
04
潘富貴想要親近孫子,但是孫子完全不領情,因為爺爺從小沒有帶過他。
有一次老伴兒問孫子:孫子,喜歡爺爺奶奶不?孫子奶聲奶氣地說:不喜歡,我喜歡姥姥姥爺。
潘富貴聽了把兒子罵了個狗血噴頭,兒子說孩子小不懂事。
潘富貴就連帶著親家一起罵,說是親家教唆著孫子不認爺爺奶奶,良心壞了。
兒子給丈母娘分辯了兩句,說是老人從小帶著兒子,孩子親近是人之常情,丈母娘從來沒有挑唆過兒子。
兒子說,要不周末兩天把孩子送過來,讓孫子和爺爺奶奶多親近親近就好了。
潘富貴當場一個巴掌就甩過來,把兒子打懵了,潘富貴又罵這肯定是兒媳婦的餿主意,兩口子設圈套算計他們老兩口給他們當牛做馬看孩子。
兒媳婦一聽這話當場就發飆了:我爸媽幫你們帶孫子,你們不說句感謝還罵我爸媽;你們看兩天孩子就是當牛做馬,我爸媽看了這么多年孩子怎么算?
說完,兒媳婦抱起孫子頭也不回地就走了。從那以后兒媳婦再沒登過公婆家的門。
兒媳婦可以不登門,兒子卻不行,每次自己一個人來父母家,待不了半個小時就借口有事走了。
05
女兒經常會帶著女婿外甥回家,回家都是自己買菜做飯陪著父母吃頓飯。
就這樣女兒也沒得父親一句好話、一個笑臉。
有一年過年,潘富貴大哥一家去給潘富貴拜年,老人家正在拉呱,女兒和女婿帶著孩子大包小包地回家了。
大哥就說:老三,你這閨女可真孝順啊。
潘富貴撇撇嘴說:哼,孝順這事吧要看怎么看。然后巴拉巴拉的講了一頓他的孝順理論。
女兒的臉當場就有點拉塌,大哥大嫂一家也尷尬的一批,趕緊趁著話縫招呼侄女女婿。
女兒就說她做飯,讓大爺一起在家吃飯。
潘富貴也說讓大哥一家留下一起吃飯。大嫂看潘嬸坐著沒動,就起身說幫侄女忙活忙活。
潘嬸一把把大嫂拉住坐下, 潘富貴說:哪有爹媽給孩子做飯的?那不是折壽了?
大嫂一聽這話有點吃驚,悄悄地瞅了瞅自己的弟弟弟妹:我家孩子可是天天回家混吃混喝,都是我做好端上桌的。
大嫂勸道:咱們退休了,有時間在家給孩子做個飯吃有啥不好?都是自己的孩子,等咱們不能做了,咱們再得等孩子做給咱們吃了。
潘富貴依然堅持他的道理,并且讓大哥大嫂一定要聽他的,不能折壽。
后來大哥大嫂去潘富貴家的次數明顯少了。
女兒和兒子回父母家就像完成任務,有次數卻沒有多少溫度。
06
后來潘富貴突然中風了,左側肢體不能動,但是還能發聲。女兒正好退休,就在家照顧父親。
潘富貴可能生病的原因?還是年輕時候的脾氣越來越執拗?
女兒怎么做都不讓他滿意,一點不合心意就責罵女兒,樓上樓下都能聽得見潘富貴的咆哮聲。
鄰居說經常看到女兒背過身擦干眼淚繼續伺候父親。
兒子每次回家還是坐會就走,借口孩子學習忙,潘富貴也很少見到孫子的面,至于兒媳婦更是從不露面。
家里人都勸潘富貴,女兒照顧他不容易,不要總是罵孩子,潘富貴從來聽不進去。
就這樣過了一年時間,女兒病倒了。
每天把父親從床上抱上抱下的造成腰椎間盤突出,女婿堅決不準女兒再回家照顧岳父,要求小舅子也必須輪值照顧岳父。
后來,兒子提出把父親送到養老院去,潘富貴不肯去。
女兒的腰做了手術需要臥床休養自顧不暇,兒子說工作忙偶爾回家照個面。
老伴兒一個人根本照顧不了潘富貴,沒辦法把他從床上轉移到輪椅上,潘富貴只能天天躺在床上。
又堅持2個月后潘嬸也頂不住了,如果再這樣下去她也就累垮了。
07
兒子直接聯系好了養老院把父親送了進去,潘富貴這時候已經不太會說話了,每次見了家里人都是咿咿呀呀的想要說啥,可是別人經常聽不明白他想要說什么。
父母子女本就是一場緣分,父母只強調“兒孫自有兒孫福”,不肯對兒女施以援手,真的是一個荒唐的偽命題。
現在社會年輕人壓力大,房貸、車貸、養育孩子的成本、工作的壓力。
尤其是當下一代出生時最需要父母在這關鍵時刻伸出手幫一把,父母如果健康狀況來得及,真的是應該幫忙。
所以,更要好好善待別人記得孩子,“人心都是肉長的”感情是彼此之間相處得來的。
其實,父母是子女幼年的保護神,子女是父母老年依靠的臂膀。
人生在世兜兜轉轉追求的不過是“幸福”二字,一家人和和美美、和睦相處就是這世界上最幸福快樂的事。
歷史文章:
63歲大爺再婚娶保姆,8萬養老錢被取走,大爺才知自己是她的三婚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