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平還有一個比他小2歲的弟弟。老話說:皇帝愛長子,百姓愛幺兒。這句話在張平父母的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張平一開始不知道為什么父母總是偏心弟弟,后來才知道他出生的時候很是不順利,讓母親沒有體會到初為人母的幸福和喜悅,只有那份恐懼和疼痛,因此母親對張平就很冷淡。
而弟弟出生后不久,父親就得到了晉升,家里的生活也越來越好,父母就覺得是弟弟給家里帶來的好運,因此給弟弟起名張順。
都說“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父母對張平的冷淡讓張平渴望用自己的成功引起父母對自己的重視和在乎,所以張平無論是讀書還是工作,都成為一個佼佼者。
張平大學畢業努力工作,不到40歲就成為了一個單位區域的負責人,年薪20多萬。
弟弟因為父母的寵愛卻變得一個“媽寶男”。上學的時候調皮搗蛋,每次老師找到父母讓父母嚴格要求弟弟時,母親就認為是老師在為難自己的兒子,反而是和老師發生爭執。
一來二去老師們也不再對弟弟嚴格要求,任由弟弟自由生長,在父母的驕縱下弟弟學習成績平平,最后只考上了一個大專。
父親又張羅著給弟弟找了工作,結果弟弟眼高手低不是嫌棄工作累就是嫌棄賺錢少,每份工作干不了1年就嚷嚷著換工作。
后來弟弟戀愛時對于戀愛對象只看顏值不看其它,找的媳婦漂亮是真漂亮就是沒有工作、又不會持家。
結婚時父母給出錢買的婚房,還每月幫忙還4000多地房貸。孫子出生后不到那幫忙帶孫子還負擔著孫子的奶粉錢和尿布錢。
老兩口的退休工資不夠花,父親就找到張平提出讓他每個月給弟弟家資助200塊錢。
父親理直氣壯的說:你年薪20多萬,你媳婦每個月也有8000多的工資,你就應該幫襯下你弟弟一家。
最讓張平和妻子不能接受的是,父母親居然說因為弟弟生的孫子,他們是孫女,將來老張家的一切都是要孫子繼承的,就是張平將來也要靠侄子給他摔盆。
妻子直接就和父母翻臉了,說自己賺的每一分錢都是在自己女兒的,別人休想得到一分錢。
父母見張平也不肯答應,于是直接要求張平每月給他們3000塊的贍養費,要不然父母就出門撿破爛,讓所有人知道張平自己住大房子、吃香的喝辣的卻不孝順父母。
張平勸父母不能一輩子給弟弟打算,總要給弟弟點壓力,畢竟弟弟也是有老婆孩子的人了,一個男人重要能承擔起養家的重擔,而不是啃老。
父母卻說這事張平管不著,只要求張平答應每個月給他們3000塊錢的贍養費。
無奈之下張平同意了父母的要求,明知這筆錢父母轉手就給了弟弟一家,可是他也無法拒絕父母要贍養費這個借口。
原以為父母有了這筆錢就能夠消停下來,沒想到父親卻在弟弟家的兒子上幼兒園后找了份在小區看大門的工作,母親也找了份打掃衛生的工作。
張平讓父母別過度操勞,萬一累壞了藥費和他們賺的4000多錢相比實在是不夠看得。
父母卻說他們這樣過也是為了活動活動腿腳,也是減輕張平兄弟倆的負擔,張平就徹底無語了,后來也就懶得再和父母說這些事情,有著父母愛做啥做啥了。
父母卻是家里有需要花錢的事就找張平,有什么好事卻都留給了弟弟一家。
一開始妻子很是看不慣公婆的這些行為,覺得公婆偏心的太明顯,有時候也會和公婆理論一二。
母親卻說:你們賺那么多的錢,平日里就要多散散財,老話說“吃虧是?!?,你們吃點虧就是給自己積累福報。再說一家人之間計較什么?
張平就讓妻子不要和父母一般見識,權當是他們都孝敬了父母。
于是,家里的電器需要換了,父母找張平;水電費和父母的電話費更是張平給交著。
父母每年的體檢、生病住院的費用都是張平負擔;
父母過生日時的生日宴時張平掏錢,父母還話里話外的暗示張平要給他們送紅包。
母親70歲生日時候,說想要買個金手鐲,張平就讓妻子帶母親去買,母親卻說張平妻子眼光太老氣,讓張平給她10000塊錢,讓小兒媳婦陪自己去買。
結果母親生日的第二天,妻子就氣沖沖的給張平看了弟妹的朋友圈。
弟妹手上戴著一個嶄新的金手鐲,還賠了一段文字,大意就是感恩遇到心疼自己的婆婆,讓自己心想事成。
看著弟妹的明媚笑臉和手腕上刺眼的金手鐲,張平不淡定了,他回家問母親,母親訕訕的說:你弟妹稀罕,我就借給她帶幾天,你不喜歡我就要回來就行了。
父母對弟弟一家呵護有加,可是對張平卻是鮮少關心,有一次張平發燒39度,在家迷迷糊糊起不了床,父親卻打電話說家里熱水器壞了讓他趕緊給換新的。
張平說自己病了,父母卻沒有問他一句,只是說了句等他好了趕緊把熱水器換了。
張平在那一刻是寒心的,就像兜頭一碰涼水澆了一個透心涼,在那一瞬間他就覺得自己如墜冰窖,仿佛高燒在那一刻都退卻了。
還是在妻子的勸慰下,張平才慢慢地想開了點,但終究是意難平。
前幾天,天氣特別熱,張平回父母家時要開空調,父親說空調制冷有點不太好用,張平本想從網上給父親買一臺,父親卻讓張平給他轉錢,他自己去買。
張平無奈轉給父親4000塊錢,還說如果不夠他在給而父親補上。
隨后張平因為負責的一個新項目出了點紕漏,他被派到外地處理相關工作。
每天要和內外部的各方協調、溝通,處理那些意想不到的問題,解決資金的問題、協調各方供應商、建設方的進度和工期。
張平每天白天忙的焦頭爛額,晚上還不得不應酬,50多歲的累的疲憊不堪。
這天晚上他半夜才回到賓館,只覺得頭疼難受,量了量體溫到了39度,感覺燒的關節縫里都疼的難受。
這時候卻突然接到母親的電話,他心里一緊擔心這個時間母親給自己打電話是不是家里出了什么事?
卻沒想到母親說家里空調壞了,她熱得睡不著覺,讓張平明天趕緊給買新空調裝上,還說弟弟的兒子明天要回家,不能熱壞了孩子。
張平聽著母親在電話那邊絮絮叨叨的說著,突然就沒由來的心煩,他打斷母親的話說:媽,我發燒了。母親頓了下說了句:那怎么辦?
張平就沒有了繼續說下去的心情,母親又開始囑咐他明天記得買空調的事。
張平沒說話掛斷了母親的電話,突然心里就想開了竅一樣。
半夜母親為了空調壞了給自己打電話,就沒想到如果自己已經睡覺了會不會打擾自己休息?自己說自己發燒了,母親沒有一句關系的話,依然只牽掛空調壞了會熱著他孫子。
張平很想問問母親:我這個兒子算是什么?你心里有我么?
張平決定以后要愛自己多一點、自私一點,對于父母的要求他也不會再一味的順從,或許只有他變得自我一點父母才能看得見他吧?
一個家庭的內耗比貧窮更可怕,因為它不僅僅是在物質上過得損傷,而是對家庭成員造成的一種難以彌合的心靈上的傷害。
在多子女家庭里,如果父母因為一個子女的條件好一點,就自以為是的逮著這個孩子“薅羊毛”用來補貼其他兒女,還不停地說:“吃虧是福”時間長了,誰還樂意呢?
那些整天把“吃虧是?!睊煸谧焐系娜?,往往是最不肯吃虧的人,他們只要給別人付出一分,他們就會自動的無限放大成十分、百分…….
如果父母不明事理拎不清,就會成為家庭內耗的加速器,他們自以為是的愛會讓一家人之間的相處變得越來越艱難,更別提讓家庭興旺了。
一個家庭想興旺發達,就離不開一家人和睦團結的氛圍,就需要所有的家人有明確的邊界感和合理的責任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