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吃胖阿姨鍋貼,必須要趕早,因為9點就收攤了。胖阿姨家的鍋貼很有特色,除了上海傳統的鮮肉鍋貼外,胖阿姨自創的草頭鍋貼、蘿卜木耳鍋貼、韭菜粉絲鍋貼等非常受歡迎!
最特色的草頭餡鍋貼魔菌超愛,外皮煎的香脆,皮薄餡多,草頭帶著清香和咸鮮,嚼起來汁水滿溢在口腔,超有滿足感啊!魔菌覺得鮮肉鍋貼沒有草頭的驚艷,但口味也不錯,木耳蘿卜絲的鍋貼很清爽,也蠻贊的。
地址:虹口區祥德路315弄
人均:9元
這家久負盛名的店,簡直簡陋到不要不要的!他們家的餛飩是正宗的醬油湯底,皮子發黃,湯底泛紅,在其他店里很少能吃到的。雖然破舊,這家餛飩店生意一直火爆。可愛的是,點單要看的小黑板上還有中英文對照。
一元一個的餛飩個頭很大!食材新鮮,手工剁出的餡料,不是很碎,口感不細膩,但吃起來很有層次。餛飩皮也偏厚,湯底是骨頭湯,很鮮美,加上胡椒粉很好喝。口味屬于老上海小時候的味道,來這里吃的更多的也是情懷吧!
人均:12元
傳說中的“弄堂小餛飩”,非常牛逼。這么多年,環境變了、價格變了、不變的是性格直爽的老板和那些個追隨到新店的老顧客。在這里,你要吃小餛飩,就先要排隊。 如果你排上了,那自己的餛飩要自己端,只因為人太多了!老板娘會告訴你,吃小餛飩要趕早,中午來必定吃不到的。
他們家的小餛飩皮薄餡嫩,味美湯鮮。“不要攪!容易糊!端來立馬就要吃!不然容易糊……”阿姨最看不得的就是自己的餛飩質量變低!他們家的炸豬排味道也超級贊,還有蔥油拌面等美食也有一大堆忠實的吃貨粉絲!
地址:靜安區威海路714號
人均:11元
這家柴爿餛飩是個攤頭,不過卻是很多武寧人從小吃到大的。老板老板娘每天很早起來熬豬油,生爐子,餛飩都是現包的。來吃這份原汁原味的感覺的,都不講究太多環境了。路邊攤,條凳,混在菜市討價還價聲里,反而會吃出一種情懷。
地址:普陀區武寧一村西哈德里304號
人均:10元
以前開在地下室的時候就很出名,一些大媽爺叔都是幾十個幾十個的買,說是大排長龍也不夸張。現在搬到1樓了,生意依舊好的不得了,很多人來買包子都快成搞批發的啦!必須趕早去!
包子個頭不是一般的大,是非常大!口味偏本幫特色,甜甜的,一口咬下去有汁水溢出,肉質也偏緊實,包子皮薄肉多,光是肉餡就快有其他家整個包子那么大!價格非常良心!
人均:5元
上海粢飯團界的神話,只要去這個攤說“標配”二字,店里的阿姨就會在幾十秒中之內包好一個肉醬碎油條茶葉蛋血糯米粢飯組合!
圓圓的一個粢飯團拿在手里幾沉甸甸的超有分量感,飯團外面的糯米比其它家的要薄許多,這樣可以保證每一口都能夠咬到餡料!粢飯團香糯彈牙,嚼起來有一股韌勁與甜香。豬油的香、獨家秘制的肉醬搭配油條的脆……
地址:靜安區南京西路993號
人均:5.5元
阿大蔥油餅是擺了20多年的蔥油餅攤,在上海,也算是個傳奇了!這家店也要趕早去,因為每天只賣300個,而且排隊人超多!
阿大師傅手上是正宗的老上海蔥油餅手藝,蔥油餅不是那種薄薄一層的薄餅,而是有著豐富層次的大概半厘米后的圓餅,看著有點像鐵餅,而且里面包了一大把的香蔥,入口真是齒頰留香,賣5塊錢一個。
人均:5元
王師傅年齡也很大了,賣油餅已經三十多年了,守著一間舊舊的小鋪子,但排隊的讓你也超級多!和阿大一樣,上過電視,沒有徒弟。
魔菌總覺得王師傅做餅是一項很累的絕活,不像別處壓餅子都是用鐵器,王師傅是徒手的,因為溫度很高,他的手掌一直都通紅,像練了鐵砂一樣,王師傅說手拍的蔥油餅吃起來又松又香。兩塊一只餅,蔥灑得很足,又香又脆。
地址: 閘北區羅浮路142號隔壁
人均:2元
萬壽齋屬于那種傳說中的小店,從50年代開始,就開在了山陰路上,有將近半個多世紀的歷史了。附近居民多,非常接地氣,價格也實惠,人氣依舊旺得不要不要的!吃飯的時間一般都找不到空座,甚至有人買了站在門口吃。
店里最有名的當然是鮮肉小籠和蟹粉小籠,個頭小,味道鮮甜,非常美味。三鮮餛飩也是招牌必點,以鮮蝦、鮮魚及鮮豬腿肉制餡,兌以雞湯,很是嗲啊!
地址:虹口區山陰路123號
人均:15元
始創于1925年的“美新點心店”,曾多次被評為“中華名小吃”“上海名點心”等稱號。美新的兩大招牌產品——夏天的冷面,冬天的湯團,幾十年味道都沒變過。價格很平民,環境、服務都是國營老店的水準。
湯團永遠只供應黑洋酥和鮮肉兩種口味,黑洋酥的個子偏小,但味道很好,一口咬下去黑洋酥慢慢流淌出來,味道超贊!鮮肉湯團皮薄餡鮮汁多,不甜也不膩。每天上午有半成品的生湯團和芯子外賣。
地址:靜安區陜西北路105號(近威海路)
人均:16元
秋霞閣原本是上海的老字號飯店,雖然現在只剩下外賣部了,但賣的點心還是和以前一樣的味道。每每經過,總能看到很多阿姨爺叔大包小包的買。
他家的燒麥個大飽滿,餡料非常給力,燒麥皮子硬硬的黃黃的,很有嚼勁。包子和月餅也是主打。肉包皮做得最好,松軟可口,肉也很緊實,還帶有點點湯汁。
地址:長寧區定西路591號(近新華路)
人均:1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