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撾是一個位于東南亞地區的內陸國,總面積約23.68萬平方公里,人口約760萬。老撾全國分為17個省和一個直轄市,首都為萬象。老撾人口較少,城市化水平較低,大部分人口分布在農村。
老撾工業基礎薄弱,工業主要包括伐木、煉鐵、服裝、食品等等小型工廠和作坊,不足以支撐國家的發展。老撾的國民經濟主要依賴農業,全國大部分人口以農業為生。
老撾地形以山地為主,地勢北高南低,北部和滇西高原相連,東部有長山山脈,西部和南部地形相對平緩,屬于湄公河谷地的一部分,分布著很多小盆地和小平原。
受地形影響,老撾的農業基地主要位于西部和南部。老撾的氣候屬于熱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充足,年降水量可以達到兩千毫米。老撾擁有不錯的農業發展條件,廣泛種植水稻、甘蔗、玉米、甘薯等農作物。
老撾北部分布著大片森林,木材資源豐富,擁有柚木、花梨等名貴木材。現在老撾屬于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出口商品主要為農產品、木材、礦產資源等等。
老撾是一個內陸國,沒有自己的港口,出口商品需要借港出海。對于一個工業落后,以農產品出口為主的國家來說,沒有自己的港口,更加是老撾經濟發展的一大制約。
事實上老撾距離大海并不遠,老撾領土距離南海的最近距離只有五十公里,但很無奈,老撾受到了越南領土的封堵,對于大海可望不可即。
老撾和越南為鄰,而越南是一個領土狹長的國家,面積約33萬平方公里,南北跨度約1640公里,東西最窄處僅有50公里。越南最窄處位于國土中部,面向南海,背靠老撾,擋住了老撾的出海之路。內陸國的地位影響著老撾的發展,那么老撾能否和越南交換土地,換取出海口呢?
首先,關系。從世界范圍來看,交換土地的案例并不少見,但能夠平等的交換土地,都是關系比較好的國家,關系差的國家很難進行土地交換。比如南美的智利和玻利維亞,玻利維亞曾經是一個沿海國家,19世紀后期,南美太平洋戰爭爆發,玻利維亞戰敗,被迫將沿海土地割讓給智利,淪為一個內陸國。
玻利維亞和老撾類似,也是一個工業基礎薄弱,以農業為主的國家,出口物資主要是農產品和資源。沒有自己的港口一直制約著玻利維亞的發展,因此為了經濟發展,玻利維亞一直和智利協商,試圖通過交換土地的方式得到一個出海口。但玻利維亞和智利關系一般,智利一直沒有同意玻利維亞的主張。
還有亞洲的約旦和沙特,卻實現了土地交換。約旦位于西亞地區,面積約8.9萬平方公里,原本海岸線非常短。狹窄的海岸線制約著約旦唯一港口亞喀巴港的發展,因此約旦和鄰國沙特協商,通過交換領土,延長了海岸線。
沙特和約旦同屬阿拉伯國家,兩國關系友好密切,因此沙特同意了領土交換。而老撾和越南,也是關系友好密切的兩個國家。
歷史上的老撾一直受到越南和泰國的打壓。從13世紀至14世紀,越南陳朝和老撾爆發了長期的戰爭,暹羅王國也不斷入侵當時的老撾。殖民時代開始后,老撾成為了法國殖民地,和越南、柬埔寨組成了一塊殖民地,受到法國的管轄。
二戰之后,老撾在法國的扶持下,建立了老撾王國。老撾王國名義上是獨立國家,但仍然受到法國的制約,這引起了老撾人的不滿。為了建立一個不再繼續受法國制約的國家,老撾人不斷反抗。
在老撾反抗法國的過程中,越南給予了老撾很大幫助,1975年,老撾最終推翻了法國扶植的老撾王國。在戰爭的過程中,越南和老撾可謂是同一戰線,在一個戰壕摸爬滾打,此后老撾和越南成為了關系友好密切的國家。因此從關系來看,老撾和越南交換土地并沒有問題。
第二,地理制約。雖然老撾和越南關系不錯,但交換土地也要考慮地理難點。約旦能夠和沙特交換領土,并沒有受到地理制約。約旦位于沙特西北部,兩國交換土地并沒有對沙特造成影響。而老撾位于越南西部,越南是一個兩頭大,中間窄的國家,如果交換中間最窄處的土地,越南就會被老撾分割成南北不相毗連的兩部分,這是越南無法容忍的。因此老撾和越南交換土地,換取出海口,存在很大的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