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格言
“堅定不移地智慧是最寶貴的東西,勝過其余的一切?!?/span>
——德謨克里特
小編今天為大家講解的是仲景名方——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中》:
【63】發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下》:
【162】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湯;若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子甘草石膏湯。
以上兩個條文乍眼一看是非常相似的,二者都包含了“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二者不同的是發生在不同設定的條件下,一個是“發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湯”,一個是“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湯”,小編認為無論是發汗后還是下后,二者都提示是體內津液虧虛,而不可再用桂枝的原因也很明確,那就是不符合“桂枝湯證”(可參【12】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干嘔者,桂枝湯主之。)!
但是小編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經過“汗法”和“下法”后患者仍然出汗的情況一個可能是表證未解,再有就是病情轉入陽明,因為陽明病外證也會出現類似“桂枝湯證”的“汗出”(可參【182】問曰:陽明病外證云何?答曰:身熱,汗自出,不惡寒,反惡熱也。)所以我們不能一概而論,說有汗就是“桂枝湯證”!
再者此處條文中出現的“汗出而喘”中“汗出”是因,“喘”是果,或者直白一點說這個“喘”其實是由“汗出”引發的,從后面仲景應用的方子可以推出,“汗出”其實是因為陽明燥熱由內而外蒸騰津液外出,而“喘”則可以理解為“汗出”后津液虧虛以至于陽明內實繼而肺氣不降引發的!此外小編覺得此處的“無大熱”是提醒大家患者此時可能也會出現類似太陽表證的發熱,只不過該患者的熱度可能不那么高,且很有可能出現具有陽明病特點的“潮熱”等!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的組成!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麻黃 (去節) 四兩 杏仁 (去皮尖) 五十個 甘草 (炙) 二兩 石膏 (碎,綿裹) 半斤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一升。本云,黃耳杯。
小編覺得此方特點在于“內清外透”,其中“石膏”內清燥熱,“麻黃”外透肌腠,二者配合可引清涼之氣外出達表,“杏仁”潤降肺氣平喘止咳,“甘草”和中益氣!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有不到之處盡請批評指正,看病需要醫生具體診斷,切不可以身試藥,已開啟贊賞模式,支持小編原創文章!歡迎大家點贊、在看、轉發及邀請熱愛中醫朋友加入公眾號,感謝大家大力支持!目前公眾號粉絲389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