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催,不用吼,
輕松讓你的孩子做事不拖拉
早上,收到了張智善媽媽的信息,關于孩子的教育問題,她覺得自己已經很努力地在配合老師幫助自己的孩子了,孩子看上去也很努力,可為什么孩子的學習成績還是上不來呢,為此她感到非常迷茫。
她希望做一個好媽媽,一個合格的媽媽,一個可以帶著孩子進步的媽媽。
雖然隔著屏幕,我也仿佛看到一個很努力陪伴孩子成長的媽媽,焦急的樣子,也仿佛看到了幾年前的自己的樣子。
我除了理解,還有感動和佩服。
于是我將我前一段時間看的一本關于家長如何教孩子管理時間,對學習可以起到事半功倍效果的心理類書籍的內容,化繁為簡地整理了一下,希望對迷茫的或者將來有可能會迷茫的家長們有所幫助。
溫全燕是一位家庭教育指導師。
從2010年開始致力于發展家庭教育事業,已經為國內數十萬人帶來了專業落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她在《不用催不用吼的時間管理課》一書中,用實例向大家傳授,怎樣讓你的孩子學會管理時間不拖拉,不磨蹭,怎樣集中注意力專心學習實現自己的目標,怎樣將時間管理和專心學習變成一種習慣,受益一生。
全書共22.1萬字,我將用4060個字為你解讀此書重點內容,你可能要花上十幾分鐘來閱讀,然后要花三十分鐘來消化,實施可能需要稍長時間,但是為了孩子,這些都是值得的。
01
如何改掉磨蹭拖拉的毛病
生活當中,父母都會有拖延癥,孩子們當然也會有磨磨蹭蹭拖拖拉拉的毛病,當然不是說磨磨蹭蹭的壞習慣就理所當然,而是要正確看待,然后正確引導孩子去掉這樣的毛病。
在一個家庭里,父母是原件,孩子就是復印件,孩子不是一生下來就有磨磨蹭蹭的慢性子,當孩子出現了拖拉的現象,作為父母應該反省一下。
比如,有一位媽媽覺得早上喝一杯白開水對身體很好,于是就要求自己的孩子每天早上喝一杯白開水,然而孩子有時候并沒有完全按照媽媽的要求做,于是媽媽就很生氣,就罵了孩子,于是跟孩子的關系搞得很不好,孩子感到委屈害怕,媽媽也因此心疼自責。
后來作者問這位媽媽,喝白開水對身體有好處,你喝了沒有呢?這位媽媽才恍然大悟,雖然自己覺得喝白開水好,但是因為自己忙,有時候忘記喝,所以媽媽沒有堅持喝,孩子當然是有樣學樣啦。
其實,孩子的拖拉和磨蹭并不是真正的磨蹭和拖拉,而是受家庭環境影響。
比如: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早睡,可是十點多了依然沒有熄燈;
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早起晨讀,自己卻睡懶覺;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玩手機,而自己卻手機不離手......
有時候孩子在有些事情上變得拖拉,不是他們想拖拉,而可能是孩子的能力出現了問題。
比如,有的孩子自小是老人帶,穿衣,洗漱,收拾學習用具等都是老人代替孩子做的,孩子一旦跟父母住一起,有些事情就不會做了。
再比如,孩子不會做的作業,也是影響做事慢的原因。
這個時候,作為父母不能盲目地責罵孩子,而是要了解孩子拖拉的原因,并且幫助孩子提升能力。
有時候孩子的心情也是直接導致做事拖拉,慢的原因,試問,如果成年人心情不好是不是也會影響工作和一些事情的進展呢?
比如,上學快要遲到了,你的孩子洗臉很慢,你斥責他一頓,他的速度就會快了嗎?相反,有可能會更慢,或者干脆不洗了,或者敷衍一下;就算迫于你的威力,他這一次在你的催促下,勉強快了,那么下一次呢,你能保證他不再拖拉了么?
有時候孩子犯了錯,父母會惱火地罵孩子,甚至給孩子貼標簽,讓孩子被困在父母貼的標簽里,不愿意出來。
比如,有的孩子考試不及格,你罵他是“傻子”,有的孩子就會傻給你看。
面對孩子的種種拖拉,磨蹭的慢性子,父母們要學會判斷分析,有的放矢,來解決孩子的拖拉磨蹭的慢性子。
那么要怎樣來解決孩子們的慢性子呢?
當然是教孩子怎樣來管理時間。
02
通過管理好時間來提高學習效率
管理時間,聽上去感覺對于一個孩子來說有些難度,其實在國外有很多家庭在孩子四五歲的時候就開始有意識地讓孩子自己規劃自己的時間,讓孩子從小就有時間的觀念,并學會管理自己的時間。
那么有管理時間的具體方法嗎?不同性格的孩子管理時間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在具體的實踐中有規律可循嗎?
首先作為父母要了解自己孩子的性格。
如果你的孩子是性格外放性,有自己的主見,那么在時間安排上可以適當給孩子自主權,并且也可以多采納孩子的意見。
如果你的孩子是熱情開朗,思維活躍,善于表現自己,那么就需要家長幫助孩子明確具體的目標,多肯定和多鼓勵孩子做得“快”的事情。
如果你的孩子是性格溫和,行動力強的孩子,那么父母就需要明確具體的目標,并且盡量給孩子表達想法和主張的機會。
如果你的孩子做事比較完美主義,有懷疑精神,思維邏輯嚴密,那么父母在給孩子規劃的時候,就需要提前講明白做某件事情的原因和目的。
父母了解自己的孩子是什么性格,就能夠更好地幫助孩子做好時間管理,帶領孩子不再拖拉磨蹭。
說了這么多,那么有沒有具體的管理時間的方法呢?
當然有,最簡單直接的就是父母監督孩子管理時間,再就是時間管理四象限,番茄工作法,吃掉那只青蛙等。
其中番茄工作法是由意大利弗朗西斯科.西里洛提出的,他是簡單易行的時間管理方法,首先設置25分鐘工作時間,過程專注,直到番茄鐘響起,然后休息五分鐘,然后開始下一個25分鐘工作時間;
對于小學生,可以連續工作兩個番茄鐘,就是50分鐘,然后休息10分鐘,其實學校的上課時間就是番茄工作法。
看上去是不是很簡單。
時間管理看上去比較簡單,但是在這50分鐘里專注度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那么怎樣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提升孩子的專注度呢?
03
提升專注力,使學習事半功倍
集中注意力對于孩子來說極重要,書中介紹了兩種培養孩子專注力的方法。
第一種是連連看,第二種是閃閃快,就是舒爾特方格。
舒爾特方格是目前最有效最科學的專注力訓練法,具體的辦法是在一張紙上畫5x5的方格,把1-25個數字打亂,讓孩子按照1-25的順序依次讀出數字,達標時間是10秒,結束后休息10秒,每天訓練5分鐘;
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后,可以增加難度,玩6x6,7x7的表格,一般在5x5的舒爾特方格之后,孩子的注意力就已經是中上水平了。
孩子的拖拉問題解決了,專注力提升了,大家是不是覺得就已經很完美?
看上去的確已經很不錯了。
其實解決了做事拖拉,磨蹭的壞習慣,提升了專注力,對于孩子來說已經是不容易了,但是如果孩子能夠堅持把時間管理和提升專注力堅持下去,把這些刻意練習變成習慣,對孩子來說將是一生受益的。
04
好的習慣,受益一生
那么要怎樣才能堅持下去,把時間管理養成習慣呢?
勵志短片《永不放棄》中的一幕,布洛克負重80公斤,爬完100米。一個普通人激發潛能堅持到底達成目標的過程讓人感動:在爬行過程中,他的教練始終跟隨其后陪伴,鼓勵,并為他喊了13次“對了”,15次“加油”,23次“別放棄”,3次“不要停”,48次“繼續”......
讓孩子養成管理時間的好習慣,培養孩子的堅持力,有哪些因素會影響孩子的堅持力呢?在孩子堅持的路上,你會象布洛克的教練那樣持續不斷地給你的孩子加油打氣嗎?
孩子的時間管理是一個很長的過程,他們可能今天做的很好,或許明天就忘記了,那么作為父母就需要多陪伴并且正向強化。
那什么是正向強化呢?
在海洋館大家總會看到可愛的小海豚整齊劃一地一躍而起,在空中做出漂亮的動作,大家會為它們叫好,會覺得它們是多么聰明。
如果細心觀察,其實是因為馴獸師對動作做得漂亮的海豚第一時間給予小魚的獎勵,這只海豚就會不斷地做這個動作,也就會不斷地得到小魚,于是其它海豚也會模仿它的動作,不斷重復這個動作,以此來得到小魚的獎勵。
于是,一個一個漂亮的動作就固定下來了。
這個訓練的過程就是“正向強化”。
我們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
給予了太多的“挑刺”,希望通過“挑刺”讓自己的孩子看到自己的弱點,看到別人的優點,看到自己和別人的差距,從而奮起直追,這叫“負向強化”。
雖然在“挑刺”中也有人進步了,但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留下的多半是陰影。
比如,孩子早上賴床,父母直接掀開被子,并且大聲呼斥孩子,在很多孩子心里就會造成害怕早晨時光的陰影;
如果孩子早上按時起床了,父母對孩子說:我感到你是一個說到做到的好孩子,或者說:以為你會賴床呢,可是你沒有,你能堅持按時起床,媽媽為你驕傲!
孩子需要父母的鼓勵,就像植物需要水和陽光。“正向強化”是孩子堅持路上的加油站,孩子在被鼓勵中,才會堅持下去并且進步。
孩子也需要父母的接納,當孩子在時間管理上,在專注力上,做得不夠好的時候,父母要學會接納孩子的“不好”,只要孩子每天堅持去做,一天一點小進步,堅持下去就會有很大的進步,同時也提升了堅持力,何樂不為呢?!
當然在提升堅持力的路上,最重要的還是父母的言傳身教,在孩子的時間管理以及專注力的學習上,少不了父母的陪伴;
父母是否愿意陪著孩子一起進行刻意訓練,將直接影響孩子是否愿意堅持下去。
比如,有一個五年級的男生,身高150厘米,體重65公斤。他媽媽覺得太胖,總是催促他運動運動,但是孩子很排斥運動,因為胖不想動,也因為胖讓他自卑不愿意出去運動。
媽媽看著著急,反思一下,覺得自己的運動時間也很少,于是就給自己制定了塑身計劃,每天堅持鍛煉一小時,跑步,拉伸.....
一個月后,媽媽塑身成功,在媽媽成功后,孩子主動要求加入媽媽的塑身運動計劃里。
當父母做好自己以后,孩子就會跟隨父母之后,有樣學樣,因為孩子看見了榜樣的力量。
孩子拖拉,磨蹭,并不是他們的錯;
孩子是父母的縮影!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教育的路上,用平和的心態看待孩子的優點和缺點,幫助孩子制定學習和管理時間的計劃,多一些陪伴練習,多一些鼓勵,更多一些言傳身教。
相信在正確引導下,孩子們一定會自由,積極向上的成長。
通過學習管理時間,陪伴孩子由刻意練習到習慣的養成,需要一段時間,希望所有的父母都將成為孩子最好的教練。
好了,今天就說這幾點吧,你還記得是哪幾方面嗎?首先是怎樣讓你的孩子學會管理時間不拖拉,不磨蹭;然后是怎樣集中注意力專心學習實現自己的目標;最后講了怎樣將時間管理和專心學習變成一種習慣。
在教育這件事上,不用擔憂不用害怕,雖然從沒有一蹴而就,也沒有一勞永逸,但是,當你躺在搖椅里的時候,這世上,唯有你時常陪伴的孩子是你的!
孩子,是父母一生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