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史(一百三十二目,一百四十六首)
二〇二〇年一月新春伊始,新冠肆虐。全民動員,宅居抗疫。無怡情之郊游,宅清靜之校園。既絕友朋之聚會,再檢既閱之詩書。略翻一過,趣味依然。暇想聯(lián)翩,凝為小唱。
二九、韓非
融通儒道繼荀卿,法術(shù)勢能成帝行。不善言辭非木訥,偏從故事與爭鳴。
韓非(約前280年-前233年), 世人尊稱其為“韓非子”或“韓子”,戰(zhàn)國時期韓國都城新鄭(今河南省鄭州市新鄭市)人,是韓國的宗親。他師從荀子,并發(fā)展了荀子思想中有關(guān)“法”的主張,成為了先秦法家的代表人物。但他的政治主張在韓國得不到信任。于是到了秦國,開始時頗受到秦王的器重,但受到李斯的嫉妬和離間,被治罪死于秦國的獄中。
他的著作流傳至今共有五十篇,收在《韓非子》一書中。他的文章流暢,文鋒犀利,善于運用顯淺生動的寓言故事,把抽象的道理具體化、生活化,構(gòu)思精巧,語言幽默,易為讀者所接通受,例如“守株待兔”“諱疾忌醫(yī)”“濫竽充數(shù)”“老馬識途”等寓言,已為廣大群眾所喜聞樂道。這類的寓言在《韓非子》一書中共有三百多則,成為了先秦諸子散文的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