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的社會中,人們最怕聽到的,只怕就是“借錢”兩字。俗話說有借有還,再借不難,可很多人都是有借無還,借錢的時候卑躬屈膝,要還錢時卻趾高氣揚,無論債主怎么逼迫哀求,他們就是無動于衷,死活不還。由此誕生的老賴群體,眾人聞之,無不大搖其頭。
因為借錢還錢,兄弟反目、夫妻成仇的大有人在,大家對此心有余悸,逐漸對借錢二字聞風喪膽。自己不去借別人的錢,也不把錢借給別人,不得不說,這的確從根源上解決了借錢還錢的問題,可百年前的一位晚清名臣,卻與這種行為背道而馳。
他就是曾國藩,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并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在近代歷史上占據著極為重要的部分。比起他的政績,他的做人法則也受到了后人的追捧,而他對于借錢這件事秉承的態度竟然是有事沒事就多向鄰居借錢,此言看似荒謬,細品之后才發現其高明之處。
作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曾國藩在朝堂上占據著極為重要的地位,幾次出征打仗,也積累下了極為豐厚的家底。若說他缺錢缺到了必須向鄰居借的地步,滿朝大臣恐怕沒一個相信的,那他為什么要在寫給弟弟的家書里,勸他有事沒事,多向鄰居借錢呢?細品自然有其奧妙。
曾國藩是在示鄰以弱。要知道,曾國藩原本也不是什么名門世家的公子哥兒,很多老鄰居都是普通人家,如今曾國藩飛黃騰達,加官晉爵名利雙收,而他的老鄰居們大多都還是過著拮據的日子,這難免會為他招來不少紅眼。
俗話說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這些老鄰居跟曾家都是幾輩子的交情,由他們口中說出的話,天然就會讓人相信。如果他們因嫉妒生恨,對曾國藩有什么污蔑的話,勢必會影響他的仕途,所以曾國藩才會讓弟弟有事沒事就向他們借錢。
這就表明了一種態度——雖然我曾國藩如今今非昔比,但是還沒忘了大家這些老鄰居有困難,首先找上的就是你們!
鄰居們想必是不介意用一點小錢維系住和曾國藩的交情的,畢竟遠親近鄰,說不定哪天他們就要求到曾國藩門上。
除此之外,這也是向鄰居們表示,曾國藩雖然受到朝廷重用,但并沒有貪污受賄,家中的情況也比他沒當官時好不了多少,大家現在還是一樣的家境吧,這無疑拉近了曾家與鄰居家的距離,妥妥的“示鄰以弱”了!
曾國藩明明不缺錢,卻有事沒事向鄰居借錢,其實也是在鑒別人心。
有個詞叫遠親近鄰,在古代,鄰居有時候往往會比你的親戚更加了解你,所以古代的文人武將無論做到了多大的官職,都不會對曾經的鄰居惡語相向,反而會在能力范圍之內,盡力給予他們好處,幫助他們成才。
但并不是說所有的鄰居都是值得幫助的,有很多官員就是吃了曾經鄰居的虧。他們明明對這些老鄰居仁至義盡,給錢給物極盡扶持,但有些人卻忘恩負義,在他們被政敵攻訐的時候橫加誣陷,這也給后來人提了個醒——人心需要鑒別啊!
偏偏這世上最難以鑒定的就是人心,很多人都在這上面栽了跟頭,但是曾國藩卻不一樣,他通過借錢,輕而易舉地便能鑒別出鄰居對自己家的態度。
對曾家抱有善意的人,自然不會吝嗇在曾家困難的時候借點錢,對于這樣的人,曾國藩也一向十分寬厚,不僅還錢的時候會加上不菲的利息,還會在他們遇到困難時盡力相幫。相反,那些在曾家有難時連點錢都不肯出的人,曾國藩也不會對他們盡心盡力。
對于曾國藩而言,借錢其實也代表著利益連結,鄰居一旦和他產生了債務關系,便會覺得他們和曾國藩的利益是相同的,在曾國藩還錢之前自然不會對他不利。相反,曾國藩在此時出了事,他們還會盡力地遮掩,免得自己血本無歸。
除了以上兩點之外,曾國藩向鄰居借錢還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要贏得“有借有還”的誠信名聲。
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誠信都是人們很重要的一個品質,古往今來無數的例子都在說明,沒有誠信的人根本不值得信任。對于曾國藩這樣的朝廷大員來說,誠信尤為重要,如果沒有誠信的話,哪個下屬會愿意追隨他,慈禧太后又怎么敢重用他?
誠信的名聲如此重要,那怎么培養這種民生呢?除了朝堂上的守諾之外,日常生活中的有借有還也是很重要的。別看曾國藩借的不過是些小錢,但他每一次還錢,都是在為自己誠信的名聲添磚加瓦,有借有還,從不賴賬,這種品質尤為可貴。
曾國藩在朝為官,可謂是財源廣進,自然從來都不缺錢,也不會面臨還不上錢的困局。每次向鄰居借來的錢,他都會讓人在規定時間內還回去,并給上不小的利息和禮物,債主得到如此好處,自然十分舒心,說起曾國藩,也只會有好話。
就在這一次次借錢還錢的循環往復之中,曾國藩的名聲千錘百煉,成了一塊閃閃發光的牌匾。無人不知曾大人乃是個誠信之人,借錢從不賴賬,名譽相當有保障,所以無論是日常的借錢,還是朝堂上的合作,他都能得到別人的信任,這也給他的仕途提供了極大的幫助。
綜上所述,曾國藩這“有事沒事,多向鄰居借錢”的人生智慧,的確是深謀遠慮,令人嘆服。由此可以看出,他在人情世故這方面的確是修煉得爐火純青,難怪能在晚清那混亂而艱難的政壇之中屹立不倒,留有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