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老峰下的南普陀寺,和廈門大學比鄰而座
晨鐘暮鼓的聲音,伴隨了我幾年的廈大時光
寺里曾經香煙繚繞,幾欲迷人眼
或許,還迷了人們的心思
現在只許在門口焚香,寺內恢復了清朗
每天,來自各地的人們,挨挨擠擠的在這里面佛膜拜
祈求各自的希望和夢想
佛說:眾生有因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佛又說:生死輪回,永無休止
------------------------------------------------------------------
【南普陀寺】 南普陀寺始建于唐末五代,初稱泗洲院。北宋僧文翠改建稱無盡巖。元廢。明初復建,更名普照寺。明末覺光和尚遷建于山前,殿堂院舍齊備,住僧常達百余眾,清初又廢于兵禍。清康熙二十三年( 1684 年),靖海候施瑯收復臺灣后駐鎮廈門,捐資修復寺院舊觀,又增建大悲閣奉觀音菩薩,并以之與浙江普陀山觀音道場相類比,更名為南普陀寺,此后數百年來,經歷代主持景峰、省己、喜參諸和尚多次重修擴建,至民國初年,已構成三殿七堂俱全的禪寺格局,成為近代閩南最具規模名剎。今天的南普陀新構樓堂院舍,鱗次櫛比;重修梵宇琳宮,金碧輝煌;常住數百僧眾,梵行莊嚴;復辦閩南佛學院,教學相長。古剎新生,法運昌隆,臻歷史之鼎盛,劃時代之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