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面對它的決心?!?/p>
談“癌”色變,可不是空穴來風,在全球,每年都有將近900萬人死于癌癥,這意味著人類每年都有這么多人在這場與病魔的交戰當中不幸身亡。
在當前社會下,癌癥仍然是一個難以治愈的疾病,患上癌癥就相當于被宣判死刑,癌癥的來源是從何而起?
這可以追溯到億年前,“癌”這個字只是西醫的叫法,在幾千年前,中醫就對癌癥有了清晰的定義,中醫里面對癌癥的稱呼是啥?僅用了一個字。
一、“生命死神“——癌癥的發展
生老病死是人類最終的歸宿,人的一生總會患上大大小小的疾病,但隨著科學的進步,現存的90%的疾病都已經可以完全醫治,而一些癌癥是屬于那10%。
二、為什么癌癥如此頑強,難以被醫治?
這就要我們要追溯到癌癥的起源,根據歷史記載,癌癥的誕生甚至在人類文明之前,也就是說,癌癥在恐龍時代就已經存在。
這個理論是由德國考古學家首先提出來的,他們在一塊侏羅紀時期中的化石中提取到其中的癌細胞。癌細胞的生命力極其頑強,在經歷“恐龍滅絕時代”后仍存于世,這得益于癌細胞恐怖的生物性質。
癌細胞能夠永生的原因是它能夠在宿主體內進行快速的增殖和轉移,具有無限生長的能力;又因為癌細胞是由生物體內正常細胞發生基因突變所形成的,所以體內的免疫系統對癌細胞根本不起作用。
此外,它甚至具有極強的隱藏性與復合性。
歷史上第一次對癌癥的記載在古希臘,在遙遠的村落里,一名病人突然在大腿上出現了莫名的腫塊,醫生在對其進行常規切除以后,本以為就相安無事了。
可令醫生沒有想到的是,那名病人居然在其他地方也出現了相同癥狀的腫塊,甚至數量不止一個,這讓醫生認識到這種腫塊是在無限增殖的,面對這種情況,醫生也束手無策,病人也在痛苦中死去。
隨后,醫生對這種癥狀進行了記載,對它的描述是“像螃蟹的生殖一般無法停止”,所以便有了癌癥的英語發音“cancer”,這里面也有螃蟹的意思。
三、中醫中對癌癥的稱呼
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發現癌癥是在秦漢時期,那個時候中醫已經盛行于世,成為當時主要的醫學體系。中醫對癌癥也有詳細的記載,他們稱癌癥為“瘤”。
癌癥的初期癥狀,就是在身體的某個部位出現腫瘤,所以便有了這個名字。
癌癥自從在中國歷史上有了記載以后,古人就開始了對治療癌癥的研究,并為此費盡心思。
《黃帝內經》中就有這么一段關于癌癥的記載,當有人患上“瘤”時,首先,醫生會用中藥以及針灸來對患者進行調理,達到抑制腫瘤的蔓延。
再用手術刀將明顯的腫塊切除,但是由于技術有限,這種方法也只能延長患者的壽命,而無法徹底根除癌癥。
對此,中醫大夫也發出了“奈何!奈何!”的感嘆。
除了“瘤”這種叫法以外,中醫里面還有一種叫法,稱癌癥為“巖”,因為癌癥所引發的腫塊十分堅硬,就好像巖石一般。
在史書上,古人對于乳癌的稱呼就為“乳巖”,就連清朝皇帝溥儀也是死于“乳巖”。
雖然,在那個時候,人們對癌癥已經有了非常清醒的認知,但溥儀貴為皇帝,面對死亡的威脅自然是不肯坐以待斃,而是不惜花重金四處尋醫。
但是,溥儀的癌癥已經處于晚期,癌細胞已經在體內擴散,甚至蔓延到呼吸管道附近,各路醫生也是束手無策。
四、癌癥真的沒這么可怕
現代的科技相比于幾千年的古代真是今非昔比,可面對癌癥,人們仍然束手無策。不過對于一些癌癥早期的治療,已經有了明顯的成效。
人們已經可以通過專門的藥物來阻斷癌細胞的增殖,雖然不能徹底地消除癌細胞,但是在最大程度上保證了患者的生命?;蛟S,在未來的某一天,科學家們能夠研發出根除癌癥的方法。讓人們徹底擺脫對癌癥的困擾。
圖片如有侵權,聯系電話18071431160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