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春天,很多人總感覺身體不舒服。上火、便秘、食欲不振、春困,還容易感冒生病。
這是因為,人體本來就會隨著自然界氣候的變化而變化。春季連接冬夏二季,寒熱反復,氣候多變,以至于我們的身體常常跟不上節奏。
酸甜烏梅,通便、開胃、解春困
《本草綱目》記載:“梅實采半黃者,以煙熏之為烏梅?!?/p>
烏梅是藥食同源的制品,又叫酸梅、黃仔、合漢梅、干枝梅,是由青梅經過加工后制成的中藥材之一。
中醫認為,烏梅味酸、澀性平,歸肝、脾、肺、大腸經,主治肺虛久咳、久痢滑腸、虛熱消渴。
現代營養學認為,梅子中的兒茶酸能促進腸蠕動,有通便的作用,因此適合便秘之人食用。
提不起精神時,來一杯酸梅湯,總能提神醒腦,讓人覺得神清氣爽。這是因為烏梅所含的檸檬酸可以幫助釋放能量,以消除疲勞感。
另外,烏梅還有增加食欲,促進消化,刺激唾液腺、胃腺分泌消化液的作用。
烏梅的酸味可刺激唾液分泌,生津止渴,用來做酸甜飲品最適合。下面小編就給大家推薦3個食療方。
1. 烏梅冰糖水
材料:烏梅、冰糖適量
做法:在藥店購買藥用的烏梅。藥用烏梅和零食烏梅是不一樣的,不能圖方便用零食烏梅代替。
每次放30~60克,用1000~1500毫升水煲,水開后30分鐘放冰糖約30克,冰糖融化后關火。放涼到40℃左右,盛入玻璃內膽的保溫瓶中,然后分次頻服。
養生作用:可以降火,還可以退燒,主要是針對虛火不降的輕癥。
2. 玫瑰烏梅菊花茶
材料:玫瑰花、菊花、烏梅、冰糖適量
做法:將材料備好后,先用熱水簡單沖洗烏梅,所有食材再用開水沖泡。
養生作用:本方集合玫瑰花、菊花及烏梅,可清火解毒,消解便秘。
3. 竹葉烏梅茶
材料:鮮竹葉3克,烏梅10克,麥冬6克,綠茶1克。
做法:將上述一起放入杯中,用沸水沖泡,加蓋10分鐘即可,代茶頻飲。
養生作用:適用于咽痛、有灼熱感、口渴喜飲等有肺熱的咽喉疼痛。
雖說喝烏梅湯好處多多,但是下面這兩種情況卻不適合食用:
感冒發熱,咳嗽多痰,胸膈痞悶、菌痢、腸炎的初期忌食烏梅。
經期以及孕婦、產前產后忌食。
還要提醒大家,若想用烏梅湯解渴消暑,那么最好不要冰鎮食用。
Tips:選購烏梅的技巧
好的烏梅個大核小,烏黑油亮,有的會掛著雪一般的白霜,口味酸甜適口。
而質量較差的烏梅有以下特征:核果不呈烏黑色,而呈現棕紅色;肉薄、酸味弱。
另外,還需警惕以杏、桃、李來魚目混珠的偽“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