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總是在意外的情況之下,讓你看到它另外的一面,這個時候的人們往往會措手不及,以至于讓自己的生活開始變得一團糟。其實并不是生活在主動的難為你,而是在某些事情上,你已經變得不主動了,甚至你的一些行為,已經產生了錯誤的開始。所以才會有了“開始走霉運”的錯覺,讓你覺得一切都是因為倒霉才產生的。
爺爺說:人走霉運時,做好這三件小事,可以慢慢褪去霉氣
1,舍得。
“舍得”二字都明白,卻是都難以做到,曾經的回憶,過去的美好輝煌,舍得是一種“生活禪”,也是做人做事的藝術,它們本身就是矛盾的概念,就好像水與火,陰與陽,天與地一樣,相生相克,相輔相成。
可是每個人卻只是一意想著兼得,很多事情往往越是想要兩全之法就越容易全部失去,人生本質就在于和,有舍才會有得,越是貪圖小利就越是難以有所成就,放棄對于利益無止境的追逐往往能夠收獲理想的生活。
許多人都知道“放棄就等同于失敗”,卻不明白“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人生本來就是選擇題的無限循環,我們便是做題的人,每個選項都會將我們帶向不同的未來和道路,所有的選擇都是自己內心的答案,即使是錯誤選項,也無法反抗和逃避。
2,簡樸。
“節儉是你一生中食不完的美筵。”
有的人非常鄙視簡樸的生活,認為自己人生當中的追求,就是為了最終實現自己生活上的奢侈。簡樸的生活并沒有什么不好,更多的時候它可以優化你的心靈。試著讓自己的生活簡樸簡單起來,你會發現可以省下很多不必要的時間。這樣你可以做更多自己喜歡的事情,得到真正意義上的快樂。
3,修身。
修身便是擇善而從,博學于文,并約之以禮。修身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就好像一夜苦讀圣賢書也不會真的能夠讓自己成為圣人一樣,修身需要堅定的意志,正如墨子所說的:“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端正自己的品行才能達到修身的效果。
《禮記·大學》曰: 修身先要格物致知,而后誠其意,正其心,然后身修,端正品行,自省己身之后才是增強自己的能力,若是一味追求能力的增長而忽略自己品行的培養,最后在社會上也難有立足之地。
人生下來也只是一個純粹的玉石,修身就如同在玉石上雕花,花費了時間和精力,卻能夠讓玉石變得更加美麗溫潤,學習是人生必不可少的過程,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成長才能尋找到更優秀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