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林嫂是魯迅的短篇小說《祝福》里的一個虛構的人物。
祥林嫂二十六七的年紀死了丈夫便逃出來,去了“我”四叔家做女工。人老實本分、勤勞又手腳麻利。四叔每月給她五百文工錢。
干了幾個月后,祥林嫂那年僅三十多歲的婆婆來四叔家要人,并告知祥林嫂是逃出來的。四叔只好放人,并把祥林嫂存在主人家的1750文工錢交給了她婆婆。祥林嫂在河邊淘米時被她婆婆叫來的兩個男人綁上了船帶了回去。
婆婆把祥林嫂許給了賀老六,得彩禮八十千,花五十給二兒子娶了媳婦,還剩余十千多。至此,無論是打工掙的錢,還是再嫁的彩禮錢,祥林嫂一分也沒有見過。
祥林嫂出嫁那天被綁塞著進花轎,她一路嚎一路罵,到賀家坳時嗓子全啞了。兩個男人和小叔子強按著她拜堂也不行,結果男人手一松,祥林嫂一頭撞到香案角上,鮮血直流。人們給她用香灰抹傷口上,又將她和賀老六關在新房里。
后來,祥林嫂生了一個兒子,取名阿毛。后來賀老六患了傷寒死了,再后來兒子阿毛被狼叼走了,找到時發現孩子的五臟六腑都被狼吃空了。大伯來收房子,趕走祥林嫂,她走投無路又來到四叔家做女工。
四叔家嫌祥林嫂晦氣,不再讓她沾手關于祭祀的任何活動。祥林嫂逢人便說自己兒子被狼吃了的悲慘經歷。起初還有人落淚同情她,后來聽得多了,人們便麻木了,將她的事當作茶余飯后的談資,順便取笑她頭上的傷疤白撞了。
后來祥林嫂聽了柳媽的話,把自己掙的工資全拿去捐了土地廟的門檻,任憑人踩踏和跨越,以此來替自己贖罪。
后來,祥林嫂精神極差,干活也不利索了,終日發呆,便被四叔四嬸趕出去當了乞丐。祥林嫂最后死在了年底的一個雪夜里。
以上就是關于祥林嫂的故事。
二十多年過去了,我早已忘記祥林嫂的故事,唯獨記得她有個兒子被狼吃了,她沉浸在悲傷中,到處跟人說起自己的悲慘遭遇。這種訴說是遭人厭惡的。
我們有時候也會像祥林嫂一樣找個人傾訴自己的不幸遭遇,但始終還是克制的,就怕別人嫌棄自己是個祥林嫂。
但是,無論是朋友還是自己的兄弟姐妹跟我訴苦,我一般不會拒絕,我愿意給他們暫時當一個情緒垃圾桶,聽他們述說自己的故事。因為我真的希望他們可以挺過當下的苦難,積極面對人生。
“機體在應對創傷時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關閉”和“塵封”所發生的事情,另一種是對其進行深刻思索和探究。”——《創傷之前我是誰:找回內心強大的自我》
《創傷之前我是誰》一書里提到,無論是對創傷閉口不談還是不停地找人訴說,其實都是一種自救行為。作為朋友,如果僅僅通過傾聽就能讓他們獲得救贖,這何嘗不是一件善事呢?我愿意做這件善事。
但多數人并不喜歡聽別人訴苦,甚至把這種訴苦行為稱為情緒垃圾,嘲笑訴苦的人是祥林嫂。
很多平臺都會屏蔽這些負面情緒宣泄,這樣一來受創者的情緒沒有宣泄的出口。給人的感覺就是——你受苦受傷你活該,但是你得自己受著,別來影響我。
如今再次讀到祥林嫂的故事,我的眼圈發紅,鼻頭發酸,脊背僵直。我發現原來祥林嫂是那么好、那么堅強的一個女人。她不停地向人訴說自己的遭遇,只不過是在自我救贖,想要給自己活下去的力量。但凡有人同情她的遭遇,聽她訴說,或許她也不至于死了。
人都是趨利避害的,會自動回避別人的負面情緒。
但是,當一個人經歷了難以忍受和消化的痛苦時,或許訴說是唯一能夠讓她們活下去的力量。祥林嫂的自我救助得不到世人的同情,我認為比祥林嫂更可悲的,應該是社會的冷漠與無情。
The end.
更多閱讀: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