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兩個故事,是在我教育生涯遇到的兩個人的經歷。
第一個是個女生,我們可以稱呼她為小月。我在她小學六年級教她數學。
她是一個瘦弱的長相很普通的女孩,個子也不高,成績時好時壞,放在人堆里就是那種非常不起眼的普通女孩。
數學課代表也是一個女生,她給我說小月數學作業都是抄的,連考試都是抄的,以前教過她的老師都知道。我問了學校的老師,都說是。
于是我考試的時候,將她和其他學生隔了兩張桌子,她考了90多分,后來我又單獨讓她一個人在教室考試,她才考了30多分。我試著給她補課,她也是帶聽不帶聽,效果不大。
語文和英語的真實成績要好一點,也就是在及格線上下。但是一般學校組織的考試,她語數英都能考到90分以上。老師監考,也都注意著她,也沒見她有什么特別的舉動,她就能抄襲成功。
不得不說她的視力特別好。
有一次,她和幾個男生打架,把幾個男生都打得鼻青臉腫了,一個還鎖骨輕微骨折。
那會兒還是十幾年前,男生們的家長也不像現在孩子一有點風吹草動就鬧得滿城風雨,就是要求賠償醫藥費。鎖骨沒法打石膏,就是檢查費用、碘酒紗布抹搽傷口和一些消炎藥,合計起來就是二三百塊錢。
要說男生們的家長也挺好說話的,可小月的父親拒絕賠錢。
我無論怎么做工作,他就是堅持說沒有錢賠。
后來通過村里協調,他還是不賠。那幾個家長也沒辦法了,后來這件事就不了了之。
通過這件事,我知道了小月的家庭狀況:父親是繼父,好吃懶做;媽媽也是人品不咋樣,好像開個打麻將的小店;一個弟弟三四歲。繼父對她動輒打罵,說起來,她也是苦命的孩子。
開導過她幾回,還是那個樣子。她也比較懶,作業能不做就不做,成績自然不會進步。
一年很快過去,她去上初中了。后來在初中多次跟人打架,初二的時候就退學了。
再聽說她的消息,是幾年后了。我們幫鎮里統計當年考上一本、二本的高中畢業生,會給兩千、一千的獎勵,也就是“金秋助學”活動。
初看到她的名字,我愣了一下,以為是她,繼而想到她初中就輟學了,怎么會考上大學?再看戶籍也就是她所在的村,母親的名字也一樣,那肯定就是她了。
忍不住好奇,打聽初中的老師也不知道咋回事。再問她村支書,也不清楚,答應給我問問。不長時間,電話回過來了。說是后來在外面一個武術學校上了幾年,就考上了本省數一數二大學的體育專業。再過幾年,聽說她又考上招教,在外市一個學校教學。
一直到后來,遇到一個熟人在一塊吃飯,那個人是她家的鄰居,聊到她,基本上比較清楚整件事的原委了。
她初中退學前一段時間,她媽媽偶然認識武校一個招生的小領導,正好她在初中上不下去了,就鼓動她媽媽讓她退學去上武校。
她沒有武術的底子,半路轉來,一切都是從頭學起,她又不是聰明伶俐的孩子,學得慢,學得差,老師非打即罵,她經常是練得渾身是傷。不過這倒激起她一股不服輸的精神,咬牙堅持下來了。專業課成績優秀,有希望考上大學了,又開始惡補文化課。好在武術專業對文化課要求也不高,考上大學也順理成章了。大學畢業,人家到她大學招體育教師,差不多就是走個形式,面試一下就錄取她了,她在系里專業成績名列前茅。這里面我認為需要說兩點:一是她從小被繼父打,老師苦口婆心的教育她根本聽不進去,所以教育效果可想而知。二是她在初中混不下去到武校已經沒有退路,武校也不會慣著她,嚴厲的打罵反而有了效果,正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想想這些年所謂的快樂教育,再看看社會上越來越多的熊孩子,該反思的是誰呢?
又過兩三年,又聽說她在學校教了一年體育之后,因為學校老師減少,學校安排她教兩個班初二的數學,還兼任一個班的班主任,后來隨班走教初三兩個班的數學,教學成績還比較優秀。
依照她小學初中的成績,想考上大學基本上是天方夜譚。不單是因為笨,更是因為她不努力,那時她就是混一天少一天的樣子,各科作業都完不成。在武校,她開竅了,知道努力了。以她小學數學30分左右的水平,能教初中初中數學,這中間她一定是努力了,也可以說是盡力了。
第二個故事是一個男生,我們可以叫他小林,他是我后來到另一個學校認識的學生,我沒有教過他。他也是上六年級,成績比較差,也是班級后幾名,也是很懶,經常違反紀律,也是個讓老師頭疼的學生。
我在整理貧困救助的材料,一個男孩報告也沒喊就進到我的辦公室,然后嚎啕大哭,哭得鼻子一把淚一把,我問他也不說就是一勁兒地哭,我就有些生氣,大聲訓斥他幾句他才不哭了。
他告訴我,他家很窮,爺爺有病,媽媽是憨子,爸爸胳膊殘疾,妹妹也是殘疾,想得到這一次的救助。
我給他班主任打電話,了解了一下也基本就是他說的這種情況,因為班上還有一個沒有父親、母親憨傻的就報了人家。
總共就四個名額,我又看了看其他班級報上的情況都很特殊,不比他家好。我又打電話想再爭取一個指標,沒有成功。
我給他做工作,說回來有機會優先報他。他堅持就非要這一次的,就賴在我辦公室不走,而且又開始哭。他班主任來了,女老師哄他拉他都不走。
我當時有一種想揍他一頓的沖動。
我想了很久,試著給愛心橋的一個以前資助過我們學校學生認識的人打電話,說明了情況。
她非常爽朗就答應了,說過兩天來看看。
愛心橋是我們市里一個愛心公益組織,是幾個小飯店小商店理發店之類的小業主成立的,主要是資助貧困生的。
過了三天,她來了,還帶來兩個人,互相介紹,我知道她叫鴿子。
我們一起直接找到他家。
幾間破爛不堪的房子,爺爺70多了,看著還算正常;父親一只胳膊殘疾,像是砸斷了沒有治好落下的畸形;妹妹五六歲,好像不會走;沒有見到他媽媽,問他爺,去年就不知道跑哪了。
家里吃著低保,每個月每人幾百塊錢。我們每個人都留下來一些錢。愛心橋決定資助小林。
當時國家已經施行“兩免一補”,全部學生免書費學費,對困難學生補貼在校生活費,我們學校對特別困難的學生生活費是全免的。像他這樣學生小學基本不花錢,主要是初中高中花費大。
他才上初中,成績也是很差,他不用勁兒,鴿子沒少給他做思想工作,效果也一般。
真正讓他改變的是他父親PC被抓了,那之前他爺爺也病了,好像一下子就不行了,沒幾天就死了。
他突然就開竅了,開始拼命學習,成績像花開一樣一點點看得見的進步,初二在班級中等,初三在學校已經比較靠前了,中考考上我們縣里的重點高中,高中畢業考上了大學。大學期間,積極參與各種公益活動,大學畢業找到了一份不錯的工作。在愛心橋幫助下,給妹妹治好了病,妹妹能走路了。
小月和小林,他們的小學初中同學中,好多學習比他倆好的也沒有考上大學,初中或高中畢業以后,在本地或外出打工,收入微薄,工作辛苦。他倆如果沒有上大學,依他倆的家庭狀況,應該比好多同學更難找到好工作,生活一定會更不容易。尤其是小林的家庭,在農村還是山區,估計很難找到老婆。他們用幾年時間,都是小學基礎知識很差的情況下,在初中才開始努力,后來居上取得成功。應該說他們努力了,或者說他們盡力了。
一個人不努力的理由有很多,家里有錢,老子當官,我努力過也沒有成功,我就是命不好,我很笨,我沒有時間……
一個人努力的理由只要一個就夠了:山窮水盡。你不拼一下,可能就沒有路走了。
喬治·道森90歲時進掃盲班,開始學識字。在他102歲那年,完成了自己的處女作《索古德的一生》。這本書一上市,就引起了巨大的轟動,成為美國當時最暢銷的書籍,喬治·道森從一個寂寂無名的小人物,成為一個人們喜聞樂見的大作家。
很多時候,你不努力,只是因為你懶。
只要你肯努力,什么時候開始都不晚。
江北2023年5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