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老公帶著5歲的兒子高高興興地回娘家,爸媽看到我們也很高興,我媽做了一大桌子的菜,全是我愛吃的;我爸還專門跑到街上那家燒雞店去買了我最喜歡吃的燒雞。這久違的獨屬于爸媽的溫暖讓我感動不已。卻沒想到,飯桌上,一個雞腿讓我徹底認清了在這個家的位置:父母雖好,娘家卻再也不是我的家。
我叫孫麗萍,今年32歲,家里除了父母,還有一個弟弟。父母雖然有些偏向弟弟,但是不那么明顯;我媽又是個勤快的人,家里的家務活從來不讓我插手,從小到大,我回家就一件事:等著吃就行了;因此我一度覺得家就是我最大的依靠。
后來我結婚了,經常帶著老公回娘家。一回到娘家,我還是跟以前一樣什么都不做,等著吃就行了。有時候在家里我不做家務,老公會有一些意見,我就理直氣壯地說他:你也看了,我在娘家就是等著吃就行了,憑什么嫁給你了就得給你當牛作馬。老公只好閉嘴。
這樣有家有靠山的感覺是什么時候開始變了呢,我仔細想了想,是從弟弟結了婚以后開始的;爸媽對我,再也不像以前那樣了,而是處處以看弟媳的臉色。
記得當初懷孕八個月的時候,快到預產期了,因為婆婆在我結婚之前就去世了,我給我媽打電話說想讓她來伺候我坐月子。我媽卻很為難,說弟媳已經懷孕三個月了,反應很大,正在家里養(yǎng)胎,她出不來。她的回答讓我的心里一陣失落,我笑了笑說:“沒事,我請個月嫂吧。”我媽都這么為難了,我也不好勉強,于是我花了一萬多塊錢請了個月嫂照顧我。
兒子滿月那天,我媽來看我,給我?guī)硪换@子土雞蛋,說要給我補身體,還給兒子買了一個長命鎖和一對銀鐲子。
她高興地抱起兒子,左看右看,好像怎么也看不夠。看著這溫馨的一幕,我的心里一陣溫暖——我媽心里還是有我的。于是我說兒子:“看看是誰在抱你?叫奶奶,是奶奶來咱們來了!”我媽聽了,趕緊糾正說:“叫外婆,我是外婆,不是奶奶!”這個稱謂讓我立刻有了一種陌生的感覺,不知道為什么,揮之不去。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我媽就要走了,我拉著我媽的手說:“媽,你在我家里多住幾天吧,我好久都沒跟你好好說說話了,你陪陪我好不好?”
我媽嘆口氣說:“不是我不想陪你,你也知道你爸不會做飯,你弟媳還懷著孕,我不回去不行啊……”于是我流著淚把我媽送走了。
其實我的心里很難過,她不能在我家陪我,但是我已經出月子了,可以走動了,她也沒叫我跟她一起回娘家,感覺她的心里已經沒有我了,就惦記著弟弟一家。她一點都不心疼我了,這個念頭讓我的心猛地痛了一下。
好在我漸漸適應了帶娃的生活,在我的陪伴下,小寶性格開朗,長相乖巧,帶出去就是人人羨慕的對象,這讓我很欣慰。
這不,剛放暑假,我就帶著小寶回娘家了,想著娘家還有個比他小半歲的侄子,兩個孩子在一起也有個玩伴。
我還計劃在娘家住一個暑假,等小寶幼兒園開學了再回來。于是我跟老公帶著給家里買的大包小包的禮物和給孩子買的各種零食高高興興地回了娘家。卻沒想到,因為一個雞腿,我的完美計劃破滅了。
爸媽看到我拖家?guī)Э诨貋恚貏e高興,我媽做了一大桌子的菜,全是我愛吃的;我爸還專門跑到街上那家燒雞店去買了我最喜歡吃的燒雞。
燒雞真香啊,我爸剛一進屋,小侄子聞著味就來了,吵著要吃燒雞。離吃飯還早,我媽給他薅了只雞腿,他蹦著跳著去一邊吃去了。
到了吃飯的時候,我們一大家子坐在桌子旁吃飯。兒子有點挑食,桌子上的菜沒有幾個他喜歡吃的,我怕他吃不飽,就隨手把盤子燒雞的另一個雞腿給兒子夾到碗里哄他吃。
侄子看到兒子碗里的雞腿,就鬧著也要吃雞腿,我說:“一共兩只雞腿,你們一人一只,你的飯前不是已經吃了了嗎?這只是哥哥的。”說著,我給他夾了一大塊兒雞肉。
他卻一下子把雞肉扔到地上:“我不吃這個,我就要吃雞腿!”說著就大聲哭了起來。“不都是肉嗎?有什么區(qū)別?我看你就是慣得了!”小侄子的哭聲讓弟弟火冒三丈,他生氣地朝他吼道。這一吼不打緊,小侄子哭得更兇了。
弟媳之前一直在吃飯沒說話,看到小侄子越哭越兇,她“啪”地一聲放下筷子,抱著小侄子就去了客廳。臨走用力地拍了一下小侄子的屁股,他哭得更兇了。我看到這個情景,更覺尷尬了,覺得這一巴掌像是拍在我的臉上。兒子卻是把啃了一口的雞腿放下,看著小侄子幸災樂禍地笑。
弟弟余怒未消,聽見小侄子還在哭,就也走過去繼續(xù)呵斥他。我爸終于忍不住了,就過去把小侄子抱回飯桌邊。小侄子這下不哭了,在我爸懷里抽抽搭搭地,嘴里還念叨著:“爺爺,我要吃雞腿,我要吃雞腿。”
于是我爸就對我兒子說:“昊昊,把你的雞腿給弟弟吧,下午我?guī)闵辖衷偃ベI!”說著就把兒子碗里的雞腿夾走了。
小侄子開心地接過雞腿啃了起來,兒子卻是紅了眼睛,看著小侄子手里的雞腿,很快淚水就填滿了他的眼睛,他卻沒有哭出來,低頭用手背迅速抹了一下眼睛,假裝認真扒拉碗里的飯。
這一切我都看在眼里,這時我突然想起兒子剛滿月的時候我說要兒子叫我媽奶奶,我媽卻堅持說讓叫姥姥,此時我才真正明白了:在我爸媽眼里,我結婚了就是個外人了,我的孩子永遠沒有他們的孫子親……想到這里,我伸手摸摸兒子的頭,一陣心酸。
好不容易把一頓飯吃完了,我看到自己買的一大包零食,平時我都嫌添加劑多不讓兒子多吃,這會兒想著兒子沒吃飽,就索性把零食拿出來,讓兒子吃個夠。兒子挑了一遍,最后選中了餅干和薯片。
看到兒子吃薯片,小侄子也過來了,指著兒子說:“我也要吃那個。”我趕緊拿出一包新的給他,小侄子說:“我不吃這個,要吃哥哥手里的。”“不是都一樣嗎?你看,這還是新的,還很多……”我按下心里的不耐煩,耐心地哄他。
我媽走了過來,看到這情景,就說:“昊昊,你讓讓弟弟,把你的薯片給他吧。你看,你媽手里有新的,你可以拆新的吃。”兒子本來不樂意,一聽弟弟要搶自己的薯片就趕緊把薯片背在身后,一聽要拆新的眼前一亮,就把手里的薯片遞給了小侄子。小侄子拿著薯片,開心地走了。
兒子一邊吃薯片一邊對我說:“媽媽,我們回自己的家吧,我不想在姥姥家了。”我看著兒子,雖然他只有5歲,也能感受到姥姥姥爺的區(qū)別對待了。
我的心里一陣難受,我想起小時候,每次弟弟要我的什么東西,爸媽都說我大了要讓著弟弟;現在到我們的孩子了,“讓著弟弟”的魔咒又開始輪回。我的心里一陣悲涼:家還是那個家,只是已經不是我的家了。
下午我說要回家,爸媽也沒有挽留,我媽給我裝了一籃子家里的土雞蛋,說讓兒子回去吃。我媽送我們出門,把我拉到一邊紅著眼睛跟我說:“我知道你心里不痛快,不是我不想讓你們在這里多住幾天,兩個孩子這個年紀必定會爭吃爭喝的,這才來一會兒就這樣了,我怕你再住幾天你弟媳會不高興……我跟你爸老了,還是要靠你弟。有些事做不了主,你別太往心里去。”我沒有說話,只是點點頭。
從那以后,我就很少回娘家了,就算回去,也是吃個飯就走了。嫁出去的女兒就是潑出去的水,我知道,娘家再也不是我的家了,我不想再讓爸媽為難。
您好,我是寫真實故事的小離
感謝您耐心讀到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