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少兒編程?一定要學好數學才能學編程嗎?讓孩子學編程是在交智商稅嗎?人工智能之父馬文.明斯基是怎么說的?這篇文章來解答你的困惑,一定讀到最后!”
我們這個時代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焦慮的時代。各種商品項目五花八門,吹得天花亂墜,人們經常性一個不小心就被忽悠了,網友戲稱這種現象為“智商稅”。
其實,這年頭,誰還沒交過幾次百兒八十的智商稅呢?
交“智商稅”最多的我覺得集中在:學習、掙錢、美容養生這三個領域。因為自我成長、發家致富、美麗長壽是人類的永恒需求。
學習方面,交智商稅最多的,不用說,就是甩不了鍋的家長朋友們了。
少兒編程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兒了,大家都說:未來的文盲,就是現在不懂編程的小孩。這幾乎是每個編程培訓機構的宣傳金句了!妥妥地在販賣焦慮呀!
于是,學費動輒成千上萬的編程課,又讓各位家長趨之若鶩,紛紛掏腰包。
有人稱這是“智商稅”:
沒有數學基礎打底,小孩子能學會什么是編程?
有人則說:
少兒編程重點在學算法,提高邏輯思維能力,真不至于是智商稅.....
巧了,我家孩子從一年級開始學編程,看了昨天這個熱搜話題,我不禁想,我難道真的是交了智商稅嗎?
更巧的是,我最近讀了一本書,是人工智能之父馬文.明斯基論教育的一本書,書名《創造性思維》。
更更更巧的是,書中深刻探討了關于少兒編程的問題。
盡管馬文提出這些理論是在很多人都不知道電腦為何物的60年代,但他從人工智能的研發工作中,不斷思考人類的思維與行為模式,反推我們應該怎樣更好的教育孩子,這些理論對于現代教育仍然具有很強的前瞻性和借鑒意義。
我們先從那位網友的觀點:“沒有數學基礎打底,小孩子能學會什么是編程?”說起吧。
首先,什么是數學?我們為什么要學數學?為什么孩子總覺得數學很難?一定要學好數學,才能開始學習編程嗎?
我們學了這么多年的數學,你能快速告訴我,什么是數學嗎?
一位學生提出過這個問題:
我已經畢業了,可感覺到書上從沒有告訴過數學真正的含義,只是在教一些規則。
數學與生活聯系如此緊密,可現在數學概念很模糊。
能告訴我數學的由來,學什么嗎?希望能更深地了解數學。
這就是主流的數學教育模式留給學生的困惑。
其實現在,很多家長已經很重視孩子的數學學習了,在孩子上學之前,關于數學邏輯思維的啟蒙就開始了。
大家普遍認為,數學就是教導孩子遵循邏輯思維的規則或者進行算術練習。
有孩子的家庭應該都不陌生,我們家關于數學邏輯思維啟蒙的書好幾套,現在孩子上小學,口算題卡也是統一必備項目。
唯一、準確答案,仍然是我們數學學習的主要準則。
馬文則不認同這種教學方式,他提出了自己的核心觀點:數學是關于創造性的學習,而不是規則的學習。
孩子們之所以覺得數學難、枯燥,是因為他們一直在重復練習規則,專注于避免計算以及邏輯錯誤。一些不合規則的想法和嘗試,往往被更便捷的算法或標準答案,扼殺在搖籃里。
這點我相信家長也深有體會:關于孩子粗心的話題,說的不基本都是要避免犯錯么。對于這些錯誤的過度強調,其實耗費了很多家長和孩子的心神,這可能是導致孩子厭惡數學的一個重要因素。
說到這里,我突然想起之前看過的一個視頻,一位奶奶教孩子學乘法表:
孩子邊哭邊背: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四十五...
奶奶:三五多少?
孩子:三五、三五一十五。
奶奶:再背一遍!
孩子哭得鼻涕冒泡: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四十五...我記不住,太難了!
奶奶:......
除此之外,在主流教學模式中,我們知道數學很重要,要學習數學,但是不知道為什么要學。
馬文提出了他的另一個觀點:學生需要他們所學學科的認知地圖。
關于數學的學習,當時在讀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生菲爾.宋這樣說:許多學生誤以為自己不喜歡數學,實際上,他們只是不喜歡在數學課上學的東西。
數學不是一門單一學科,它的覆蓋面十分廣泛。在信息技術和計算機科學迅速發展的今天,我們的數學課程依然還在主要學習:計算、幾何、代數、微積分等,現在加上了邏輯學。用書中的話說:我們的數學課程幾乎落后了一個世紀。
所以,馬文等一代人工智能領域的科學家覺得,有必要探尋一些方法,更簡單、更有趣的將這些新思想新知識傳遞給年幼的孩子們。
這個方法用現在市面的課程來概括,就是:少兒編程。
什么是少兒編程?學好數學才能開始學編程?你可能對編程的認知有很深的誤解。
在我兒子學習編程之前,我其實也誤以為編程是我們常說的“枯燥的編寫代碼的過程”。
我把市面幾家有名的少兒編程機構的價格、學習方式摸了一遍之后,仍然一頭霧水,我決定,與其看,不如試。
我們就報了最低級別的一段線上編程課。怕兒子學不會,上課時我也跟著一起學。
學了之后才發現,哦,原來是這樣的編程啊!
少兒編程并不是我們想象中碼農那樣的編程。
少兒編程的流程是這樣的:
老師首先講解本課學習的主題,這個主題需要什么背景、人物、事件,需要完成哪些動作指令。
然后,孩子根據課程內容,打開自己的作業面板,在作業面板中選擇需要的代碼塊,完成作業。
這樣的編程方式就是當下流行的Scratch少兒編程。
不需要孩子有數學基礎、不需要認識英文、避開了復雜的編程語法,保留了編程思維,讓孩子通過搭積木的方式,來實現自己的想法。
書中案例:一個通過編程讓五顏六色的花朵在屏幕上“生長”的孩子這樣說:
數學并沒有什么特別的,他只不過是一種巧妙的理解事物的方法。
我兒子現在三年級,學編程兩年半,我們家沒有懂編程的人,我只跟著他學了幾節課。后來我看他靠自己也可以理解老師講課的內容,就沒再管他了。
在他學習過程中,我時不時瞄兩眼,發現他們已經涉及到一些高年級的數學、物理等概念了。
當然,這些概念是結合了應用場景,以非常有趣的方式,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理解的。現在他已經學習使用Python編寫程序了。
翰寶某節課課后點評:
所以說,少兒編程并不需要先學習理解高深的數學基礎知識之后,才能夠開始學習。
少兒編程中使用的Scrach和Python編程語言,大大降低了編程入門難度,讓孩子們可以在幾何、物理、數學和語言學方面做出有趣的嘗試。
計算機編程的美妙之處在于:
無論你要實現任何想法,總能在計算機中得到足夠多的部件,并且這些想法會帶來更多美妙的想法。
馬文.明斯基曾投身于OLPC項目,這個項目希望每個孩子都能有一臺筆記本電腦,他們試圖將計算機技術交到全世界兒童的手中。
他有這樣一段話寫給兒童讀者:
如果你們能理解并好好使用心的計算媒介,將對你們成長的過程產生巨大的積極影響,你們會對世界產生更偉大的看法,并會獲得一套處理世事的思維工具。
好了,文章進行到這里,應該已經簡要回答了大家的困惑了。
所以,少兒編程究竟是不是智商稅,大家心里應該也有自己的判斷了吧。
我認為,不結合自己實際情況,盲目跟風而花的冤枉錢,都屬于智商稅。
而經過了調查和體驗,深思熟慮之后,做出的選擇,無論是失敗還是成功,都不算智商稅。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