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平說:“我們身邊有一種人叫垃圾人,他的特點就是生活質(zhì)量極低,隨時準備跟別人同歸于盡。遇到這種人,你甭跟他較真兒,點點頭,趕緊撤。”
我是蘇珊,在一家小型企業(yè)工作,工作內(nèi)容與人力資源有關。一直以來,我都是那種被描述為"肯吃苦,肯學習,肯付出"的人。我相信,只有付出足夠的努力,才能獲得我想要的生活。
然而,我卻在一次特別的經(jīng)歷中受到了打擊,一次,我與一位同事互動,這位同事是我們公司的一名前臺接待員。他是那種典型的負能量人物,他總是抱怨這個,抱怨那個,永遠找不到生活中的樂趣,無論他面對的是何種情況。
偶然的一次,我被分配到和這位同事一起完成一個項目。初期,我以為我可以通過積極的態(tài)度和專業(yè)的工作能力去影響他,讓他改變他的消極態(tài)度。然而,結果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他消極態(tài)度并沒有因為我而有所改變,反而,我開始感到疲憊和沮喪。
他的消極情緒像一個無底洞,不斷地吸走我的精力。每一次的討論和合作,都像是在和陰影一樣的存在進行戰(zhàn)斗。我開始覺得我付出的努力并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我開始懷疑自己,開始質(zhì)疑我是否應該繼續(xù)這樣下去。
這個經(jīng)歷對我來說是一次極大的挫折,我意識到,無論我付出多少努力,無論我嘗試多少次,都無法改變他。他的消極情緒不斷侵蝕我,我開始感到厭惡,開始對這種永無止境的負能量感到厭惡。
盡管我感到沮喪和疲憊,但我并沒有選擇放棄。相反,我選擇接受這個挑戰(zhàn),并從中尋找到了成長的機會。
我開始思考如何處理與他的關系,我雖然不能改變他,但我可以改變我對他的看法和我處理這種關系的方式。我開始學會不去對他的消極態(tài)度進行過多的投入,而是保持我的專業(yè)精神,完成我需要完成的工作。
當我開始更專注于我自己的工作,而不是花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應付他時,我忽然發(fā)現(xiàn),一直籠罩在我身上的陰影消散了。
我突然意識到,我要做的不是改變他,而是改變我自己。我需要學會如何在這種困難的環(huán)境中保持積極的態(tài)度,如何將這種困難視為一個挑戰(zhàn),而不是一個絆腳石。
當我開始適應并能處理好這種復雜的人際關系時,我已經(jīng)在困境中學到了如何保持堅韌和堅持。我認識到,真正的成長來自于接受和面對厭惡的事情,而不是逃避它。
這種改變并非易事。所以,當面對厭惡的人和事,我們可能會深陷挫敗感,甚至開始懷疑自己。但請記住,這些厭惡的情緒其實是在提醒我們,我們需要學會如何應對它,而不是被它所左右。面對挑戰(zhàn),選擇接受并成長,而非逃避,這才是我們真正應有的態(tài)度。
今日語錄:面對困難,選擇成長,而非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