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說:悔 婚
上世紀30年代,在北方的一個小鎮上,一場家庭大戰正在上演。
“我的姑奶奶,你到底要咋樣?”老李頭氣急敗壞地沖著炕上躺著的女兒喊。女兒已經兩天沒起炕了,飯也不吃,在這樣下去,遲早會出人命的。
“你哭什么,全是你慣下的!”老李頭瞅見老婆坐在灶臺旁偷偷抹眼淚,氣不打一處來,忍不住踢了她一腳。
老李頭老婆往里挪了挪,瞪了他一眼,繼續做她的飯。
“沒一個讓人省心的!”老李頭怒氣沖沖摔門而出。
老李頭其實并不老,才40多歲,只是因為長得著急,加上家里男孩多,生活壓力大,看上去明顯比同齡人老,因此人們叫他老李頭。
老李頭是外地人,是一個吹鼓手,跟著鼓匠團的人走南闖北,20多歲來到現在的小鎮落腳,結婚成了家,婚后老婆生了4個兒子,一個女兒。那個時候大部分人家都很窮,加上老李頭家有四個兒子,日子的艱難可想而知。
雖然日子艱辛,但一家人過得也其樂融融,唯一的女兒叫連女,是家中老三,更是被父母和兩個哥哥寵上天,就連兩個弟弟也得讓她三分。
連女從小得寵,性格自然任性一些,在家里幾乎說一不二,小時候裹腳時,由于媽媽怕她疼,特意給她裹得松一些,以致她的腳明顯比別人的大一些,在那個找媳婦“看腳”的年代,雖然連女身材高挑,長得也不錯,但找婆家卻沒有了優勢。
老李頭憑借自己的當吹鼓手,養活一家人還是沒有問題,孩子們小的時候,日子還算平靜。
可到了兒女該成家時,看著幾個半大小伙在家晃來晃去,老李頭兩口子犯難了,老大已經24歲了,還沒成家,好不容易有兩個說媒的,一看他家那幾個兒子,都知難而退了,老李頭家實在是拿不出一點兒聘禮。
女兒連女到15、6歲時,有兩個媒婆來家,但看到她的大腳丫子,都搖搖頭走了,說大腳其實有些夸張,只是比別的女兒的腳大一些。
在老李頭為孩子們的婚事發愁時,事情出現了轉機,鎮上的一戶姓張的地主托媒婆來老李頭家說媒,老李頭受寵若驚,豐厚的聘禮不說,有了這么有錢的親家,女兒后半輩子衣食無憂,就連兒子們也不愁娶媳婦了。
老李頭很爽快地答應了這門親事,舊時的婚姻,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孩子們根本沒有選擇的余地。
老李頭很快就受到張地主家的聘禮,同時也得到一個壞消息,張地主家的兒子個子頂多1米55,而且是個結巴,但老李頭沒有當回事,結了婚和誰過不一樣,只要有錢,女兒不受苦,一輩子能享受榮華富貴就行了。
老李頭是一家之主,他以為自己拍板這件事就算定了,沒想到女兒聽說未婚夫既矮又結巴,說啥也不干,就連兩個兒子也站在妹妹一邊,他們說寧愿打光棍也不能委屈讓妹妹受委屈。
連女軟硬不吃,后來干脆炕也不起,飯也不吃,老李頭是既心疼女兒,又有些不甘心,到嘴的鴨子就這樣飛了,想想就心疼。
老李頭怒氣沖沖從家出來,漫無目的走著,不知不覺走到了媒婆家門前,他到底還是見不得女兒傷心,剛才看到女兒餓得小臉煞白,自己心疼得要命,那是自己的心肝寶貝啊。
老李頭硬著頭皮走進媒婆家,他真不知道該怎么和媒婆說,像他們這樣的家庭,能和張地主家結親家,讓誰說都是高攀,可偏偏女兒不是省油的燈,倔得和頭驢一樣,自己的女兒是啥樣老李頭心里和明鏡一樣,如果再逼她,她真敢去死。那一刻,老李頭似乎顯得更老了。
媒婆正好在家,笑盈盈招呼老李頭坐下,老李頭也沒客氣,心一橫,一股腦說出了退婚的事,媒婆聽了馬上變了臉,從業20來年,她還從來沒碰上退婚的人,況且聘禮也收了,哪有這種事,讓她和張地主怎么交代?
老李頭站起來,頭點得像搗蒜,一個勁兒給賠不是,好話說盡,媒婆終于答應去和張地主商量,成不成,得看張地主的意思。
老李頭從媒婆家出來,出了一身汗,整個人像虛脫了一樣,跌跌撞撞回了家。
媒婆接了這個燙手的山芋,只好硬著頭皮去張地主家,說明來意,張地主肺都氣炸了。
“真是不識抬舉,也不看自己什么人家,不是兒子有點不做主,會輪上你家?想嫁給我兒子的姑娘多得是!退就退!”張地主猛地拍下桌子,嚇得媒婆一哆嗦。
“別急,坐下慢慢說!”在場的還有鎮上有名的一個算卦先生,張地主正請他給找個黃道吉日給兒子把婚事辦了。
張地主生氣地坐下,算卦先生說:“這門親不能退!”張地主看過去,滿臉疑惑!
“這個姑娘旺夫,誰家娶回去,這家人肯定能發達!”算卦先生從張地主先前給的老李頭家的女兒的生辰八字,已算出一二,這個先生一般看得是很準的,張地主對他的話深信不疑。
“那人家悔婚不答應怎么辦?”張地主看向算卦先生,算卦先生看向媒婆,張地主心領神會。
就這樣,媒婆又一次來到老李頭家。
老李頭兩口子好說歹說,并答應一定退這門婚事,連女才起來吃飯。沒想到張地主不答應退婚,又讓張媒婆來當說客,當連女死活不答應,媒婆幾次都敗下陣來,連女這塊硬骨頭太難啃。
張地主看老李頭家的姑娘這是鐵了心要悔婚,也沒有辦法,但就這么輕易放手,他還是不甘心。
于是,他叫來媒婆,讓告訴老李頭,給他們一個月的時間,這一個月如果他女兒能找到婆家,他們就放手,如果找不到,那就必須找他兒子完婚,就是搶他們也得搶回去。
這已是張地主的底線了,換了平時,他對老李頭哪會有這耐心。
得到消息的老李頭和女兒說:“事情只能按張地主的辦,答應也得答應,不答應也得倒影,否則他們一家以后就沒法在這個鎮上待了。”
連女只好答應,要不一家人因為她會無家可歸,她盼著這一個月能找到一個滿意的夫家。
老李頭托了很多人給女兒說媒,說來也巧,一個朋友的親戚說離鎮上4、5公里的一個村子里,他認識一家姓楊的人家,他家里的二兒子還沒成婚,就是歲數比連女大不少。
老李頭像垂死的人抓住一根救命稻草,趕緊讓這個人打聽這家人的情況。消息很快傳來,這家人的二兒子比連女大14歲,人很實在,能吃苦,長得也很好,因為家窮,哥哥剛娶了媳婦,所以她耽擱得歲數大了。這個人說,他也問了,只要連女不嫌他家兒子年齡大,他們是愿意娶連女的。
老李頭和女兒商量,她馬上答應了,怎么也比找那個又矮又結巴的人好,她反正是不想嫁給他。
就這樣,這門親事很快定了下來,老李頭給張地主家退了聘禮,張地主捶胸頓足,后悔自己松了口,要不然以他的實力,還不能把這丫頭娶回來?但他還是講信用的人,答應了退婚。
就這樣,老李頭的女兒連女和楊家的二兒子結了婚,過上了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