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示:8000字直播講書稿,沒有耐心請忽略!
大家晚上好!開營的時候介紹過,2018年,我“從零開始”學習寫作,所以在拿到這本《從零開始創(chuàng)意寫作》的時候,我認為我是可以講好它的。不過,開始閱讀之后,我發(fā)現(xiàn)它主要是講文學創(chuàng)作,具體來說是講寫小說的。我開始動搖,我覺得它不適合我,更不適合由我來講給大家聽,因為我可沒有寫過小說!
但是當讀到這句話時,“我們即使不寫小說,也一定要知道小說的核心因素是什么。因為任何寫作都離不開這些核心因素,如故事感、畫面感、沖突感,等等。這句話又重新激活了我心中的熱情,沒錯,寫作的邏輯都是相通的呀!一個中文學得好的人,會學不會英文嗎,一個會彈電子琴的人,學鋼琴不是很容易嗎?
一章章讀下去,我心中的疑惑逐漸得到解開,《從零開始創(chuàng)意寫作》,它并不只是適合寫小說的人看,它對每一個寫作者都有啟發(fā)。
比如,在我們21天知識管理寫作營,我知道有很多朋友把寫出一篇書評作為目的,還有的想要提高書評寫作質(zhì)量。那么我今天就主要和大家交流:從素材角度來看,《從零開始創(chuàng)意寫作》對寫書評有哪些啟發(fā)。
寫作,歸根到底是寫什么。在《從零開始創(chuàng)意寫作》第五章《故事》這一章,作者王小麥說:故事感最為重要。那么,這個故事感從哪里來?我認為故事感從你的素材中來。
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你寫作的每一句話,都構(gòu)成你作品的一個元素。比如一句名言: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這句話有地點有人物有情節(jié),是不是一個故事,只不過是一個濃縮了的故事。
可以說故事就是素材,素材就是故事!所以,我就從素材角度,選取了書中對書評寫作有啟發(fā)的三個方面。
一、積累素材
二、運用素材
三、美化素材
一、積累素材:生活體驗、讀書、尋找靈感
“寫作初期最常見的問題就是不知從何處落筆,不知道應該寫些什么,不知道什么能成為寫作素材。“
雖然《從零開始創(chuàng)意寫作》只在第三章“技巧”這一章第一節(jié)明確提到發(fā)現(xiàn)素材,但是如果你有意識地閱讀,你會發(fā)現(xiàn)素材的積累其實是貫穿始終的,我們主要討論三個素材來源:包括生活體驗、讀書以及尋找靈感。
1、生活體驗
第三章“技巧”第一節(jié):發(fā)現(xiàn)素材,快速轉(zhuǎn)化素材。這里寫了四種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寫作素材,包括:自然世界、社會生活、情感、精神產(chǎn)品。總之,萬千世界,一切都可以成為寫作對象。
在這里,我舉一個例子?!耙粔K寫寫”社群創(chuàng)始人雪舞梅香,給釋若老師《寫作公式》寫推薦語的。她在開始寫作的時候,也是不知道寫什么。有一次,她看到一本詩集,翻開書頁看到的第一首詩,講的竟是煮茄子的事!
她很驚訝:這種事也可以拿來做文章嗎?這么司空見慣的事物?我日常做的事。于是她寫了一篇小文,就是寫如何生綠豆芽的。沒想到這篇說明文吸引了很多粉絲,很多人點贊,還找她討教做法呢!所以,以后不要再找理由說:我沒東西可寫啦。
2、讀書
第一章《日常》專門寫到了讀書。我把它總結(jié)為三個字:讀、寫、思。
讀:第一章《日常》第四節(jié):作家式閱讀:泛讀、精讀和重讀。“對一個寫作者來說,最好的老師是閱讀。”這一章的精髓其實不是怎么讀,而是把自己當成一個寫作者去閱讀:這本書對自己吸引力最大的章節(jié)是哪些?有什么語言技巧?這里寫得好,好在哪里?寫得不好,為什么?
寫:那么讀了以后,就是寫。如果你不知道寫什么,那就寫讀書筆記。寫,能夠為我們積累兩種素材:一種是別人的,一種是自己的。前一種叫抄寫,比如書中的金句、案例、故事、理論。不知道大家在讀《從零開始創(chuàng)意寫作》這本書時,有沒有注意到一些故事和理論。
巴金和路遙寫作的故事(P3)。史鐵生(P9)。還有一些心理學理論,比如第六章《風格》第二節(jié):《泰坦尼克號》:它重點講了追述這種敘事技巧。為什么一個萍水相逢的愛情故事,能夠有這么大的影響力:因為人的記憶通常會與事實有很大的出入,這源于人的兩種心理:自我補償?shù)男睦砗涂释鹚似G羨的心理。
那么這些故事和理論,都是將來我們可能用到的非常有說服力的素材。這是抄寫。后一種寫叫創(chuàng)作。這在《從零開始創(chuàng)意寫作》第一章《日?!返诙?jié):訓練寫作思維,拒絕文字復制,也有明確寫到。作者說“外在的寫作思維在于寫作者寫作習慣的形成,而內(nèi)在的寫作思維則在于寫作者富有個性的寫作特色的形成。
當然,寫出自己的風格,這個要求有點高了。但是作為初學者,至少從表面上做到“拒絕文字復制”,是必須的。是什么意思呢?比如,這一節(jié)寫到“語言要質(zhì)樸”。有時候我們讀書會讀到一些概念性的東西,比如專有名詞,那么我們在寫書評的時候,是不是要解釋一下,是不是要用大眾化的語言,讀者才能看懂呢?
我們在這個思考和書寫的過程中,就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這樣寫出來的東西,也就成了你自己的知識。這個素材只屬于你,就是你原創(chuàng)的。你思考得多,寫得多,素材就多,這就是最基本的“用知識管理知識”。
思:在前面的讀和寫中,其實我已經(jīng)講過“思”了。我講了“思”嗎?講了!因為“思”是貫穿在讀寫之中的,從沒停止過。讀到一句話,我們要想:這句話好!這句話是講什么的呢?我如何向別人介紹這句話?它好在哪里呢?它可以用到什么方面?這樣你才有東西可寫。
釋若老師曾說:你不是不會寫,是你讀的書太少了。那么,我想給它改寫一下:你不是不會讀書,是你思考得太少了!確實,池子里如果沒有水,你當然倒不出水,但如果你永遠不把水倒出來,那就是一潭死水!
3、尋找靈感
關(guān)于尋找靈感,作者在第二章《靈感》講了很多方法,包括記錄夢境、回憶親身經(jīng)歷、回到童年、隨時記錄、將寫作當成一種習慣等等。其中,隨時記錄這一點,是我們寫書評最主要的素材來源。
我們有很多人讀過《卡片筆記寫作法》是不是,它說的不就是從一個靈感到寫出一本書的過程嗎?盧曼寫了58本書,只需要每天記6張卡片筆記。這樣算下來,如果我們每天記1張筆記,就可以寫出一本書。
當然知識的積累不能簡單地用加減乘除來衡量,但這充分說明,隨時記錄的重要,它讓我們不用面對一片空白寫作。不知道大家有什么隨時記錄的習慣,那么我的經(jīng)驗,隨時記錄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邊讀邊寫,一種是寫日記。
邊讀邊寫就是在看書的時候,想到什么寫什么,就寫在書上。這是我亂寫亂畫的幾個地方。比如我在這個地方,想到《卡片筆記寫作法》這本書,在寫日記這個地方,想到《認知覺醒》里面的“每日反思”。這個閃念筆記就成為了我現(xiàn)在分享用的素材。
土豆老師一直說要我們劃線,劃金句,不知道大家劃了嗎?它上面不是有一個寫想法嗎?電子書你也可以這樣邊讀邊寫,在你后期寫筆記、寫書評沒有素材的時候,就可以在這里找找靈感。
那么第二種寫日記,剛剛已經(jīng)提到了,有興趣可以去看看。周嶺老師就是從寫“每日反思”開始,目前已經(jīng)寫出了幾本書。所以,對寫作者而言,寫就好,靈感并沒有那么重要。
好的,剛才我們講了積累素材的三個來源:生活體驗、讀書和尋找靈感。不知道大家是不是這樣積累素材的呢?接下來我們講第二個方面。
二、運用素材:選擇素材、多角度解讀素材、改寫素材
在共讀營的時候,我看到有的書友筆記寫得很好,但寫不出一篇合格的書評;也有的,寫的故事和案例非常新穎有吸引力,但是與書評主題不吻合甚至相悖。這說明我們不是沒有積累,而是不會運用。
關(guān)于運用素材,我也在《從零開始創(chuàng)意寫作》這本書中選取了三個實用技巧。包括:選擇素材、多角度解讀素材、改寫素材。
1、選擇素材:想范圍、想讀者
在第三章《技巧》,選擇素材,作者建議我們圍繞四個方面展開:想范圍、想支撐點、想文體、想讀者。想范圍和想讀者,這兩點特別貼合我們書評寫作。想范圍就是,把自己要寫的內(nèi)容整合起來,集中到一個點上,文章中所有的內(nèi)容都可以圍繞這個點展開。
如果把一篇文章比喻成一個容器,那么你找尋的這個點,就是容器的形狀。這樣,你才能往容器里面裝東西,才能利用這些素材。當然作者舉的例子《呼蘭河傳》它找尋的點很大:作者說它旨在書寫國民的生存狀態(tài)。因為它是一本小說呀。
那么我們寫書評,它是一本書的濃縮,所以,一定要找尋你能駕馭的最小的一個點來展開。比如拿我今天分享的內(nèi)容來說,我只是選擇了“素材”這一個點,但這個點已經(jīng)不小了,到現(xiàn)在才講到第二個方面運用素材的第一點選擇素材,已經(jīng)講了二十分鐘了!
所以,如果再要縮小范圍的話,那就是在三個方面選擇一個,只講積累素材,甚至只講積累素材里面的尋找靈感。那么這是想范圍。想讀者,是什么意思呢?作者王小麥說:讀者的訴求有三類:一是求知、二是好奇、三是交流。
書評,特別是我們說的非虛構(gòu)類書籍的書評,主要的價值就是滿足讀者求知的需求。所以,你選擇素材時,可以換位思考:如果別人寫了這篇文章,你覺得對你有用嗎?你有獲得感嗎?再說得直白些,如果你是編輯,你愿不愿意支付200塊錢、50塊錢、甚至5塊錢的稿費買這篇文章呢?
那么,說到這里,我必須要引用釋若老師的一句話。他在“普通人如何通過寫作變現(xiàn)”這個話題上就說:與其探討宇宙人生,不如告訴讀者方便面怎么煮,你得到的贊賞會更多。
2、多角度解讀素材
在第四章《人物》第五節(jié),有一個非常有趣的案例,不知道大家看了嗎?寫一對夫妻矛盾的,雙方的視角完全不一樣。所以,作者說,“故事的特殊性來自于敘述視角的特殊性。對于故事來說,重要的從來不是講了什么,而是誰講了什么。”
我們寫書評總是找不到故事或案例。其實案例不用多,因為故事本身沒有明確的觀點,主要看作者從哪個側(cè)重點去解讀。說明一下:“故事本身沒有明確的觀點,主要看作者從哪個側(cè)重點去解讀?!?/strong>這句話是我們的助教林小悄老師說的,與作者王小麥關(guān)于多角度思考的觀點不謀而合。
關(guān)于素材的多角度解讀和運用,我曾經(jīng)舉過一個例子,現(xiàn)在正好拿來用。當時我搜索素材,看到了“三顧茅廬”這個故事。其實這是一個非常老套而且人盡皆知的故事對不對?我們當時讀一本書叫《高分讀書法》,其中提到客觀思考能力,也就是能從不同角度審視同一件事。那么我就想訓練一下這項能力。
當然,這些書你沒看過也沒關(guān)系,我只是舉例子。甚至就用我們手中的這本《從零開始創(chuàng)意寫作》,你看看有什么觀點可以用“三顧茅廬”這個故事來解讀。培養(yǎng)多角度運用素材的能力,你不妨也像我一樣,用多個觀點、從不同角度來解讀同一個故事。哪怕牽強一點也沒關(guān)系,重點是訓練我們的發(fā)散思維。
3、改寫素材
第二章《靈感》第五節(jié),作者講了一個觀點,寫作并不是原樣書寫,而是要進行一系列改編,使之符合敘述要素和敘事倫理。并介紹了四種加工方法,包括:搜尋準確的記憶和情感、僅保留情緒、變換人稱、賦予某件事合適的原因。
從書評角度,我主要講一下變換人稱給我們的啟發(fā)。曾經(jīng)有很多書友質(zhì)疑我的點評:老師,我為什么不能用自己的故事呀,親身經(jīng)歷不是更真實嗎?那么我借用一下土豆老師說過的一個例子。
有一個人說走路能撿到錢,并舉例說:我昨天在公園里散步撿到5000塊錢。
那我們要問了:你能撿到,就代表我們也能撿到嗎?而且,你是誰呀,我怎么那么不相信你說的話呢?
所以說,個人視角的案例可信度不高,說服力不強,那你用案例是來論證你的觀點的,你當然要選擇大家更認可的人物和事情對不對?
《論證的藝術(shù)》對此也有專門的章節(jié)講了這個道理。在“語言的顯性力量和隱性力量”這一章,它舉了一個例子,來說明主語和視角對結(jié)論的影響。
史密斯從瓊斯處獲得了贓物。
瓊斯將贓物給了史密斯。
其實這兩句話指的是同樣的“事實”,但是我們對它們的反應截然不同。前一句的責任人是不是史密斯?后一句的責任人是不是瓊斯?
書上還有一個例子,也特別有意思,大家可以看一看。
當然關(guān)于論證的藝術(shù),我們不可能短時間得到很大提升,但至少可以訓練自己慢慢把眼光從“自我”抽離,要善于將“我”個人的內(nèi)容寫成有關(guān)“我們”的內(nèi)容,由“我”向“我們”過渡,這是擁抱讀者的必經(jīng)之路。
好的,說完改寫素材,我們的第二個方面運用素材就講完了,講了選擇素材、多角度解讀素材以及改寫素材三種技巧。那么在積累和運用素材之后,想要書評出彩,還需要給素材化化妝。接下來我們講第三個方面。
三、美化素材:語言美、細節(jié)美、思想美
1、語言美
第三章《技巧》第二節(jié):無話可寫?寫圓、寫巧、寫深。那么我對作者的“圓巧深”這三個字解讀了一下,就是有邏輯、有趣味、有深度。
寫圓,就是有邏輯,再具體就是能夠自圓其說。
書上舉了一個例子?!八L得很漂亮”,那么這句話只是一個觀點,它是沒有邏輯性的。怎么寫才能自圓其說呢?“手如柔荑,膚如凝脂。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边@叫有邏輯,能夠自證。
關(guān)于有趣味、有深度,書上也有相應的案例,我想大家很容易理解,在這里就不多說了,但我建議大家可以看看這本書:《寫作公式》,釋若老師的書。他有一個“一學就會的金句創(chuàng)作技法”,具體講到了掌控6種感覺、熟知3個要素、寫出3重境界,這樣實操性非常強的指導。
比如寫出3重境界,指的是:把看不見的展現(xiàn)出來、讓靜止的活動起來、使能動的都進行個性化表演。
這是從語言上美化素材,那么細節(jié)美是指什么?
2、細節(jié)美
第三章《技巧》第四節(jié)的標題是:不要一句話就講完,要詳細展示。并引用了一句名言:別告訴我月光很明亮,讓我看到碎玻璃上閃爍的光。
作者說:“在創(chuàng)意寫作類書籍中,凡是講到寫作的,其共有的特點就是:展示而非講述。”那么講述和展示有什么區(qū)別呢?書中舉了一個“我愛他”的案例。
讀這一節(jié)時,我想到一句俗話:罵人不帶臟字。這是高手呀。別人明明只說了一段話,里面沒有一個臟字,但我們就是知道他在罵人。所以,對于這個觀點,我有一個理解,和大家探討一下,看看對不對。
我認為講述就是強行輸出,直接告訴你答案,讓你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展示則是循循善誘,讓你自己得出結(jié)論。如果用到我們寫書評上的話,如果你只有論點,那就是一個強行輸出,但如果你的論證,也就是你的素材,能夠循循善誘,讀者就不會覺得你是在說教。
你看李佳琦,“買它買它買它”,都是說在最后,如果沒有之前的展現(xiàn),沒有一系列鋪墊,上來就說“買它買它買它”,你會買它嗎?
這是我們說的細節(jié)美。那么,最后是思想美。
3、思想美
思想美,不用我多做解釋,大家都懂,就是這篇文章它有思想、有深度嘛。可能大家不懂的地方,是和我一樣,不知道怎樣去體現(xiàn)思想美。那么《從零開始創(chuàng)意寫作》,從思想美上給了我兩個啟發(fā)。
首先,思想美的底線是正能量。
正能量就是三個字:真善美!這個不用多說,作為書評人,閱讀推廣人,我們推廣的什么,傳播的什么,不就是正能量真善美嗎?本書第五章《故事》第一節(jié)就說:好故事具有凈化功能。這指的是好故事必然有一種向善的意義。
所以,寫書評時,盡量不要寫負面新聞,不用負面詞語,比如……。退一步講,這些也是限流詞。實在要寫,可以根據(jù)需要改一個說法,比如把……改成處決。
這是我們說的正能量是思想美的底線。
其次,我們說一篇書評有思想有深度,更多的時候,是在說它有一個“立意升華”。不知道大家看沒看過土豆老師發(fā)的一篇文章,關(guān)于書評要素的,有一個要素就是立意總結(jié),后面打了個括號,立意總結(jié)的意思是:金句回到書升華。
不過,老師并沒有給我們一個具體的升華指導。這可能要我們自己去發(fā)揮。那么我在《從零開始創(chuàng)意寫作》這本書找到了一些靈感或者說是技巧,分享給大家。
第一個技巧是設(shè)置懸念。這個技巧具體在第三章《技巧》第五節(jié):巧用記憶和智慧的關(guān)系,做好內(nèi)容鋪墊。大家在學習寫作的時候,有沒有聽過類似這樣的的話:標題的作用是吸引讀者讀第一句話,第一句話的作用是吸引讀者讀第二句話,第二句話的作用是吸引讀者讀第三句話。也就是說,你一直是有一個懸念在這里的。
其實我們寫書評設(shè)置懸念,并不一定說要像作者舉的例子那樣高大上,寫出什么“世界上最后一個人坐在房子里,這時忽然響起了敲門聲?!蔽覀冊趺磳懩??比如一個問題有三種解決辦法,你是不是可以只寫一種,你只要把這一種寫好了,自然讀者會想要看另外兩種答案,這就比那種羅列知識點作為素材的寫法,要高級一些。
再比如,之前共讀營有一本書《講好你的故事》,有的介紹作者,就是復制書上的,什么銀行家、演說家、專欄作家。那么有心的人,會去書中找一些有趣的經(jīng)歷或故事,或者到網(wǎng)上搜索一些相關(guān)背景。然后介紹作者說他是一個小攤販的兒子,穿的衣服袖子還一只大一只小。
這樣寫就有三點好處:一是更接地氣,大咖也曾是普通人。二是,制造懸念,為什么會這樣。三是,點題,他是如何從普通職員逆襲為職場自由人的。這已經(jīng)不是個簡單的作者介紹,這是不是一種升華,是不是圍繞書評主旨在寫?當然,這些小細節(jié)能彰顯立意是最好的。
這是設(shè)置懸念。第二個技巧是擴大范圍。假設(shè)以《從零開始創(chuàng)意寫作》這本書為例子,從知識點來說,我們今天總結(jié)了它對于寫作素材方面的啟發(fā),是不是還有寫作靈感寫作風格等等啟發(fā)?從寫作題材來說,它除了可以指導寫小說,是不是對其他任何題材都有指導意義?從讀者群體來說,難道它僅僅適合從零開始的人?等等這些,都是可以擴大范圍的。
這是第二個技巧擴大范圍。第三個技巧是提升格局。比如之前共讀營有一本書《反本能》,有很多書友寫到其中一個關(guān)鍵知識點:拖延。為什么會拖延,都有哪些解決辦法,都寫得很好,不過也就這樣寫完了。當然,這樣的書評是合格的,但立意升華是絕對沒有的。
正如《從零開始創(chuàng)意寫作》第五章《故事》第六節(jié)寫道:結(jié)尾切忌真的“完了”。作者說:“結(jié)尾不僅可以代表故事的結(jié)束,最好還能隱含一些哲理,給讀者留下 一些回味或思考的余地。”
不僅在這里,在第三節(jié)“著眼于外在模式敘述故事”,也講到結(jié)尾。他說:“有時候,它不只是故事的結(jié)尾,更像是讀者心中自己人生的結(jié)尾。”由此可見,結(jié)尾之重要。所謂蓋棺定論,結(jié)尾展示的就是價值判斷,它直接反映作者對人生的看法。
那么我們回到“拖延”的這個書評,怎樣寫得有深度,體現(xiàn)思想美?其實書中它本身就會有一個拔高立意的過程,要不然它這本書是出不來的,對不對?所以,《反本能》這本書中從戰(zhàn)勝拖延講到了自我控制、講到了提升自己、甚至最后講到了存在的意義。這都是我們升華立意的方向。
說完思想美,那么第三個方面美化素材就講完了。主要講了語言美、細節(jié)美、思想美。
好的,今天主要和大家分享了,從素材角度來看,《從零開始創(chuàng)意寫作》對寫書評有哪些啟發(fā)。主要講了三個方面:積累素材、運用素材、美化素材。
首先是寫作前如何積累素材
1、生活體驗:寫自己熟悉的事。
2、日常寫作:強調(diào)讀、寫、思。
3、尋找靈感:主要講了隨時記錄。
其次是寫作中如何運用素材
1、選擇素材:想范圍、想讀者
2、多角度解讀素材:舉了“三顧茅廬”的例子
3、改寫素材:主要講了改換個人視角
最后是寫作后如何美化素材
1、語言美:有邏輯、有趣味、有深度
2、細節(jié)美:展示而非講述
3、思想美:設(shè)置懸念、擴大范圍和提升格局
我們可以看到,單單從素材這一角度,《從零開始創(chuàng)意寫作》這本書,就給了我們寫什么一個很好的回答。所以,不用擔心從零開始,因為:有太多人的寫作天賦在后天被磨滅;也有太多人經(jīng)過合適而恰當?shù)挠柧?,逐漸接近或走上了作家之路。
那么下面就是訓練時間了,給大家布置2個作業(yè):
1、一個必做題:寫一篇《從零開始創(chuàng)意寫作》的讀書筆記,內(nèi)容是選一個書中的故事或案例,從3——5個不同角度進行解讀。
2、一個選做題:把《從零開始創(chuàng)意寫作》這本書中,你認為好的案例和故事,加入到你的知識管理軟件中。
當然,我希望大家把這兩個作業(yè)都做了。
好的,今天的分享結(jié)束了,謝謝大家!感謝大家的支持和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