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最難以開口的,愛,性,錢,死亡。
尤其對孩子,我們幾乎不談以上話題,因為不談,所以覺得不會到來,事不關(guān)己高高掛起。
可是現(xiàn)實真的如此嗎?
昨天我寫到希希兩歲兩個月,就知道告訴姐姐:“不買,沒錢?!?/p>
姐姐在學校需要買衣服的時候,小聲問我:“可以買嗎?”
姐姐上大班的一年以來,只要家委會需要花錢買的,我只需要轉(zhuǎn)賬就可以了。從來不再群里多問一句。因為我知道,這是集體榮譽感。
前幾天到其他幼兒園做宣傳,聽到部分家長在門口討論,抗議退回畢業(yè)照費用200元,說貨不對板,說好的單人照卻成了集體照。當然具體的我不知道。但我可以清楚,這幾個媽媽都沒上班,因為時間已經(jīng)是快九點了,依然是剛睡醒的狀態(tài),可以不需要擔心時間,熱烈在聚在一起討論。
為了200元,說好沖進去和園長討伐,想想如果我是孩子,我都覺得蒙羞。
我們不和孩子談錢,因為覺得俗氣,覺得這么小的孩子何必承受現(xiàn)實。但人從一出生,沒有哪一天不花錢。從出生的那一刻開始,需要接生費,上學費用即使減免,也有書本費,還有孩子零食費。
說到零食錢,我和我們的學生討論過這個問題,按照人均一天1元,整個小學下來,是1200元,同學紛紛表示,肯定不止,有同學說,一天需要5塊錢,有的時候要幾十塊錢,那平均下來按照最低消費也要5元,小學一到三年級,一元一天,三年也就是600元,到四五六年級是5元,3000元,合計是3600元。有同學驚呼,那可以買一臺筆記本電腦了。
我們總覺得錢少,人小,不要談。
甚至當孩子讀大學也不要談錢,昨天看連岳文章,有讀者評論,一個本科四年下來消費10萬,可是現(xiàn)在的孩子畢業(yè)后要多少時間可以存到10萬。
我們總覺得父母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我自發(fā)想到一個“將省錢進行到底”的記賬群,主要原因是,我知道我這個人很沒自律,我需要他律,于是邀請幾個從來沒見過面的讀者,群友,每個人每個月值日一次,為了表示我的認同,第一個月的值日生是我,記賬群實施以來的第四個月,我發(fā)現(xiàn)我每個月的開支都很高,我覺得我已經(jīng)很省了,都沒出去旅游,但最低開銷每個月都是3000以上,
我們不和孩子談錢,所以我們自己承擔,到了老的時候,我們會覺得孩子怎么這么沒用呀,都不拿錢回來,然后對比隔壁老王的孩子,人家孩子怎么這么厲害,每個月可以給父母送3000,2000元。
我們會不會對我們的孩子如此嫌棄,我想我不知道,但我們的父母,對我們肯定是有嫌棄的。當我們年紀小的時候,不和我們談錢,等到我們年紀大了,又抱怨我們賺錢少。
我進入斷舍離已經(jīng)有一年的時間了,加入每日一扔以后,我最大的體會是扔出去的都是錢。要么買了不喜歡要么買了不合適??傆X得當時腦子秀逗了。怎么會去買這些東西呢。
因為每日一扔是要記錄的,記錄的好處就多了一個思考的過程,和自己過去的物品揮別的過程。然后發(fā)現(xiàn)每一筆都是錢。
趁孩子小,趕緊和孩子談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