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37年
公歷平年,共365天,53周。農歷丁丑年(牛年),無閏月,共354天。
這一年,
老舍發表長篇小說《駱駝祥子》。
國民黨中常委修改國民大會組織法和選舉法。
7月7日夜,日軍向盧溝橋一帶中國軍隊開火,中國守軍第29軍予以還擊。全面抗日戰爭開始,史稱“七七事變”。
也是這一年的十一月廿六,我的奶奶降生在貴州的一個小村子里,1966年,奶奶29歲時生了我爸爸,1990年,奶奶53歲時,世上有了一個我,真是好一個晴天霹靂。
奶奶少女時期裹過三天的腳,后因政策改變,不再允許裹,這才逃過一劫。20歲不到的奶奶嫁到鄢家,在結婚之前從未見過爺爺,但這一見,便是60多年的相守,孕育子孫滿堂,奶奶在生大伯之前還有三個孩子,一個兒子出生三天就夭折了,另一個兒子兩歲多去世,一個叫“精彩”的女兒快三歲時因喉嚨里長白膩也相繼不在了,每每講到這段往事,奶奶的嘆息聲總被后來的故事所淹沒。
后來,爺爺奶奶相繼生了大伯、爸爸、三叔、四叔、小叔和姑媽,奶奶的原話是:“從你大伯開始,每三年一個,好帶得很”。那時候崇尚兒子多,而爺爺奶奶有五個兒子,在本村也算是“大戶人家”,生活的艱辛與貧苦好像從未打倒過這家人家。奶奶的話語里,除了苦不堪言,更有一股生活越來越好的勁。
難得有一個十一小長假,一直想接奶奶來昆明住幾天,在我多次的請求之下,姐姐總算答應拖著她的兩個寶貝,帶著奶奶來到了昆明。
因前幾天看了《饑餓的女兒》,里面有不少關于饑荒的描寫。我好奇的問奶奶,想知道她有沒有挨過餓?!皼]著餓過,最老火的參野菜吃的那幾年,正好我在食堂里幫忙煮飯,打米湯時就給你老祖多打一些,還悄悄用布袋子帶升把米回家,正好就把你老祖們顧上,要不然是要餓肚子的,辛虧我在食堂幫忙??!你爺爺在外幫忙做活,包吃的,也沒著餓”。奶奶說。
奶奶現在雖已八十多歲,但是身體還算健朗,3號被我們帶著走了好幾公里路也還是吃得消。
每次吃飯時,奶奶總想著誰誰誰還沒吃著這個菜,總會提醒坐在她身邊的人夾菜給離菜比較遠的人。我們總是提醒她,讓她別管,我們想吃什么都會自己夾的。但是,他們這輩人吶,那有不管事兒的道理,操心完自己的兒女,還有兒女的兒女要操心,從來沒有個頭。
從小到大,從未見過奶奶與那個兒媳婦吵過架,紅過臉。在爺爺去世之前,奶奶的精神狀態比現在要好得多,整天忙個不停,一點也閑不住,身體也更加硬板。她一直都在為全家默默付出而從不抱怨,小時只知奶奶的好,現在再來看我的奶奶,她耳重,她孤獨,怎么可能會不孤獨,再多的子孫,誰又能給予多少高質量的陪伴。每個成年人都有自己忙不完的工作,都有自己的小生活要過,又會有那個小孩子會愿意和一個“什么都慢很多拍”的老人游戲。
就如我,奶奶就在眼前,呦兒就在眼前,但小孩子的一聲哭泣足以吸引我當下所有的注意力,而奶奶她不會哭泣求關注,她可以一個人注視電視很久,然后告訴你,這個人很厲害,一個人殺了好幾個,所謂的抗日神劇在奶奶那里也算是一個不錯的存在吧。
聽過奶奶絮絮叨叨過很多遠古的瑣事,那些瑣事啊,猶如她臉上深陷在溝壑里的皮膚,是她記憶倉庫的鑰匙,是她走過的痕跡。
但你也不得不信,那里有道不完的瑣事,那里就有道不完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