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為您普及健康知識
點擊下方↓↓↓關注
李小姐是一名電商運營,如今正值雙十一前夕,經常需要加班到深夜,就在上周,她加班到了晚上十點,正準備起身收拾東西回家,突然就感覺頭暈目眩,站立不穩,差點就摔倒在了地上。
其實以前李小姐在長期面對電腦不動的時候,也出現過短暫的頭暈現象,她認為是大腦長時間處于高強度的工作狀態造成的,也沒太在意,但這次的眩暈感卻非常強烈,事后她扶著桌子站了一會,眩暈感才慢慢消失,她開始擔心自己是不是患上了什么疾病?
相信大多數人在站久了、跑步、散步時或者蹲著突然站起來時,都出現過突然頭暈目眩的情況,一般緩解一下就能夠立馬恢復。
突然發生一陣眩暈與多種原因有關,包括身體疲勞、血壓低、貧血、耳部疾病等,偶爾發生一兩次通常是無害的,但如果眩暈持續的時間較長或伴隨其他癥狀如惡心、嘔吐、失去平衡、耳鳴等,需要考慮頸椎病、腦供血不足、耳石癥等疾病因素引起。
什么是眩暈?
眩暈是因機體對空間定位障礙而產生的一種動性或位置性錯覺,是一種主觀的感覺異常。絕大多數人一生中均經歷此癥。據統計,眩暈癥占內科門診病人的5%,占耳鼻咽喉科門診的15%。
眩暈可分為真性眩暈和假性眩暈。
真性眩暈是由眼、本體覺或前庭系統疾病引起的,發病較急,眩暈的癥狀會比較明顯和嚴重,患者在感覺上,會有一種搖擺以及天旋地轉的感覺,伴有眼球震顫、惡心嘔吐、不敢睜眼。
假性眩暈多由全身系統性疾病引起,如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等,臨床上可以表現為輕重不等的頭暈癥狀,一般看東西是不旋轉的,沒有明確轉動感,患者會有頭昏昏沉沉、不清醒的感覺。
突然發生一陣眩暈,幾秒鐘就好了,是什么原因?
1、頸椎病
頸椎病是指頸椎椎間盤退行性改變及其繼發的相鄰結構病理改變累及周圍組織結構并出現臨床癥狀的疾病,頸椎椎間盤發生退行性改變,可壓迫椎動脈,導致椎動脈狹窄,造成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腦部長時間缺血引發眩暈感。
頸椎病眩暈通常和頸部的活動有很大的關系,具有方向性、持續性、眩暈、運動后加劇等特點,當頸椎病患者的頭部旋轉時,會導致椎動脈的血流量減少,導致腦部供血不足,引起眩暈的癥狀加重,如果將頭轉回去,癥狀又可能會有所減輕。
2、耳石癥
耳石癥,又被稱為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典型表現是出現眩暈、惡心等癥狀,通常持續數秒或數十秒,癥狀發作后可能會有較長時間的漂浮感、頭重腳輕、不穩感,但通常不會有明顯的耳鳴或聽力下降。
通常人的耳石是附著于耳內石膜上的,老年人因器官衰老,缺鈣或因劇烈活動等因素,耳石顆粒容易脫落,漂浮在淋巴液中,當人體頭部旋轉時,耳石就會隨淋巴液體流動而流動,刺激內耳半規管毛細胞,導致顱內神經傳導障礙,引發人體產生強烈性眩暈。
耳石癥的患者,如果不發生頭部旋轉的情況,一般可能沒有癥狀或癥狀不明顯。
耳石癥在臨床上通常使用手法復位進行治療。如有必要,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鹽酸倍他司汀片、鹽酸氟桂利嗪膠囊等抗精神病藥進行治療。
3、體位性低血壓
直立性低血壓,也叫體位性低血壓,是指動脈血壓的收縮壓低于90毫米汞柱、舒張壓低于60毫米汞柱。
體位性低血壓眩暈,主要是因為人在突然站立時,頭部的位置迅速升高,心臟還沒來得及將足夠的血液運輸到大腦,導致大腦暫時性的缺氧,從而產生暈眩或者昏倒等現象。
臨床癥狀包括頭暈、頭痛、視物模糊、眼前一過性黑蒙等,一般可自行恢復,癥狀持續時間不超過30秒。
體位性低血壓的人,當從躺著、蹲著、等姿勢要站起來時,或姿勢改變時,需要盡量慢慢起身,最好是扶著或靠著墻壁、扶手、床欄桿等,以免摔倒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