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內容:原、被告都痛哭的離婚案件,還是第一次遇到】
2020年10月25日的《人民法院報》第1版刊登了一篇文章,題目是《七里園法庭:家有一老 如有一寶》:
講的是82歲的李老太現在年老體弱,需要兒女贍養,雖然她有七個女兒,其實女兒們互相推諉,不履行贍養義務,李老太無奈之下一紙訴狀將七個女兒告上法庭。河南省南陽市臥龍區人民法院七里園人民法庭干警現場開庭審理這起贍養糾紛案,經過耐心說理調解,促成原、被告雙方當庭達成調解協議。
說實話,看完這條新聞,我是吃了一驚的。
不是驚嘆案件結果是調解結案,彌合親情。
因為能上《人民法院報》的案子自然有其亮點。橙子剛進法院的時候,本院立案庭訴前調解室也現場調解了一起耄耋夫妻離婚案,感情不和已經對簿公堂的兩位老人經過法官調解和好如初攜手走出法庭,新聞還上了本地的報紙,因此橙子對于本案的結果并不吃驚。
也不是驚嘆李老太子女眾多。
橙子在家事庭工作這幾年,每年審理的贍養案件數量上雖然不多,也會有十幾件。從審判經驗看,子女眾多從來都不是贍養老人的絕對有利條件。正所謂三個和尚沒水吃,子女眾多反而有可能造成子女間互相推諉,把老人撂在了旱地上。
橙子驚嘆的是,老人有七個女兒,而女兒們居然都不贍養她。
雖然橙子審理的贍養費案件不多,而且沒有進行過精確的統計,但是從我的個人印象出發,贍養費案件中,不贍養,或者怠于贍養老人的子女中,以男性居多。往往讓老人心寒的是,很多老人處于重男輕女的觀念,往往在財產分配上非常向兒子傾斜,而一些不孝子拿到老人財產后反倒把贍養義務推給了姐姐或者妹妹。
橙子之前審理一件贍養費糾紛,老人年近九十,三兒兩女,正好趕上老房子拆遷,每個兒子都從老人那里拿到了拆遷款或是安置房,而兩個女兒經濟收入不高,卻沒從老人那里得到什么經濟幫助。結果老人最后被三個兒子送進了養老院,因為費用分擔問題談不妥導致老人無奈之下訴到法院,庭審中兩個女兒同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出贍養費,倒是三個拿了老人好處的兒子因為出資多少爭得面紅耳赤,勢不兩立,真心看的橙子直搖頭,心說老人還不如把房子給兩個女兒呢,這樣的兒子養大了有什么用?
因此橙子從審判實踐中得出的經驗是,就贍養老人而言,女兒往往比兒子更孝順、更貼心也更細心。因此,看到文章開頭提到的案例,七個女兒都不贍養老人,確實很出乎我的意料。參考橙子之前寫的老了以后,會成為贍養費案件的原告嗎?,我猜大概是李老太在處理財產問題上沒能做到一碗水端平,才造成了七個女兒互相推諉的情況吧。從新聞報道上,經過法官的調解,老人的贍養問題得到了圓滿的解決。
女兒往往比兒子更孝順這個觀點,只是我從審理過的案件中得到的初步感覺。但是養老是個復雜的社會問題,特別是在目前老齡化的情況下,再孝順的子女也很難全部解決父母的養老問題,還是需要政府和社會都出手相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