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30年,太監們板著臉來到了皇后的寢宮,宣旨:“陳阿嬌不守禮法,不可再為天下母,廢去皇后封號,交出印璽,幽禁長門宮。”并將牽扯此案的巫師、太監和宮女三百多人全部處死。
陳阿嬌接到圣旨一下子癱坐在地上,再也沒有了往日驕傲的氣焰,哭天喊地已沒有用,她明白自己的一生就這樣毀掉了。
她的母親劉嫖聽說這個消息猶如五雷轟頂,急匆匆趕到皇宮,撲通跪在地上向漢武帝劉徹求情。
劉嫖既是劉徹的姑母,又是他的岳母,還是助他登基的大功臣,此情景讓他很為難。于是就當著姑母的面答應會常去看望阿嬌的,找個合適的機會再把她放出來。
陳阿嬌的身世顯赫,外祖父是漢文帝,外祖母是竇太后,漢景帝是親舅舅,父親是世襲堂邑侯陳午,母親是館陶公主劉嫖。
劉嫖是竇太后唯一的女兒,深受寵愛,出嫁后可隨意進出皇宮,當時在朝廷中頗具影響力。
而劉徹是漢景帝的第十個兒子,母親王娡進宮前就曾嫁過人,在外還有個女兒。進宮后靠著美貌和智慧贏得了寵愛,可也僅僅是個身份一般的“美人”,所以憑劉徹的這點條件,太子之位怎么也輪不到他。
可她母親硬是聯合館陶公主把他推上了太子之位。
當年,劉嫖很會討景帝歡心,因此在景帝面前很有話語權。
為了永世榮華不斷,她想把女兒陳阿嬌嫁給太子劉榮。可惜劉榮的母親栗姬不識抬舉,一口拒絕了館陶公主:“謝長公主,不許。”
館陶公主震怒,發誓一定要把劉榮從太子之位上拉下來。
此時,讓聰慧的王美人看到了機會,她百般討好館陶公主,想讓劉徹娶陳阿嬌,劉徹還向姑母保證:“若得阿嬌,必以金屋儲之。”
這也就的“金屋藏嬌”的故事。
于是館陶公主和王美人聯合,使出渾身解數,讓景帝廢掉了劉榮的太子位,栗姬也被打入冷宮,劉徹順利當上太子。
公元前141年,漢景帝去世,劉徹登基是為漢武帝,陳阿嬌為皇后。
剛登基的武帝沒有背景支持,陳阿嬌給了他很大的幫助。當時由于漢武帝年輕,重大事件都是由竇太后做決斷,而漢武帝和竇太后的政見又相互矛盾,倆人經常發生分歧,竇太后對漢武帝極為不滿。
但是竇太后特別寵愛外孫女陳阿嬌,陳阿嬌和館陶公主沒少在竇太后面前給劉徹美言,才保住了劉徹的帝位。
所以,一開始夫妻倆同心協力,非常恩愛。因為劉徹特別需要陳阿嬌的輔助,對她百依百順,也造就了陳阿嬌跋扈,目中無人的性格。
陳阿嬌不允許劉徹寵愛別的妃子,對他盯得特別緊,這讓好色的漢武帝很不舒服。但由于忌憚陳阿嬌的勢力,也只能忍著怨氣,看她臉色過日子。
公元前135年,竇太后去世,漢武帝終于翻身做主人。
成親六年,陳阿嬌一直沒有子嗣,還埋怨漢武帝沒有生育能力,徹底激怒了漢武帝。
公元前139年,漢武帝在姐姐平陽公主家欣賞歌舞時,相中了歌女衛子夫,遂帶入宮中百般寵愛。
善妒的陳阿嬌頓時有了危機感,她首先想到的是要除掉這個歌女。可漢武帝早有防備,把衛子夫安頓到一個隱秘的住處,誰都不許隨意踏入,違者格殺勿論。
陳阿嬌找不到機會,就打算對衛子夫的兄弟衛青下手。那時衛青在建章宮工作,突然被一群蒙面大漢掠走,幸虧半路被好兄弟公孫敖給搶了回去。
公孫敖一氣之下,就跑到劉徹面前告了陳阿嬌一狀,說阿嬌要對衛家趕盡殺絕。劉徹聞之怒火中燒,既然她看不慣衛家,那我偏要提拔衛家。
他先將衛青升為建章宮總管兼皇帝的貼身侍衛,衛青也特別爭氣,表現出色,接著又晉升為大將軍,因屢建奇功,后來被封為侯爵。
公元前128年,衛子夫順利產下一名男嬰,漢武帝大喜,對衛子夫更是寵愛。
被重重打臉的陳阿嬌,不但沒有改掉她火爆驕橫的脾氣,更是怨天尤人。與武帝偶爾的親密時間也不停地抱怨:“沒有我陳阿嬌,你能有今天?如今卻要如此待我!”
劉徹越聽越心煩,畢竟沒有哪個男人愿意天天被人揭短,尤其是貴為天子的他,索性不再理阿嬌。
已經多日不見武帝的陳阿嬌,才感覺到自己已身陷深淵,束手無策的她將希望寄托于神靈。
她請來巫師行巫蠱之術,祈求自己早點生子,同時她還要詛咒那些得寵的妃子,讓她們都無子嗣,不得好下場。
可皇宮里人多嘴雜,很快就傳到了漢武帝的耳朵里。漢武帝信奉迷信,巫蠱之術是他最敏感的禁忌,他一怒之下,命酷吏張湯審查此案。
張湯接到命令后,便明白武帝的心思。于是嚴刑逼供那些巫婆和侍女,最終招供了陳阿嬌的罪行,陳阿嬌被廢,幽禁長門宮。
劉徹雖答應姑母會常去看望阿嬌,可實際上再未踏進過長門宮一步。陳阿嬌日夜期盼著能夠見武帝一面,每次聽到門外有腳步聲都會跑上去迎接,但每次都會令她失望,到死她都沒有再見到武帝。
陳阿嬌由愛生恨,最終葬送了自己的一生,死后也沒有和心愛的人葬在一起,真是可悲可嘆。
顯赫的身世造就了她驕橫的性格,最后將她帶上了絕路。
但她雖被廢,幽禁,卻一直享受著皇后的待遇,其實這也算是漢武帝在報答姑母對他的提攜之恩了。
比起后來的衛子夫全家被抄,子孫滅絕(除僥幸活下來的劉病以外)的悲慘遭遇,漢武帝對陳阿嬌還算夠好的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