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88年,漢武帝病重。他最寵愛的鉤弋夫人一直陪伴在身邊,小心翼翼地伺候著。武帝時常望著她的俏容發(fā)呆,眼里全是不舍。
是啊,漢武帝已經(jīng)69歲了,眼看命不久矣,而鉤弋夫人才26歲,皮膚嫩得能掐出水。這樣年輕嬌美的女人,怎能不讓人心生憐愛?
可漢武帝首先是皇帝,其次才是丈夫。
他思來想去,還是決定除掉鉤弋夫人。
這天,鉤弋夫人犯了一點小錯,漢武帝雷霆震怒,直接下令:“來人啊,將她打入掖庭牢獄!”
鉤弋夫人嚇得花容失色,她怎么也沒想到,一向?qū)λ侔銓檺鄣睦险煞颍瑫蝗蛔兊萌绱藘春贰?/span>
她急忙摘下頭上的首飾,淚眼汪汪地趴在地上,求武帝饒恕。
漢武帝忍受不了她那楚楚可憐的目光,轉(zhuǎn)過頭不再看她,把手一揚說:“快走,快走,你活不成了。”
鉤弋夫人心如刀絞,她的兒子劉弗陵才7歲,今后誰來照顧他呢?她自己也只有26歲,她還沒有活夠。
但漢武帝心意已決。不久后,鉤弋夫人就死在了獄中。
那漢武帝為什么要賜死鉤弋夫人呢?
很多人覺得鉤弋夫人死得不冤,懷疑她參與了很多的重大陰謀。但當(dāng)真如此嗎?
頗具傳奇色彩的相遇
漢武帝在位50多年,締造了許多豐功偉業(yè),使?jié)h朝成了當(dāng)時東方最強盛的國家,被稱為“千古一帝”。
也正是有了前期的輝煌成就,晚年的他追求享樂,到處游山玩水,信奉迷信,一心追求成仙長生不老。
有一天,漢武帝外出巡游,路過河間,見這里山水豐美,就在附近的村里停下來休息。
漢武帝登高遠望,身邊的方士李少翁指著天空對漢武帝說:“此處祥云升騰,附近必有奇女子。”
武帝頓時來了興趣,命侍從即刻去尋。
不多會兒,侍從就帶回來一個姓趙的奇異女子。
聽村里人說,此女雖然生得國色天香,但有手疾。一出生就雙手握成拳狀,十多年了都沒伸開過。
眼看著到了嫁人的年齡,家人一著急就放話:“有展之者即得其為婦。”結(jié)果,門檻被踏破了,也無人能打開這雙手。
武帝覺得新鮮,就命身邊的宮女上去試試,但都沒有成功。
他好奇心大發(fā),上前捧起趙氏的小手,輕輕一觸,奇跡出現(xiàn),女子的手伸開了,手心里還握著一枚碧綠的玉鉤。
所有人都驚呼起來,擅長溜須拍馬的李少翁,立即討好地說:“陛下果然天命不凡啊。”
武帝聽了龍顏大悅,雖后宮粉黛眾多,但如此美麗又傳奇的女子,還是第一次見。
武帝將她帶回了宮中,甚是寵愛。不久后,封為婕妤,位份僅次于皇后。
漢武帝還特意為她修建了一座富麗堂皇的鉤弋宮,因此又稱她鉤弋夫人。
既至,女兩手皆拳,上自披之,手即時伸。由是得幸,號曰拳夫人。——《漢書·卷九十七上·外戚傳第六十七上》
那趙氏真有如此神奇嗎?看起來這是趙氏與皇帝寵臣聯(lián)合起來玩的陰謀。
但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就真有這么好哄嗎?
在我看來,這只不過是漢武帝貪戀美色,還不忘往自己臉上貼金,以達到宣揚自己天命不凡的目的。
或者是后來她的兒子當(dāng)了皇帝,修史書時故意給母親添加的傳奇色彩,為了說明自己并非凡人所生。
總之,不管是哪種,都比趙氏玩陰謀這一說可信度高。
趙氏不過是個可憐的民間女子,她父親犯罪被處以宮刑,母親早逝。她是在姑媽的撫養(yǎng)下長大,一個毫無勢力的弱女子,她怎么敢冒著欺君之罪來招惹喜怒無常的皇帝?
那接下來在她身上所發(fā)生的一系列奇異的事,又該如何解釋呢?
懷胎14個月生下貴子
公元前94年,鉤弋夫人為62歲的漢武帝生下了兒子劉弗陵,也就是后來的漢昭帝,這個孩子更傳奇。
據(jù)史書記載:
拳夫人進為婕妤,居鉤弋宮。大有寵,太始三年生昭帝,號鉤弋子。任身十四月乃生,上曰:“聞昔堯十四月而生,今鉤弋亦然。”乃命其所生門曰堯母門。——《漢書·卷九十七上·外戚傳第六十七上》
意思是說,鉤弋夫人入宮后非常得寵,懷胎14個月生下昭帝劉弗陵,稱為鉤弋子。
皇上說:“聽說上古先帝堯就是在母親懷孕14個月才出生的,鉤弋子和堯帝一樣啊。”漢武帝一高興就把鉤弋夫人所居住宮殿的門稱為堯母門。
古人常常把超過十個月出生的孩子,稱為非凡之人。
種種的暗示,不就是意味著劉弗陵是天生的帝王命嗎?
那劉弗陵真的是母親懷胎14個月才出生的?
估計不可能,有人說這肯定是鉤弋夫人玩的花招,欺騙了漢武帝。
仔細想想這也是很難做到的事,鉤弋夫人需要在她懷孕前4個月就謊稱已經(jīng)懷孕,這個風(fēng)險太大。
那時漢武帝已經(jīng)62歲,鉤弋夫人如何保證自己就能在4個月后懷上孩子?如果懷不上,那就是欺君大罪,是要掉腦袋的。
就算她有這個膽量,漢武帝能不知道愛妃有沒有懷孕?她不是受冷落的嬪妃,而是專寵,也就是說漢武帝幾乎是天天陪伴著她的,有沒有懷孕是瞞不過精明的漢武帝的。
所以說,懷胎14個月出生這件事根本就不可能是鉤弋夫人玩的花招。
我們細讀史書后會發(fā)現(xiàn),史書中的記載是“大有寵,太始三年生昭帝”,也就是說史書是后來漢昭帝即位后編修的。
最大的可能就是,這個故事是后來漢昭帝修史書時編造的故事,同樣與鉤弋夫人無關(guān)。
在那個君命神授的時代,造神是政治的基本功,不管是哪個皇帝的人生簡歷里,都有一段傳奇的出生史。
如漢高祖劉邦母親神龍附體生了他,簡狄吞玄鳥蛋生商祖契,等等。總之,每個皇帝都會故意把自己包裝成真命天子,漢昭帝劉弗陵也不例外。
那劉弗陵既不是嫡子,也不是長子,他是怎么當(dāng)上太子的呢?
劉弗陵很聰慧,三歲識字,五歲能作詩,而且相貌端正,身材偉岸。漢武帝經(jīng)常對外夸耀“弗陵最像我。”
說明漢武帝非常喜歡這個兒子,但他畢竟年齡最小,是漢武帝第六子。除了老二早夭,劉弗陵上面還有四個哥哥。
大哥劉據(jù),嫡長子的身份穩(wěn)坐太子位;三哥劉旦,博學(xué)而通大略,精于騎射,很像父親;四哥劉胥,力能抗鼎,空手與熊、野豬猛獸搏斗;五哥劉髆,是漢武帝還沒愛夠就死去的妃子李夫人之子,非常得寵。
由此可見,劉弗陵除了得寵,其余都不占優(yōu)勢。而最終勝出的是他,所以很多人猜測是鉤弋夫人謀劃了一切,將排在末尾的劉弗陵一步步推向了前臺。
那鉤弋夫人是不是真有這個嫌疑呢?
巫蠱之禍,太子劉據(jù)自刎
公元前91年,漢武帝得了一場病。他身邊的寵臣江充借機進言:“陛下身體抱恙,都是因為這宮中有蠱氣。”
巫蠱,指的是一種詛咒術(shù),借用木偶做成仇家模樣,藏于暗處,每日進行詛咒或者用針扎木偶,以此來詛咒仇人得病身亡。
漢武帝本來就迷信,聽到此番讒言更是懷疑有人在利用巫蠱術(shù)詛咒自己,便命江充立即搜查。
江充因與太子劉據(jù)不合,擔(dān)心劉據(jù)即位后會對自己不利,所以故意設(shè)計了這場巫蠱之禍,除掉太子。
他事先指使親信在宮中預(yù)先埋入木偶,并制造巫蠱的痕跡,然后裝模作樣的帶人搜尋,最后在劉據(jù)的宮中挖出了預(yù)先埋置的木偶,上報給了漢武帝。
漢武帝本來就猜忌太子有奪權(quán)的嫌疑,如今,證據(jù)確鑿,更是深信不疑。一怒之下,命江充查辦此案。
劉據(jù)被逼急,帶兵斬殺了江充,因此也背上了謀反的罪名。衛(wèi)皇后無奈自盡身亡,劉據(jù)也自刎,太子位空懸。
巫蠱之禍其實就是江充與劉據(jù)之間的爭斗,而沒有任何史料可以證明鉤弋夫人與江充有什么關(guān)系。
后人之所以猜測鉤弋夫人也參與其中,其實只是因為鉤弋夫人的兒子成了最終的受益者。
但劉弗陵之所以能成為太子,并不是因為他們母子做了什么,而恰恰是因為他們母子什么都沒做。
太子劉據(jù)去世后,劉旦就成了長子,他自認為太子位非他莫屬。但漢武帝遲遲不立太子,他等不及了,擔(dān)心夜長夢多,便主動采取行動。
他上書給父親,請求進京護駕。當(dāng)時,藩王沒有留京的,只有太子才會留在皇帝身邊,此舉已經(jīng)是非常明顯的在跟武帝要太子位了。
漢武帝看到奏疏后,大怒,認為他有謀反的嫌疑。不僅沒有立他為太子,還削掉了他的三個縣邑,真可謂賠了夫人又折兵。
那剩下的就是老四劉胥和老五劉髆,劉胥因作惡多端,遭武帝厭惡,直接被排除在外。
老五劉髆有個不省心的舅舅李廣利,他與當(dāng)朝宰相劉屈氂里應(yīng)外合,天天上躥下跳的謀劃扶劉髆上位。
結(jié)果事情敗露,劉屈氂被處死,李廣利投降了匈奴,劉髆也徹底與太子位絕緣,死在了漢武帝前頭。
所以,漢武帝只剩劉弗陵一個兒子是可造之材了。
在這種情況下,他才選擇了立劉弗陵為太子,這其中真看不出鉤弋夫人究竟搞了什么陰謀。
我倒認為,正是他們母子一直保持低調(diào),沒有背景,又沒有采取任何奪權(quán)的行動,才被武帝選中的。
既然如此,漢武帝又為什么要除掉鉤弋夫人呢?
漢武帝立子殺母的原因
鉤弋夫人正值花季的年齡被帶進宮,每天要過著擔(dān)驚受怕的日子,小心翼翼地侍奉著老皇帝,想必這些年她內(nèi)心的苦楚也只有她自己知道吧。
好不容易熬到兒子立為了太子,鉤弋夫人似乎是熬出頭了。
雖然年紀輕輕就要守寡,但總比過提心吊膽的日子強。只要年幼的兒子即了位,她作為太后就是后宮中地位最尊貴的人,這些年所有的付出也算得到了回報。
然而,讓她沒有想到的是,她用心侍奉的老丈夫正在策劃著如何除掉她。
上居甘泉宮,召畫工圖畫周公負成王也。於是左右群臣知武帝意欲立少子也。後數(shù)日,帝譴責(zé)鉤弋夫人。夫人脫簪珥叩頭。帝曰:“引持去,送掖庭獄!”夫人還顧,帝曰:“趣行,女不得活!”夫人死云陽宮。時暴風(fēng)揚塵,百姓感傷。使者夜持棺往葬之,封識其處。——《史記·卷四十九·外戚世家第十九》
從記載中可以看出,是漢武帝先命內(nèi)廷畫工,畫了一張周公抱著周成王接受諸侯朝拜的畫面,賜給了霍光。
于是,左右群臣便明白了武帝的心思,是打算立小兒子劉弗陵為太子,希望霍光能像周公輔佐成王一樣輔佐少帝。
幾天后,漢武帝就斥責(zé)鉤弋夫人,這里并沒有說鉤弋夫人犯了什么錯,只交代了武帝下令將她送入掖庭牢獄,還說她活不成了。
可能鉤弋夫人到死都不知道自己究竟做錯了什么,如果非得給她加一個罪名的話,那就怪她生下了貴子劉弗陵。
鉤弋夫人的死顯然比竇娥還冤。她去世那天,連老天都為她鳴不平,暴風(fēng)吹起滿天的灰塵,老百姓們都為她感到悲傷,無不痛哭流涕。
而宮中使者連夜將她的遺體抬出去草草掩埋了,只是做了個標(biāo)記,最是無情帝王家。
不久后,身邊人問漢武帝為什么立了劉弗陵為太子,卻殺了他的母親?
漢武帝笑道:“這就不是你們這些愚笨的人所能想到的了。子少母壯是禍亂的根本,你們難道不記得呂后的故事了嗎?”
原來,漢武帝殺掉鉤弋夫人就是為了防止她得勢后獨攬大權(quán),霍亂朝政。
劉邦的妻子呂雉就是在劉邦去世后,兒子惠帝仁弱,大權(quán)由呂太后獨攬,大肆誅殺劉氏子孫,險些把劉家的天下讓給了呂家。
漢武帝是引以為戒,為避免女主擅政,危害社稷,而果斷殺掉了她。
對此,后人站在歷史的長河里往回看,都覺得漢武帝的這一高明之舉,確實穩(wěn)定了江山。
以至于后來的北魏時期,拓跋王朝紛紛效仿漢武帝的做法。一旦生下的兒子被立為了太子,母親都會被無情賜死。
如此殘酷的制度在北魏竟延續(xù)了上百年,這也許就是那個時代女性的悲哀吧。
正所謂,一入宮門深似海,生死禍福各由天。
寫在最后
我眼中的鉤弋夫人是悲哀的,也是偉大的。
她雖然沒有干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但她生下了漢昭帝劉弗陵,開啟了一個昭宣中興的新時代。
沒有人知道,當(dāng)年鉤弋夫人與7歲的兒子生生別離,內(nèi)心該有多么痛苦。
但如果她在天有靈,一定會感到欣慰。
劉弗陵8歲即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追封母親為皇太后。并且征發(fā)2萬人為母親修建了云陵,還專門在甘泉宮搭建了一個望母臺。
已經(jīng)當(dāng)上皇帝的劉弗陵一定會經(jīng)常登上望母臺,向南眺望,望著母親的云陵,在內(nèi)心無數(shù)次的吶喊:娘親,孩兒來看你了!
那一刻,他把眼淚流進了心里。因為他知道,他今天的王位,是母親用生命換來的。
如今,在西安秦磚漢瓦博物館中,有一片瓦當(dāng),上面刻著“長毋相忘”四個大字。
那正是2000多年前,劉弗陵為表達對母親的哀思而刻。
這四個大字,仿佛是劉弗陵在向母親訴說:無論過去多久,兒子永遠不會忘記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