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在北京一所破舊的小屋內,年僅44歲的傅玉芳突發重病。彌留之際,她對清潔工丈夫說出了自己驚人的身世秘密:“對不起,我騙了你,我曾是大清的皇妃。我不叫傅玉芳,我叫額爾德特·文繡 。”
額爾德特·文繡,1909年出生于滿洲鑲黃旗的貴族官僚人家。雖是貴族,但由于父親屢試科考不中,等文繡出生時,家產已所剩無幾。
好在她有個知書達理的母親,非常重視教育。
文繡在母親的熏陶下從小飽讀詩書,眼界也比同齡人開闊很多,對時事的見解也常常語出驚人,而且書讀多了,氣質也變得溫文爾雅。
所以,在1921年,年僅12歲的文繡就被溥儀通過照片選中準備封她為皇后。
眾所周知,清朝早在1912年就已結束,怎么還選皇后呢?
雖然,溥儀早就頒布了清帝退位詔書,但由于民清雙方簽署了《清室優待條件》,溥儀依然可以在皇宮里享受皇帝的待遇。
所以,到了溥儀15歲時照舊準備選后。盡管文繡被溥儀選中,但由于家境太過窮酸,太妃們都覺得她不配做皇后。
最終溥儀聽取了大家的意見,立婉容為皇后,文繡為淑妃。
按照清規,妃子要比皇后先入宮,文繡入宮第一天就遭到溥儀冷落。
晚上,他扔下一句“早點歇著吧”就獨自去了養心殿。文繡想一定是自己的容貌沒有照片好看,丈夫看不上她,讓她好一頓傷心。
但第二天溥儀迎娶的皇后,容貌清秀美麗,也同她一樣獨守空房。
原來是溥儀生理方面有問題,沒有能力與妻妾行“周公之禮”。
所幸的是,溥儀并沒有擺官架子,對文繡也是很好的,閑來沒事就陪文繡吟詩作對。
聽說文繡喜歡聽戲,溥儀就趕緊花錢給她買來留聲機哄她開心。
漸漸地文繡也越來越喜歡這個丈夫,兩個人很是恩愛。
但好景不長,溥儀做夠了這個空有虛名的皇帝,一心想著東山再起。結果非但沒有成功,反倒被逐出紫金城,貶為平民。
溥儀看著那些隨時等著開火的大炮,不得不從,只好命令婉容和文繡趕緊收拾東西離開。
婉容忙著收拾金銀財寶,而文繡僅僅在行李箱里裝下了幾本書籍。
習慣了高高在上的溥儀,突然間過起了平民生活,自然很難接受。
他依舊把自己當皇上看,還天天做著重回紫金城的美夢,但自己又沒有真本事。
在滿清遺老的蠱惑下,他決心投靠日本人,希望日本人能夠幫助他做回皇帝。
好讀詩書的文繡對世界形勢有所了解,她看破了日本人的詭計,勸解溥儀千萬別引狼入室。可是,早已鬼迷心竅的溥儀哪能聽得進去?
他堅持一意孤行, 還為此生文繡的氣,故意冷落文繡,天天跟婉容在一起吃飯聊天,出門也不帶她。
不管丈夫怎樣對她,她始終不會放棄勸誡丈夫,但每次勸說都會遭到溥儀的一頓毒打。
看著溥儀依然讓滿清的遺老每天朝拜他,文繡忍不住沖上前去對他們說:“大清已亡,現在是中華民國,請你們認清形勢,不要再慫恿他賣國求榮啦。”
這番話更是深深刺傷了溥儀的心,他對著文繡又是一頓毒打。
文繡實在是看不到任何希望了,她深深的明白她是無法改變溥儀的。
而且溥儀和婉容整天出雙入對,打打鬧鬧的,日子過得好快活,而對待她卻冷如冰霜。
漸漸地,文繡有了抑郁癥的前兆,她拿出剪刀準備去死,被太監看到稟報了溥儀。
溥儀冷冷地說:“她想死就去死吧,不用管她。”這徹底傷透了文繡的心,但也讓文繡清醒了,她想這樣死了多不值。
好在溥儀還算有點良心,叫來了文繡的妹妹文珊和表妹玉芬,希望她倆能夠勸勸文繡。
結果,她們經過一番商量竟然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那就是離開溥儀。
接著,文珊和表妹就開始密謀幫助文繡脫離苦海。文珊對溥儀說,希望能帶姐姐出去走走,散散心,溥儀也沒多想就同意了。
結果,她這一去就再也不回來了,她還留下一封信函,讓溥儀讀了氣得渾身發抖。
“事帝九年,未蒙一幸,孤枕獨抱,愁淚暗流,備受虐待,不堪忍受,今茲要求離 婚,否則唯有相見于法庭。”
意思是說,嫁給溥儀九年仍是處子之身,這擺明了就是讓溥儀難堪。
溥儀怎么也沒想到,文繡居然如此決絕,這傳出去可是奇恥大辱啊。
俗話說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很快文繡要與溥儀離婚的消息就在各大報刊發表,她也獲得了社會的廣泛支持。
溥儀也無可奈何,只得乖乖離婚。此時,他依然不忘擺出皇帝的架勢,在各大報刊發表聲明:廢淑妃為庶人。
真是好笑至極,此時的文繡還會在乎那個淑妃的封號嗎?
從此,文繡獲得了自由,她改名傅玉芳嫁給了清潔工丈夫,日子雖過得清貧,但夫妻恩愛,過得非常幸福。
文繡是歷史上第一個敢跟皇帝離婚的女子。
在那樣男尊女卑的年代,她就有如此的氣魄,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真是讓人佩服。
佩服她有高傲的民族氣節,以及面對不公敢于反抗的精神。
她是位明辨是非,人格獨立,思想進步的新時代女性。
在遇人不淑后沒有怨天尤人,自甘墮落,而是奮力抗爭,努力擺脫困境,重新開始,最終收獲幸福。
是啊,文繡的選擇是正確的。無性無愛無話可說的婚姻留著有何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