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抑郁癥確診患者變多,抑郁癥的中醫原理是什么?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患有抑郁癥?以及抑郁癥的建議治療,我想就這些問題寫下這篇文章。
01
什
么
是
郁
證
中醫的抑郁癥稱為“郁證”,由于原本肝旺,或者體質虛弱,復加情之所傷引起氣機郁滯,肝失疏泄,脾失健運,心失所養,臟腑陰陽氣血失調而成,以心情抑郁,情緒不寧,或易怒善哭,或伴脅肋脹痛,或咽中如有異物梗阻、失眠等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類病癥。
病位主要在肝,可涉及心、脾、腎。
大家都知道的肝主情志,怒傷肝,抑郁情緒也是由于肝郁引起的。
肝藏魂,指的是肝主意識、思維活動以及夢幻活動。
“隨神往來謂之魂?!?/span>肝為“魂之居”。
“肝藏血,血舍魂?!?/span>魂由肝血化生和涵養。
如果肝血不足,血不養魂,而見失眠多夢、夢魘夢囈、夢游或幻覺等癥。肝火亢盛,魂不守舍,則出現狂亂、煩躁、夜寐不安。
02
郁
證
的
分
型
那為什么會肝郁?基本病理因素有氣、血、火、痰、食、濕。
初病因氣滯而夾濕痰、食積、熱郁,以六郁邪實為主(氣郁、血郁、濕郁、痰郁、火郁、食郁),多屬實證;
久病由氣及血,由實轉虛,如久郁傷神,心脾俱虧,陰虛火旺等均屬于虛證,亦有虛實夾雜者。
其中,抑郁癥的表現有對事物不感興趣,虛證和心的關系密切;
害怕周遭事物因為肝膽相照,傷及膽經,就會畏懼周遭事物;
食欲不振因為思傷脾,思慮過度就會損傷脾氣,沒有食欲。
因為少陽屬腎,肝郁就會腎虛,睡不好覺,抑郁癥同時會有失眠的癥狀。
03
郁
證
的
治
療
治則有理氣開郁、調場氣機、怡情易性。
實證需要個根據是否兼有血瘀、化火、痰結、濕滯、食積,分別采用活血、降火、化痰、祛濕、消食的治則。
虛證需要根據損及的臟腑以及氣血陰精的虧虛而補之。
虛實夾雜需要兼顧。
證型分為7種:
肝氣郁結型,用柴胡疏肝散;
氣郁化火型用丹梔逍遙散;
痰氣郁結型用半夏厚樸湯;
心神失養型用甘麥大棗湯;
心脾兩虛用歸脾湯;
心腎陰虛用天王補心丹;
陰虛火旺用滋水清肝飲。
04
轉
歸
和
調
養
轉歸預后
郁病的預后一般良好。
①病程較短,且情志致病的原因可解除的,均可治愈;但受到刺激后,病情常有反復或波動,易使病情延長。
②病程較長而情志致病的原因未能解除者,常需要較長時間的治療才能收到比較滿意的效果。
③若郁證經久,痰氣互結,或化火上擾,或內蒙心神,可發展成癲狂。
郁證的重要措施
1.適當參加文體活動,增強體質,注重情志調護,正確對待各種事物,避免憂思郁怒,防止情志內傷,是防治郁證的重要措施。
2、醫務人員深入了解病史,詳細進行檢查,細致解釋病情,使得患者能正確認識和對待疾病,增強治愈疾病的信心,并接觸情志致病的原因,以促進郁癥的好轉乃至痊愈。
臨證備要
1.基本病機是情志所傷、肝氣郁結
早期常用疏肝理氣解郁法,此法亦為此病治療原則。理氣藥的選用,注意忌剛用柔,防香燥耗陰,尤其久病陰血不足之體當慎用
2.郁證一般病程較長,用藥不宜峻猛
在實證的治療中,應注意理氣而不耗氣,活血而不破血,清熱而不敗胃,祛痰而不傷正;在虛證的治療中,應注意補益心脾而不過燥,滋養肝腎而不過膩。
3.心失所養,心神惑亂可出現多種多樣的臨床表現
與西醫的癔癥關系密切,在發作時,可根據具體病情選用適當的穴位進行針刺治療,并結合語言暗示、誘導對控制發作,解除癥狀,常能收到良好效果
你好,我是格子間,98年的中醫畢業生
專注中醫經典學習應用
關注我,每天學點中醫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