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卡羅爾·德韋克《終身成長》中,他提出了兩種思維模式: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
先問自己幾個問題:
什么是固定型思維?
什么是成長型思維?
兩種思維模式對我們的人生有什么影響?
固定型思維是一種認為人的能力是天生且不可改變的思維模式,固定型思維的人更在乎自己在別人眼中是否聰明,更關心別人如何評價自己。
成長型思維是一種認為人的能力可以通過不斷學習和努力提高的思維模式,成長型思維的人敢于接受挑戰,專注于成長。
一、打好手里的牌是成長的開始
有時候我在想,我們人的一生就好比不停的在打牌,每一次發到手上的牌都是隨機的,可能是好牌,也可能是爛牌,有的人拿到好牌卻得意忘形,任意揮霍,結果一副好牌打得稀爛;有的人拿到的是爛牌但并不氣餒,盡可能的出好每一張牌,結果贏得了牌局。
每結束一次牌局后,又會重新洗牌和發牌,這樣一來,每個人手中的牌都在不停的再改變,不斷變化的是牌局,不變的是對待牌局的思維模式。
要想打好人生這副牌,重要的不是手里拿著一副什么牌,而是要想辦法如何把它打好。你不需要總是擔心手里只有一個對子的情況下,去試圖說服對手或自己,相信你拿的是同花順。
當我們考慮如何打好手中的牌時,就是在使用成長型思維。
諾貝爾獎獲得者卡哈爾曾說:“先天的不足,能靠后天的勤勉和專注彌補,可以說,努力可以彌補欠缺的天賦,甚至創造天才。”
即你的基本能力是可以通過你的努力培養的。即使我們在先天的才能和資質、興趣或性情方面有著各種不同,但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努力和個人經歷來改變和成長。
二、強化你內心的信念:人的才能是可以發展的。
當你有時間提升自己時,就不要浪費時間去向他人證明你有多牛逼。
當你發現自己有不足的地方時,就應該去考慮如何改變它而不是掩飾它。
當你想要獲得進步時,應該和那些能夠促進你成長的人為伴。
當你想要做成一件事時,應該有意識的選擇一些能夠提高自己的事。
三、不同的思維模式,不一樣的生活
設想這樣一個場景(經歷了非常糟糕的一天):
你準備了一個多月的考試,網上公布成績后,你差一分及格,你非常郁悶,加上同行一起參加考試的兩位小伙伴都順利通過了,你徹底沒了心情。晚上下班后,你發現車子被別人刮了,你心情再次跌入谷底。想打電話給一個好朋友傾訴一下,結果對方關機了。
固定型思維的人,會認為,自己考不過是因為運氣差,車子被刮是因為有人故意弄的,打電話給好友關機是因為對方不想跟這樣倒霉的人聯系。實際上呢,這就是三件很普通的事情:考試沒過,車子被刮,電話聯系不上。但是,通過這種思維模式考慮后,問題的矛頭全部指向了自己。
成長型思維的人,會認為,自己考不好應該是哪里太粗心了,下次考試前要做好充足準備,考試時盡可能審題仔細;車子被刮可能是別人不小心碰到的,下次自己停車要考慮周邊的環境;聯系好友對方關機,可能是好友手機沒電或者在開會,并不是不想跟我聊天等等。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不一樣的思維模式,造就了不一樣的生活。
有一句話說得好:“決定你成長的第一步,不是你是否努力,而是你是否相信努力。”
比起情商和智商,人與人的差距在于思維模式的差異。
比如,你是想變得強壯在參加健體比賽,還是在不斷的比賽中變得強壯。
比如,你是更關心別人眼中你是否聰明,還是不斷努力讓自己變得聰明。
最后,成功與失敗是一時的,而成長是一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