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讀書或者聽別人分析問題的時候,有沒有過這種豁然開朗的感嘆?
“哇,還有這種操作”
”哇,這么簡單的道理我之前怎么沒想到”
”哇,這句話太直擊心靈深處了”
“哇,這個方法太簡單有效了”
……
如果有,那恭喜你,你已經具備某種強有力的能力。
具體來說,這種感嘆是一種針對自己過往思考的當下思考。
什么意思呢?
即你突然意識到,在你舊的認知體系(“操作系統”)中居然沒有這種思考的方式。
此刻你看到書本中的知識或聽到別人的分析,開始對照自己過去思考和行為模式:“我之前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如果按照現在新的認知去做會不會更好?過去我的操作方式是不是正確的?”。
這就是我今天想要跟大家一起學習的概念:元認知。
你可能不是很了解這個概念,所謂的元認知,
即“認知的認知”,通俗一點就是你能認知到你的認知。
而元認知能力則是:當你在思考的時候,你能意識到自己在思考,進一步能意識到自己在思考什么,再進一步能糾正自己錯誤的思考方式或結果。
概念有些繞。下面,我舉一個自己運用元認知能力獲得改變的經歷: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通過閱讀李笑來老師的《財務自由之路》這本書,知道了“注意力”的概念,經過笑來老師的分析,我認同了他的觀點:“注意力〉時間〉金錢”,在我舊的認知體系中,我只知道時間大于金錢,這個“注意力”的概念從未在我的操作系統中出現過。
于是,我開始回顧過去,我的“注意力”都放在了什么地方,這些地方都產生了什么結果?如果讓我重新選擇,我還會把注意力放在這些事情上嗎?
經過這樣思考,我發現,大部分注意力資源都被用在一些雞毛蒜皮的瑣事上,比如刷手機視頻、追電視劇、看無聊的網頁新聞、看水軍們在評論區互懟、與同事鬧點小矛盾后鬧心一整天等等,真正重要的事情(學習、成長)上,沒有投入太多的注意力,知道這一點之后,我開始有意識的把注意力放到重要的事情(讀書、寫作、運動)上,之后,我的生活開始得更簡單、更聚焦,情緒也變得越來越平穩。
既然,元認知能力這么強大,我們應該如何培養呢?
一個簡單且有效的方法:冥想。
什么是冥想?簡單理解就是靜坐。
練習方法也很簡單:找個安靜的地方坐下,脊柱保持中立,閉上雙眼,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上(比如呼吸),然后持續一段時間。
我們都知道,大腦是可以通過不斷鍛煉而變強的,就好比我們的肱二頭肌,重復做二頭彎舉的動作,同時不調整增加啞鈴的重量,就可以讓肱二頭肌更強。
而訓練大腦,除了經常進行思考訓練,還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就是冥想。
有科學研究結果證明,每天進行20-60分鐘到冥想訓練,可以使大腦皮層表面積增大、大腦灰質變厚,同時還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力。而大腦皮層表面積的大小決定了一個人是否聰明,也決定了元認知能力的強弱。
一個簡單的動作,卻能帶來這么多的好處,你還有什么理由不趕緊訓練起來呢?
最后,我想說的是,千萬不要因為這個動作簡單,就不去做,往往就是這種簡單粗暴的練習方式,蘊含著巨大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