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國哀殤,山河悲慟!
5月22日13點07分,澎湃新聞傳來一則沉痛的消息:
“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勛章”獲得者袁隆平,在湖南長沙逝世,享年91歲。
明明上午還在辟謠……
可僅僅幾個小時之后,噩耗再一次傳來。
恍惚間,才驚覺:
那個夢想在水稻地上乘涼的袁隆平爺爺,是真的離開了……
太陽依舊高掛,水稻還在生長,只是,從今以后的稻田里,再也看不到那個忙碌的身影了。
此刻,讓我們以懷念,來敬獻。
惟愿先生千古,永垂不朽!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
1930年的9月7日,
袁家迎來了第二個孩子。
當時父母還沒有想好名字,便在姓名一欄隨手填下了三個字:袁小孩,乳名二毛。
這個孩子就是袁隆平。
母親華靜懷抱1歲的袁隆平,旁邊是哥哥隆津
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幼年的袁隆平經(jīng)常目睹人類的疾病、疼痛、饑餓和死亡……
有一次,母親華靜帶著袁隆平和哥哥袁隆津去參拜供奉著炎帝雕像的“神農(nóng)洞”。
出來后母親鄭重地和二人說道:
“我們吃的糧食是黃土地里長出來的,我們穿的衣服,是用黃土地上收獲的棉花織成的布做的。我們住的房子,是用黃土燒成的磚蓋起來的……
總之,我們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土地。所以說,土地是生命之源,”
一番話,在袁隆平內(nèi)心留下了深深的震撼,也讓他對腳下的這片土地燃起了濃濃的信仰。
年幼的他,從那時起就在心里立了一個稚嫩的愿望——
不希望在這片神圣的土地上,再有饑餓。
到了1949年,年僅19歲的袁隆平,選擇告別家鄉(xiāng),也告別了父母。
只身前往重慶相輝學院農(nóng)學系(現(xiàn)西南大學),學習相關(guān)農(nóng)學的知識。
那一刻,他的內(nèi)心只有一個想法:
“這人世間倘若沒有莊稼味,
而是充斥著鐵血味、硝煙味,該是多么可怕!”
青年袁隆平
誰也沒想到,當時一個小小的夢想,會成就日后14億人的盛世繁華!
作家王耳朵曾說:
“袁隆平把自己比喻成一顆種子,如今,這顆種子選擇回到孕育了他的土地?!?/strong>
是啊,袁老把一生的時間,都交給了腳下的這片土地。
實在稱得上一句:國士無雙!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在雜交水稻出現(xiàn)之前,你知道世界是什么樣子嗎?
全世界有超過8億饑餓人口,全球平均每天有2萬多人不幸餓死,其中近一半是兒童。
那時候,溫飽也是中國最頭疼的難題。
人們吃不飽肚子,只能吃糠皮、草根和樹葉,有的地方人餓得實在受不了,就吃不能消化的“觀音土”。
許多人患上營養(yǎng)不良的水腫病,有的人土吃多了,不久會“腹墮而死”……
直到1976年,“雜交水稻”開始在我國推行。
那個時候,有關(guān)雜交水稻的爭議不斷涌現(xiàn),有人質(zhì)疑、有人嘲諷,但袁老一頭扎進土地里,就像年輕時一樣,用行動來回應滔天爭議。
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
截至2018年,雜交水稻在我國已累計推廣超90億畝,共增產(chǎn)程谷6000多億公斤。
尤其海水稻試種、推廣成功后,按照每畝鹽堿地產(chǎn)200-300公斤計算,可增產(chǎn)糧食500億公斤,多養(yǎng)活約2億中國人!
面對曾經(jīng)那個問題:“我們還會為吃飯發(fā)愁嗎?”
袁老堅定地說了一句:“不可能了,不可能了!”
說完,89歲的袁隆平長呼一口氣,如釋重負。
袁老一生曾有兩個夢想。
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一個是“覆蓋全球夢”。
他不僅解決了我們國家的溫飽問題,更希望將中國技術(shù)推廣給其他發(fā)展中國家,解決世界性質(zhì)的糧食問題。
于是,袁隆平的團隊大方開辦國際班,為80多個發(fā)展中國家培養(yǎng)了10000多名雜交水稻技術(shù)人員。
“一粒糧食能救一個國家,也能絆倒一個國家。”
幾十年如一日的默默耕耘,換來了全國乃至世界幾十億人免于饑餓。
望著他黝黑的皮膚,我們看到了“奇跡”:
原來真的有人可以凡人之力,來比肩神明!
當代神農(nóng),當之無愧!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80多歲的年齡,50歲的身體,30歲的心態(tài)。”
這句話是袁老對自己的評價。
有一年盛夏酷暑,年輕人都在空調(diào)房里避暑,88歲的袁老卻背著所有人,悄悄下田了。
只有親自到田里看稻穗的生長情況,他才能放心。不論刮風下雨,這個習慣從來沒有間斷。
身邊曾有人勸他:“您年紀這么大了,而且已經(jīng)取得了如此高的成績,種田這種小事就讓助手忙就好了?!?/p>
但袁老一定要親力親為:
“只要身體允許,就要去田里看一看?!?/strong>
“不從事雜交水稻,我的生活就沒有意義了。”
當?shù)谌s交水稻雙季稻畝產(chǎn)破1500公斤時,年逾90的袁老激動得用英文脫口而出:
“excited,more than excited……”
老驥伏櫪,拓荒不止,救國救民,大愛無言。
就在11天前,袁老還為祖國獻上了一份大禮:“超優(yōu)千號”超級雜交稻在三亞驗收,平均畝產(chǎn)高達1004.83公斤!
5月9日,三亞水稻國家公園“超優(yōu)千號”測產(chǎn)
記得袁老說過一句話:
“我們一生有很多東西需要堅守,如果浮躁了,就難以看清事物的本來面目。有些事情,我們也要勇于放棄,必要的放棄,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堅守?!?/strong>
有些人似乎永遠不知疲倦,忙忙碌碌的一生,卻不是為了自己。
如此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永遠銘記!
如今,袁老走了。
悲痛之余,我們更應該扛起袁老終生的夢想。
以責任立心,為民族立命。
讓稻香依舊遍布華夏大地,讓希望照亮世界每個角落。
如此,才不負袁老的一生所付。
愿這盛世,始終如您所愿。
袁老,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