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廣賢文》中曾說:“堂上二老是活佛,何須靈山朝世尊。”
家里的老人便是德高望重的活佛,有了他們的存在,便不需要千里迢迢朝圣求經了。
作為家庭中的頂梁支柱,有的老人能招來福氣,給兒孫后代帶來庇護和祝福,也有一些老人會導致禍患,讓原本和睦的家庭崩壞破碎。
特別是這3類老人,家里有他們便永無寧日,全家跟著遭罪。
01
控制欲太強的老人
很多老人的想法還比較陳舊,他們習慣了以前自己“一言堂”的生活,凡事都要他們說了算,最重要的是,他們對兒女的控制欲也非常強,常常會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別人身上。
盡管兒女已經長大成年,有的也組建了自己的家庭,但這些老人仍然不肯放手,總是插手兒女的家務事,原本是夫妻之間的小矛盾,在他們的摻和或慫恿下,最后反而鬧得雞飛狗跳,亂得不可開交。
所以現在的年輕人,對于這樣控制欲強的老人,總是唯恐避之不及,因為只要自己不順著他們的意思來,就會被對方“道德綁架”,以不孝的名義扣上各種帽子,活得實在是很心累。
家里有這樣的老人,最好還是離他們遠些,能盡到孝心就好,住在一起反而會爭執不斷,不僅自己受氣受累,還破壞家庭氛圍。
02
自私自利的老人
大部分的父母,對子女都是傾其所有的付出,生怕自己給的不夠多,甚至還會擔心自己成了家里的累贅,而有些老人則恰恰相反,他們眼中只有自己,根本不在乎別人過得如何。
他們在子女小時候時,也未曾盡職盡責的撫養和教育,只顧著自己揮霍瀟灑,等到自己年老體衰了,才想到要找子女討要生活費用,一旦子女不給或者給不夠他們錢,又是會鬧得整個家都不得安寧。
雖說贍養老人,是兒女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但這種自私自利的老人,往往花錢都如流水一般,再加上他們很少有攢錢的習慣,所以不管兒女給多少,最后身上也是剩不下幾個錢,只能繼續找子女要錢。
家里有這樣的老人,一定要對他們的貪婪加以節制,孝順老人也不意味著要掏空自己,很多過分的要求,絕對不能答應,要有自己的底線和原則。
03
難以溝通的老人
溝通是人與人之間最常見的交流方式,無論彼此有什么樣的問題,只要肯溝通,總還是能找到方法解決,但有些老人非常的固執,他們始終堅持自己的觀點,無論如何溝通都毫不動搖。
即便自己已經跟他們理清了利害關系,但再多苦口婆心的勸告,也難以改變他們根深蒂固的觀念,遇到問題以后,從不想著坐下來心平氣和的溝通,只是自顧自地說著自己的理論。
和這樣的老人生活在一起,每天都會因為新舊觀念的沖突,發生各種各樣的爭吵,年輕人受不了老人喋喋不休的嘮叨,老人覺得自己是長輩,永遠懂得比對方多,雙方都過得苦惱不堪。
家里有這樣的老人,一定要保持應有的耐心,讓對方慢慢適應現代生活的節奏,多花一些時間培養感情,而不是覺得難以溝通,便真的一句話也不說了,那樣只會讓關系更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