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爾赫斯曾說過:
“我覺得我們總是要試著去相信一些事情,即使這些事情后來讓你很失望也無所謂。”
在這人生海海中浮沉的我們,總是有一種“掩耳盜鈴”的能力,面對一件事的兩面性,會下意識的去相信好的一面,自然而然屏蔽陰暗失敗的另一面。
面對婚姻時,我們亦是如此,只愿意相信我們想要相信的。
這對我們來說是一種潛在的危機,在未來后的某一天我們總會因為我們的某些視而不見而煩惱,甚至會危害到我們的婚姻,我們的生活。
夫妻之間,總會出現(xiàn)一些令人“作嘔”的事情,我們要學著直面那些缺點。
以下三種情況,只要出現(xiàn)一件就選擇離開吧!
01
吵架“針對”對方父母
結婚后不可避免要與男方父母共處一室,就算是分開生活,與父母交往也算是最頻繁的。
期間難免會有各種各樣的小摩擦或是大矛盾,畢竟媳婦與公婆的立場本就是不同的,小輩與長輩的生活方式也不盡相同。
有摩擦是必然的,怎么解決就是一門學問了。
聰明的媳婦都會委婉巧妙的避免與公婆之間的矛盾,如果是一些生活中雞毛蒜皮的小事,他們根本不會放在心上。
面對公婆的敵視,聰明的女人會灌輸“一家人”思想,讓他們深刻了解到,他們是一家人,是在一個陣營的。
不太理智的女人,在面對公婆的不友好行為時,會直接“劃清楚界限”,對公婆的不滿全部都輸出到丈夫的身上。
夫妻之間吵架,有時情緒上頭,仍會口不擇言的吐槽對方父母的不是,將生活中細小行為放大,將對方的父母說得極為不堪。
惡言針對父母,任誰都不能忍受。
02
吵架“波及”孩子
孩子是夫妻雙方相愛的證明,三人一屋是眾人對婚姻生活的美好想象。
好的家庭氛圍是夫妻間互尊互愛,對父母盡心侍奉,對孩子關愛有加。
好的家庭氛圍決定一段感情能否長久發(fā)展,父母能否安享晚年,孩子能否健康成長。
夫妻間可以有摩擦,可以有爭吵,但需要注意的是,不管事態(tài)發(fā)展如何,底線便是不能“波及”孩子,這是做人的基本原則,如果有一方觸犯了,那這段感情也沒必要持續(xù)下去了。
雙方吵架的態(tài)度只局限于雙方的性格行為,但是波及到孩子,那便是觸犯道德底線的事情了。
好的夫妻就算是吵架,也會顧及到孩子,在孩子上學后或者是睡覺后解決雙方的矛盾。
有問題的夫妻雙方,完全不會顧及孩子的想法,會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鬧,大打出手,甚至有時候會上升到孩子身上,對孩子下狠手。
如果相處過程中,任意一方有這種行為,不要猶豫,請選擇離開。
忍讓不會改變現(xiàn)狀,只會加深對自己的殘忍。
03
遇事采取“冷暴力”
人們常常說:“溝通是相處的橋梁”。
任何一段關系,在遇到矛盾的時候,溝通絕對是最有效的一種解決方式,把彼此心中的結打開,萬事都能迎刃而解。
夫妻間,最難以承受的就是遇事“冷暴力”了。
已經(jīng)組成了自己的小家庭,兩人就應該有一定的擔當,遇事應該積極地商量解決,而不是逃避,甚至“冷暴力”,對難題置之不理。
“冷暴力”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使雙方矛盾升級,積累在心中的怨氣得不到緩解,只會逐日加深,到最后大爆發(fā)。
婚姻中最避諱的就是夫妻雙方頻繁的爭吵,每次爭吵都會破壞在彼此心目中的形象,對這份感情造成一定的傷害。
爭吵所帶來的傷害是無法修復的。
“冷暴力”是一種消極的態(tài)度,夫妻任意一方有這種行為出現(xiàn),都會對彼此身心產(chǎn)生巨大損害,造成無法修復的失敗結局。
避免“冷暴力”的產(chǎn)生,是對感情最好的保護。
面對一些難以承受的事情,逃避當然是最簡單的方式,但直面困難才是對自己負責任的表現(xiàn)。
就像羅翔老師說的:
“真正讓你成長的,永遠是那些讓你害怕、逃避、疼痛的事情。”
逃避事實只是“掩耳盜鈴”的一種表現(xiàn),任何人都不會因為你的隱忍而更加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