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先生曾說過:
“婆在前,媳在后,先有好婆婆,再有好兒媳,婆婆越關心,媳婦越孝順,十年前看婆婆,十年后看媳婦。世間萬物,皆有因果。”
這句話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婆媳之間的微妙關系。
一段婚姻中,婆媳關系是最復雜,且最難處理的。
有的婆婆,太過于依賴兒子,根本不能接受“陌生人”的突然加入,搶走兒子的愛,故而會對兒媳多加刁難。
而有的兒媳,仗著丈夫對自己的愛,便在家中為所欲為,不顧家事,不敬父母,故而會造成摩擦矛盾。
面對這等不可調節的狀況,婆婆應該展現自身的底氣,當然不是手中有多少錢,而是擁有這兩樣東西。
01
家人的愛戴
俗語常說:“百善孝為先。”
有了孩子的當下,父母就已經把自己交付給了子女,耗費金錢,精力,為的只是孩子能有所成就,健康幸福的度過余生。
為了子女的未來,父母放棄了很多享樂的權利。
作為晚輩,理應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對其愛戴尊重。
但顯然,并不是所有子女都能領悟,有的人,從小被父母寵愛至大,自覺自己才是家中主導者,對于父母的付出,根本不以為然,甚至覺得種種行為都是理所應當。
這樣的人,自然不會體諒尊重父母,過于強勢的性格以及行為舉止,會父母顯得卑微軟弱。
試想一下,如若你與這樣的男人結伴一生,他的媽媽一副小心翼翼,卑微討好的模樣,你會有什么感觸?
有的人,會選擇責怪伴侶,關愛照顧長輩,以此來慢慢治愈她心中的創傷。
而有的人會有樣學樣,享受著長輩的付出,卻又吐槽著她的不堪,將她的好詆毀到塵埃里,都沒有一絲愧疚之心。
任何一段關系里,最忌諱的便是自以為的理所當然,任何人的付出都是真心的表達,本就不應該被辜負。
特別是婆媳之間,更該珍惜體諒。
一個家庭中,每個人都有獨立的分工,地位,而婆婆作為長輩,作為撫養子女成才的功臣,更應該被擁護愛戴。
她的地位會影響整個家庭氛圍,她的言行舉止也會改變家庭走向。
只有家人尊重,兒媳才會保持敬畏之心。
婆婆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行動展現出對家人的關心與愛護,兒媳自然也會付諸真心。
02
寬容和藹的性格
婆媳關系之所以難以解決,其實大多情況下都是婆婆態度的問題。
大多數婆婆都會將自己置于“甲方”的位置,以個人的想法去看待,評判一些事情。
在他們看來,兒媳才是這個家庭中的“外人”,是娶回來照顧運營整個家庭的,故而會對其嚴格要求,稍有不如意,便會憤怒不耐,對兒媳肆意發泄著自己的情緒,仿佛這樣才能彰顯自己的威嚴。
但實際上,婆媳間是平等的,并沒有什么上下級之分,也不存在誰管控誰。
特別是當下社會的婆婆,思想都比較開放,一般不會選擇與子女同住,當夫妻兩面對生活的磨難時,也提倡雙方自己面對,自己解決,他們不會插手干涉。
他們懂得,兩個新人結婚,是兩個人都從自己的家庭中退出去,組建自己的新家庭,而不是媳婦從她的家庭中退出去,融入男方的家庭。
有這種認知的婆婆,都是開明大義,寬容和藹的,對待兒媳,雖不能說如同親生,但也是互尊互愛,照顧有加的。
有這樣的婆婆,兒媳壓力也不會那么大。
沒有婆媳關系的困擾,女人才能全心經營自己的小家庭,生活亦會越過越順暢。
其實這才是婆婆,兒子,兒媳三方都期待的模樣。
有人說:“任何人的關系都是相互的,你拉我看星星,那我就會帶你看月亮。”
婆媳關系更是如此,若是用心維護就會發現,雙方并不像想象中那樣難相處。
婆婆寬容大度,媳婦尊重友善。
如此相處下去,兩人的情分便會與日俱增,從往日相看兩厭的敵人,轉變為統一戰線的伙伴,共同經營這個大家庭。
只有“內患”解決,家庭才能興旺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