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候的李清照終歸是更快樂的。雖然封建社會的各種禮制束縛了生性愛自由的她,但是身為名門閨秀的她,必然沒有遭受過多少人生疾苦,愁也是小愁。
這首詞是公元1135年(宋高宗紹興五年)李清照避難浙江金華時所作。其時金兵進犯,丈夫既已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盡,作者孑然一身,在連天烽火中飄泊流寓,歷盡世路崎嶇和人生坎坷,處境凄慘,內心極其悲痛。
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李清照寫下了這一首《武陵春·春晚》。
關于苦悶和憂愁,李清照是怎么抒發的呢?我們一起回到這首詩。
歷來寫愁之作頗多:或直抒胸臆,“駕言出游,以寫我憂”(《詩·邶風·泉水》);或巧用比喻,“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虞美人》);或融愁于景,“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晏殊《蝶戀花》);……這些都饒有趣味,各具特色。
李清照的《武林春》,同樣寫愁,卻能自鑄新辭,以其委婉纖曲的藝術手法,巧妙地表達了深沉復雜的內心感情,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從而成為后人盛傳的抒愁佳篇。
這首詞由表及里,從外到內,步步深入,層層開掘,上闋側重于外形,下闋多偏重于內心。“日晚倦梳頭”、“欲語淚先流”是描摹李清照的外部動作和神態。
志同道合的丈夫去世,李清照只身流落金華,看到什么都是睹物思人。她感到人生已經沒有趣味了。你看她睡到太陽出來了才起床,也懶于梳洗。
我覺得最妙的是下闋。李清照說:“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本褪怯每鋸埖谋扔餍稳荨俺睢?。我的愁多得啊,連船都載不動。
苦悶憂愁之多,之深溢于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