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日更的第54/1000天
01
慢點讀
這本書讀的時候速度比較慢,是因為需要把里面講到的操作性內容吃透會用。之前讀書,都會覺得只要看過了,這本書就算讀過了。其實并不是這么回事,書看過了,有可能給你挖一個大坑。因為你根本沒有吸收里面精髓的地方,也沒有把這些理念變成自己的行動,但是在認識上會覺得我已經讀過了,沒什么大不了的。那都是在讀給別人看,是為了當談資用的,并沒有起到實質性作用。
02
細拆解
這本書是關于寫作的書,寫的內容不同于一般散文或者是文學性創作,它是互聯網爆款文章。互聯網爆款文章本質上更像一件產品,而作者更像產品經理。所以,對于這種“產品”就要用做產品的思維去思考,它的定位,它的讀者人群,它的架構,它的標題等,每個部分都有他們要起到的作用和效果,也因此必須清晰地知道這些部分的設計技巧和方法。
同時,對于這樣的“產品”,要清晰地知道“生產的過程”:
首先是立意的問題,實際上在生活和工作中,飯后茶余之際都有很多可以聊的話題,這些都可以作為寫作的話題,只要你對這個世界有點看法,這些都可以作為寫作的主題。但是,一定要考慮到這些話題覆蓋多少人群,能夠引起他們多少共鳴,有多少人會主動地傳播這篇文章。
其次是針對主題的拆解。一個主題,你能看到幾個關鍵要素,對這些要素看得有多深,這些要素和其他要素之間有什么關聯,這都是針對這個主題進行的拆解,具體的過程呈現為列提綱,要考慮其中的邏輯性。
第三就是找素材。這里有個最大的感觸,不會找素材的人腦袋都是“單機”的,而會找素材的人腦袋都是“聯網”的。你會發現,影響互聯網文章的好壞非常關鍵的一個因素就是信息量,只有信息量非常充分的時候,你才能在這個基礎上進行“裁剪”,經過精心裁剪和打磨的文章,最后一定是質量高的。
今后在讀書的時候,但凡涉及到這種有步驟性的問題,要把詳細的步驟拆解出來,并且要把每一步分的要求和做法以及在生活中的要采取的行動詳細列出來,落到行動清單上。
03
做成事
對寫作的每個步驟的拆解,是為了寫出一篇好的文章。因此,只是停留在學習的階段,一直在蓄力是沒有用的,必須把這些內容具體用到寫一篇文章上去。用成事的思維來貫穿所有的知識和技巧,這樣才是驗證學習效果最佳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