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礦-----含碳氧化銅礦物選礦選別實驗研究
四川地區一銅礦床,銅:0.93%。含碳:2.8%。銅氧化率:56%。這樣的礦物,硫化銅、氧化銅都有,銅氧化率很高,對工藝流程的制定 與藥劑制度的確定增加了難度。
礦物成分分析:%
銅
硫
碳
氧化鈣
氧化鎂
0.39
0.48
2.73
3.75
5.21
AL2O3
SIO2
AS
15.32
57.43
0.001
銅物象分析結果:
相別 原生硫化銅 次生硫化銅 自由氧化銅 結合氧化銅 其他 合計
品位 0.086 0.24 0.27 0.25 0.068 0.9
分布率 9.07 27.42 28.34 26.72 7.44 100.00
礦物組成與嵌布特征:
礦物中的金屬主要有輝銅礦、斑銅礦、黃銅礦、黑銅礦,次為孔雀石、綠泥石、高嶺土、碳質物等。輝銅礦:灰色,他行或球粒狀充填在脈石孔隙中,球粒粒徑25---50牛米,與他形金屬礦物連生的集合體粒徑50----300牛米,。斑銅礦:玫瑰紅,不規則狀,多與輝銅礦連生,顆粒中也有片狀的黃銅礦,斑銅礦與輝銅礦界限清晰,斑銅礦粒徑變化很大,粗細不一i,小至2—5,大到100牛米。黃銅礦:金黃色、鮮黃色,片狀,粒徑粗細不一,20---300牛米,一般為20-----50,。黑銅礦:灰色,球粒狀,輝銅礦氧化而成,球徑150---300,。
碳質物對銅浮選的影響:
1. 碳質物會形成碳質膜包裹體,包裹部分銅礦物,阻礙捕收劑對銅礦物的吸附,降低了銅礦回收率。2。 碳質物會吸附并消耗浮選藥劑,使捕收劑和起泡劑用量增大,增加了選礦成本。3。 部分碳質物疏水易浮,浮銅時隨銅一起上浮,影響銅精礦品位。因此,克服碳質物的影響,是提品、提高回收率的關鍵。
實驗方案制定:
1. 除碳浮選銅工藝
2. 抑碳浮選銅工藝(選擇有效的調整劑抑制碳質物)
3. 除碳或抑碳后,采用硫化銅、氧化銅混合浮選工藝或分開浮選。
實驗表明,抑碳選銅工藝可以取得良好的指標,工藝流程更簡單!
石灰用量條件實驗:
磨礦細度:-74牛米。T-206抑制、硫化鈉和硫酸銨作氧化銅的活化。丁黃、丁黑組合捕收。2號油起泡。結果表明:石灰作為PH和礦漿電位調整劑,從1000克|噸到2500,銅品位提升,。4。3%---5.3%。而回收率下降,70%-----66%。因此選擇了2000克|噸為適宜,回收率74%。
抑制種類的選擇:
采用二次粗選—一次掃選----二次精選流程,以銅品位與回收率為判斷標準。
抑制劑種類實驗結果(%)
調整劑名稱 產品名稱 產率 銅品位 回收率
水玻璃+六偏磷酸鈉 銅精礦 3。5 13。3 49。45
水玻璃+六偏磷酸鈉+FeCL3銅精礦 2。64 18。5 53。55
T--206 銅精礦 2。38 20。45 56
選擇T-206為最佳,用量:1500克|噸。
磨礦細度實驗:
從-74牛米55%------85%,銅精礦品位單邊下滑,從4。7%降到4。2%,回收率也在該細度區間先升后降,最高為74%。因此,后續實驗選擇細度為:-74牛米75%。
閉路流程實驗:
根據開路實驗結果,并對實驗條件進行必要的調整和優化后,進行銅浮選閉路實驗,進一步考察中礦返回對選別指標、藥劑用量、礦泥對銅精礦質量的影響,并檢驗擬定的浮選工藝流程的適應性,確定達到浮選指標。
閉路實驗結果:
產品名稱 產率 銅品位 回收率
精礦 3.45 18.23 67.53
尾礦 95.6 0.34 32.45
原礦 100.00 0.96 100.00
細度-74牛米75%,二粗一掃二精工藝,獲得銅品位:18.34、回收率:67.43%。
該礦為含碳質脈石的難選氧化銅礦,研究表明抑碳選通工藝,在合理的流程、合適的藥劑制度、最佳工藝參數條件下,可以有效的控制碳質脈石對浮銅的影響,實現銅礦物的有效回收。選用抑制劑T-206獲得了較好的指標,由于碳質物對捕收劑、起泡劑的吸附消耗,在銅精選作業中,應該補加一定量的丁黃、丁黑,而且,適量控制石灰,調節礦漿PH和礦漿電位。、這些因素的控制,有利于銅礦物、碳質脈石的分離。
http://blog.china.alibaba.com/blog/ybxk67/article/b0-i22255688.html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