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洋務運動未富未強先破產

兩江總督曾國藩的一封奏折,掀開了洋務運動的浪潮。君臣的一致努力,讓大清以為見到了中興的曙光。然而,在封建制度不變的前提下,洋務運動只能是一場幻夢而已,北洋水師的組建與覆滅,恰恰證明了這一點。

李鴻章

外國資本主義在兩次鴉片戰爭以后,不斷加緊了經濟上、政治上對清政府的控制,致使清朝統治機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日漸加深。

后來,清朝統治集團內部逐漸有一些官僚開始與洋人、洋事務打交道。這些與洋務關系密切的人,逐漸形成了一個派別,而且比較有權有勢,被稱為洋務派。

所謂“洋務”,當時也被稱作“夷務”,是指一切同外國資本主義有關的事物。只要是辦理過與洋人有關事務的人,均被稱為洋務派。

在清朝中央以總理衙門大臣奕?、侍郎文祥等人為代表,地方上則以封疆大吏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人為代表。他們手中大權在握,可以左右清朝的政局。清政府在兩次鴉片戰爭中的失敗使他們接受了沉痛的教訓,尤其是他們都曾同外國侵略者勾結起來共同鎮壓人民反抗,從自己的親身經歷中,他們深知西方列強“船堅炮利”。于是便積極主張多多引進西方的科學技術,仿造西方船炮槍彈,運用西式方法來訓練部隊等。

總之,洋務派是要將他們學習到的西方的主張全部轉化為實踐,從而掀起一場有聲有色、長達數十年之久的洋務運動,以利于和鞏固清朝的封建統治。

曾國藩

洋務派興辦洋務的指導思想很明確,即“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他們認為,西方的政治制度比不上中國,只是中國的火器比不上西方列強,只要清王朝掌握了西方的近代軍事技術和裝備便可以重振國威,揚名于世。

從指導思想和實踐也可以看出洋務運動的目的,那就是洋務派主張學習和利用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是為了拯救和維護清朝封建統治。所以,當人民反抗斗爭對其統治構成威脅時,就學習洋人的長處以鎮壓民眾的反抗;當外國侵略勢力明顯動搖其統治時,便取洋人長技以“制夷”。

從19世紀60年代開始,洋務派以“自強”為口號,依照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方法來研制新式槍炮和船艦,興辦了一大批軍事工業企業,其中規模較大的軍工廠主要有:

一、江南制造總局。

同治四年(1865 年),在曾國藩支持下由李鴻章在上海建立。購買美國旗記機器鐵廠和蘇州制炮局的部分機器,同時又委派容閎從美國購進一部分機器,綜合構成該局的生產設備。創辦經費為54萬余兩白銀,以后又投入很多經費。擁有工人二千余人,在洋務派創辦的軍工企業中,規模最大。主要是生產槍炮、彈藥、水雷和小型船艦。該局還附設譯書館,翻譯西文書籍。

二、金陵機器局。

同治四年(1865年),李鴻章署理兩江總督時,把他在蘇州創辦的洋炮局遷到南京并加以改造擴建而成。主要生產槍支、火炮,為淮系軍閥供應軍火。

三、福州船政局。

同治五年(1866年),左宗棠在福州閩江馬尾山下設立該局,也稱馬尾造船廠。該局以47萬兩白銀起家,是洋務派創辦的規模最大、設備最齊全的輪船修造廠。該廠還附設船政學堂,專門教授英語、法語、算法和畫法,為駕駛輪船和造船培養專門人才,該局系南洋水師的基地。

四、天津機器局。

這是同治六年,崇厚在天津籌建的,英國人密妥士任總管,從國外購買機器,制造火藥。雖耗資巨大但成效不佳。同治九年(1870年)李鴻章調任直隸總督時接管了該廠,招募洋匠,添置設備,擴大規模,使該局有了一些起色。隨后又擴大規模,分為東、西兩局。東局設在天津城外東南方的賈家沽,西局設在天津城南海光寺。主要生產彈藥、水雷、炮架、洋槍等。

到了19世紀70年代以后,洋務運動的重點轉向了興辦民用工業企業,但軍事工業的擴展絲毫沒有放松。此外,張之洞于光緒十七年(1891年),在漢陽創辦了湖北槍炮廠,這是洋務運動后期興辦的最大的軍火工廠。

上述軍工企業性質都屬于官辦,嚴格地控制在清政府和湘、淮系等軍閥集團手中,絕對不允許商民插手和仿辦。這些企業的性質和特點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其一,具有濃厚的封建性。這些企業完全采用官辦的形式,由官款撥充各局、廠的創辦經費和巨額的常年開支,具體講,是由軍餉中撥出一部分或從稅收中支付。工人大多來自清軍士兵,各局、廠的管理制度仍采用封建軍隊式的。企業生產的產品由清廷直接調撥給軍隊,不在市場上出售。企業既不計算成本,不負盈虧,更沒有從利潤轉化而來的資金積累。所以,它是官府控制、壟斷下的具有濃厚封建氣息的近代企業。

其二,依賴性和買辦性的特色很明顯。這些軍工企業從設計施工、購置機器設備、生產技術,直到原料供應,沒有一樣不依賴外國。當然,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這些也是無法避免的,但關鍵在于這些企業長期都是在外國人的操縱之下。例如李鴻章為首的淮系軍閥所創辦的軍工企業主要操縱在英國人手中,左宗棠的湘系集團興辦的軍工企業被法國人所控制。外國資本家還通過洋務派推銷國內早已落后的或者淘汰的設備和器材。一些洋務派官僚在采辦經營過程中乘機貪污受賄或擴充個人勢力。可謂是名為“自強”,實則封建軍閥趁機各自擴充本派的實力。

其三,這些軍工企業采用了在當時的中國還算比較先進的大機器生產,集中了一批出賣勞動力的工人,形成了資本主義形式的階級關系。企業的產品雖不面向市場,但其本身具有部分的商品屬性,從某種意義上說也受價值規律的支配。所以說,這些軍工企業中間包含有一定的資本主義因素。

洋務派從19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在興辦軍工企業的基礎上,又打出“求富”的招牌,開始大量興辦民用工業企業。

洋務派從19世紀70年代起大辦民用企業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是他們在創辦軍工企業的實踐中遇到一些困難,比如資金奇缺、原材料供給不足和運輸落后等,加上經辦人員極度的揮霍浪費而使企業難以維持,使他們認識到“必先求富而后能強”。也就是說必須通過大力發展民用工業企業來積累資金,打下雄厚的經濟基礎,才能輔助軍工企業的發展。再者,他們想通過興辦民用企業來抑制洋商傾銷洋貨和列強的經濟掠奪。

洋務派代表人物在奏章、書信、談話中都表示過要“稍分洋商之利”,“欲收已失之利還之于民”等想法。

雖然洋務派在興辦民用企業的過程中各有企圖,甚至還有一些表里不一的偽君子,但也不能說他們沒有抑制洋商和奪回利權的意圖。從他們興辦民用企業的實踐來看,也的確嘗試過一些抵制洋商傾銷洋貨的努力。

自19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的20余年間,洋務派大約創辦了20多個民用企業,涉及交通運輸、采礦、紡織、冶煉等行業,規模較大的有以下幾個:

1、上海輪船招商局。

同治十一年(1872 年)由李鴻章在上海創立。這是近代中國第一家輪船航運公司,也是洋務派興辦的第一個民用企業,形式為官督商辦。

當時,李鴻章上奏獲準后,清廷撥直隸練餉局制錢 22萬串,折合白銀13.3萬兩作為股本,委托沙船富商朱其昂、朱其紹兄弟在上海設局籌集商股而創辦。初期僅有輪船三艘,到光緒三年(1877年)已有大小船共30 艘,在各口岸設 27 處分局。該局在經營過程中遭英、美輪船公司的不斷排擠,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它不僅沒有被擠垮,而且蓬勃發展,是民用企業中最有成就的一個。

2、開平礦務局。

光緒四年(1878年)李鴻章在天津創設。最初由李鴻章派唐廷樞在天津計劃創立開平礦務局,目的是開采唐山煤礦。原擬官辦,后因清廷財政困難,改為官督商辦。

光緒七年(1881年)開始開采出煤,每天的產量達五百至六百噸。由于該礦設備優良,煤礦儲量大,煤質好,產量逐年增加。除供應輪船招商局、天津機器局、北洋海軍用煤外,還在市場上大量出售,在天津很好地抑制了洋煤進口。

3、上海機器織布局。

這是李鴻章于光緒八年(1882年)派人收集商股在上海籌辦的,是近代中國第一個機器棉紡織廠,于光緒十六年(1890年)投產。資本來源于公款和商股,股資由50萬兩逐漸增至100 萬兩。從英、美兩國購置了紡織機械,包括軋花、紡紗、織布一整套設備,共有3.5萬枚紡錠,布機達530臺。經營興盛,利潤很高。光緒十九年(1893年)由于失火而被毀滅殆盡。不久由李鴻章派盛宣懷重新建廠,更名為華盛紡織廠,性質仍是官督商辦。

4、電報總局。

光緒五年(1879 年),李鴻章為了軍事上的需要而在大沽炮臺至天津之間試設電報,試驗成功。

光緒六年(1880年),李鴻章在天津設立電報局,任命盛宣懷為總辦。第二年就開始鋪設天津到上海的線路,年內竣工。這是中國第一條長途通訊線路。同時,在紫竹林、大沽口、濟寧、清江、鎮江、蘇州、上海等地分設七個分局。光緒八年至十年(1882~1884年),上海至南京、南京至武漢的電線相繼架設完畢。光緒八年(1882年),因官款不足,電報總局又吸納商股和民資而改為官督商辦。

5、鐵路交通運輸業。

光緒元年至二年(1875~1876年),英國人在上海至吳淞段修筑了鐵路,全長三十六華里,從此中國便有了鐵路。后因機車軋死了一個人,清廷要求司機償命,并派李鴻章到上海進行談判。

愚昧的清政府出28萬兩白銀購回鐵路、機車,然后把機車拋入江中,鐵軌、車輛被棄置在海灘,后來全部爛掉了。

此后清政府內部爭論了許多年鐵路問題。開平礦務局于光緒六年(1880年)修筑了唐山到胥各莊的鐵路,總長十一公里,用以運煤,但這卻是中國近代史上自辦的第一條鐵路,這條鐵路后來又延長到天津,又從唐山延至山海關。光緒十三年(1887年),臺灣修筑了從基隆到臺北的鐵路,后又把鐵路延長到新竹。從此中國的鐵路事業逐漸發展起來。

洋務派接著又創辦了臺灣基隆煤礦、黑龍江漠河金礦、蘭州機器織布局、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等民用企業。

這些民用企業大致上分三種經營方式,即官辦、官督商辦和官商合辦,但官督商辦的方式占主導地位。這是因為清廷缺乏資金,不得不利用社會上現有的私人資本,以解決經費來源。而擁有貨幣財富的買辦、商人為獲取最大利潤,也企圖在官府的保護下更加順利地經營企業。二者便自愿結合起來,產生了官督商辦這種形式的近代企業,并且一直延續到 19 世紀 80 年代。之后官督商辦的形式逐漸被官商合辦所代替。官商合辦也就是官、商各認股份,擁有各自的權利義務,共同經營管理企業。但是由于這種經營管理存在很多弊病,企業仍處于清政府控制之下,企業的正常發展還是遇到了很大阻礙。

其一,在洋務派官僚的控制下,這些企業在經營管理上帶有濃厚的封建性,其管理機構實為封建官府衙門的翻版,在企業中由官府來決定一切,而虧損則由商股承擔,并且官府還經常向企業進行勒索,商人被迫向封建統治者“報效”。

其二,洋務派把持下的民用企業具有壟斷性,壓制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洋務派不僅對民間發展近代工業從不給予鼓勵,反而處處進行阻撓,嚴禁民間人士自辦企業,對民用企業實行封建壟斷。例如,李鴻章創辦上海機器織布局后,就奏準獲得10年專利權,10年之內不許商人另設新廠。福建輪船招商局設立后,李鴻章也多次阻撓廣東、上海等地商人創辦新的輪船公司。

其三,民用企業對外國資本主義存在很大的依賴性,并且在經營管理上極為腐敗。雖然民用企業與外國資本主義勢力的利益存在沖突,甚至有尖銳矛盾,但它們在很大程度上依賴著外國資本主義。同軍工企業一樣,它們在機器設備上、技術上、資金上依賴外國,有的幾乎完全由外國侵略者操縱、控制。由于企業經營管理存在很多腐敗現象,因而成為官僚買辦營私舞弊的場所,最終由于官吏中飽私囊,而使大多數企業虧損非常嚴重。

但是洋務派興力的民用工業企業歸根到底還是中國近代史上比較先進的資本主義性質的企業,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社會經濟的發展。首先,這些新式工業企業規模較大,并開始使用大機器生產,開創了近代工業企業經營管理的新格局,奠定了中國資本主義近代工業基礎。當然,這個基礎比較薄弱。其次,民用企業生產的產品目的是要投放市場,這不僅擴大了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影響,而且其中一些產品還抵制了洋商洋貨。再次,民用企業同軍工企業一樣,引進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培養了一批工程技術人才和一批近代產業工人,積累了大量技術資料,傳播了近代科技知識,對中國資本主義工業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在興辦軍工、民用企業的同時,洋務派還籌建了海軍,加強海防建設,設立外文學館,派遣留學生到國外學習先進科技。

從19 世紀60 年代開始,由于列強瘋狂侵略我國鄰邦和邊疆地區,導致邊疆地區出現了普遍危機。

同治十三年(1874年)在美國的慫恿和支持下,日本出兵侵略我國臺灣,東南沿海局勢變得非常緊張。光緒元年(1875年),兩江總督沈葆楨、直隸總督李鴻章等人上奏請求籌建北洋、南洋和粵洋三支海軍。經總理衙門核準,每年調撥海關銀四百萬兩來資助籌辦海軍,計劃10年之內建成。光緒十年(1884年),三洋海軍已初步建成。北洋海軍歸北洋大臣管轄,擁有15艘船艦,負責防衛山東、直隸、奉天海域;南洋海軍屬南洋大臣統轄,擁有17艘船艦,負責江浙海域的安全; 福建海軍由福建船政大臣管轄,擁有11艘船艦,防衛閩粵海域。在中法戰爭中,經過馬尾之戰后,福建水師幾乎全軍覆沒。

清政府在光緒十一年(1885年)又增設海軍衙門,統理海軍、海防事宜,任命醇親王奕譞為總理海軍大臣,而實則由李鴻章掌握著實權。此后,李鴻章趁機擴充由他所統領的北洋海軍,任用淮系將領丁汝昌為水師提督,擴充艦只到 22艘,成為海軍中實力最強的艦隊。此間,為逢迎討好西太后,奕譞、李鴻章等人不惜挪用海軍經費修建頤和園。光緒十四年(1888年)以后,海軍不再增加船艦及其他裝備,軍紀越發渙散,派系斗爭嚴重,內部矛盾加劇。

洋務運動有一項重大貢獻,那就是設立各種學館,派遣留洋學生。為了培養精通外語和熟諳洋務的人才,洋務派積極籌劃設立各級各類學館、學堂。咸豐十一年(1861年)奕?奏請設立京師同文館,第二年該館正式成立,以教授外文為主,同時也開設了天文、歷史和數理化等課程。此后,廣州、上海等地也紛紛效仿,成立學館。光緒六年(1880年),李鴻章奏請設立天津水師學堂,八年又設一分館,定名為管輪學堂。水師學堂學生學習天文地理、幾何代數、平弧三角、駕駛御風、測量演放魚雷等項。管輪學堂學生學習算學幾何、三角代數、物力汽理、機器畫法、機器實藝、修造魚雷等課程。光緒十一年(1885年)李鴻章還在天津創辦了武備學堂,專門用來輪流培訓淮軍及北洋各軍軍官,并聘請德國軍官李寶等對官兵進行德國式操練,以提高各軍能力。據保守統計,到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洋務派共創辦大約20余所外語和各類工業技術學堂。許多軍工或民用企業還附設翻譯館,用來講習、翻譯外國書籍。

同治九年(1870年),在中國近代第一個留學生容閎的建議下,曾國藩奏請派遣留學生出國,清廷批準了此事。同治十一年(1872年),中國第一批學生從上海出發赴美留學。到光緒元年(1875年),共派遣120名留學生。此后赴外國留學人員還在不斷增加。例如,李鴻章在籌辦海防的過程中,感到船舶與駕駛人才奇缺,便于光緒二年(1876年)奏請派福州船政局附設學堂的18名學生赴法國學習制造輪船,另外又派 12 名赴英國學習駕駛。福州船政局先后派出眾多留學生,其中有許多在國外深造成才的,如嚴復、劉步蟾、林永生、薩鎮冰等,他們后來均成為海軍中的優秀教官和將領。李鴻章在籌辦海防的同時,也對陸防進行了一番整頓,光緒二年(1876年)曾選拔一批年輕的中下級軍官卞長勝等七人赴德國學習陸軍的有關軍事技術。光緒五年(1879年)學成歸國,按照德國操法訓練軍隊,大大提高了將士的軍事技術。

總體上講,在30余年間,洋務派相繼創辦了幾十個近代化的軍工、民用企業,組建了近代化的海軍,并成立了傳播西學的學堂。在世界資本主義勢力頻繁入侵,商戰、兵戰蜂擁而至,民族危機日漸加深的形勢下,這些做法無疑是進步的,有重大意義的。

洋務派引進了西方的生產技術和設備,并且引進了先進的生產力,創辦了許多近代工業企業,這一系列的活動都不自覺地促進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產生和發展。使古老的中國生產方式發生了一些深刻變革,開始用大機器生產來逐漸取代家庭手工業和小作坊生產,改變了幾千年來一直沿襲的封建經濟結構。所以從客觀上講,洋務運動成為中國資本主義近代化的起點。

當然,洋務派學習和利用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興辦近代工業企業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拯救和維護清朝封建統治,他們主觀上并不是要觸動封建主義的體制和根基,而是企圖對西方近代科技進行移花接木,以使中國封建體制適應正在發生劇烈變化的國內外形勢。

但事實上,洋務派雖然創辦了中國第一批近代工業企業,但卻沖擊了封建思想文化的堤壩,使其產生了一個缺口,為西學的進一步傳入創造了良好條件。

隨著西方科技知識的傳入,西方的哲學、政治思想開始影響中國。西方的社會政治學說成為批判封建主義的銳利武器,奠定了資產階級政治運動的物質和思想基礎。新的經濟因素必然帶來新的政治、思想、文化因素,也一定會對中國傳統的經濟結構、思想文化結構帶來很大的沖擊,所以說洋務運動產生的多重后果絕對是洋務派始料不及的。

洋務運動事實上沒有、而且也不可能把中國改變成為西方列強那樣的資本主義國家,更沒有達到其“自強求富”的理想目標。當時就有人評論洋務派是“一手欲取新器,而一手仍握舊物”,只“新其貌,而不新其心”。

他們從未打算改變腐朽的封建社會制度,在“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方針的指導下來進行洋務活動,其結果必然是經營管理腐敗,有許多官員徇私舞弊,貪污受賄,中飽私囊,任人唯親,冗工濫食。許多重要企業甚至成為封建軍閥集團爭權奪勢、擴張割據勢力的資本。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部編版歷史八上:第4課《洋務運動》練習題
洋務運動與中國近代化
白話李鴻章(7):洋務運動謀自強
洋務運動不經意的后果,打開了推翻清朝統治的第一個缺口
洋務運動失敗之因 機器大生產被封建體制奴役扭曲
部編版:八上第4課《洋務運動》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库尔勒市| 嫩江县| 五寨县| 长沙市| 孙吴县| 招远市| 上蔡县| 阳曲县| 腾冲县| 恭城| 灵武市| 怀柔区| 伊宁市| 博罗县| 隆林| 荆门市| 浦北县| 玛纳斯县| 正宁县| 株洲县| 佛学| 陆川县| 济宁市| 广昌县| 双辽市| 临湘市| 盐亭县| 伊宁县| 大渡口区| 东源县| 封丘县| 邵武市| 阿拉尔市| 古田县| 枣阳市| 曲沃县| 民丰县| 咸丰县| 汤原县| 贵州省| 上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