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蓮是紅樓夢的一個全局性印象,相關內容在《紅樓夢全局性象征意象之二:蓮》一文中有較完整的梳理和分析。
需要更正一點,該條筆記少了迎春紫菱洲的有關內容,并且混淆了迎春與惜春,將惜春藕榭的號錯按到迎春頭上了。
在古代文學中,因菱的生長習性和形狀與蓮相近,一般會將菱歸入蓮這一大類。因此迎春“菱洲”這個號,意味著她也納入“蓮”這一體系。
寶玉在迎春將要出嫁時寫的那首詩,前四句為“池塘一夜秋風冷,吹落芰荷紅玉影。蓼花菱葉不勝愁,重露繁霜壓纖梗。”其中“芰荷”一詞也表達了這層意思。
惜春號“藕榭”,以藕的中空喻惜春看破紅塵、遁入空門這個結局。
這是二人在蓮這個意象下的簡要解讀。
02
上承《紅樓夢全局性象征意象之二:蓮》一文,本篇筆記專門就蓮這一意象的使用再作梳理。
紅樓夢以甄士隱一家故事開篇,在烘托真事假言的同時,設定了英蓮這個人物。
在一般解讀紅樓夢文章中,多數將英蓮解為“應憐”之意,但未對英蓮這個人物在蓮這一意象中的作用作深入剖析。
實際上,英蓮這個人物貫穿小說全文,她與賈雨村一樣,是一條情感主脈。這條情感主脈的核心,就是蓮這個意象的運用。
03
小說第一回描寫甄家之事時,有一條脂批非常重要。
因這甄士隱稟性恬淡,不以功名為念,【甲戌側批:自是羲皇上人,便可作是書之朝代年紀矣。總寫香菱根基,原與正十二釵無異。蒙側批:伏筆。】
羲皇上人源自崇禎朝的一個典故。《明史·列傳第五十六·奸臣·周延儒》中記載,溫體仁入閣后,“體仁陽曲謹媚延儒,陰欲奪其位(首輔),延儒不知也。”
崇禎五年正月后,溫體仁借機唆使眾官員攻訐周延儒,“給事中陳贊化劾延儒'……而延儒至目陛下為羲皇上人,語誖逆。’帝怒,……”在一眾官員連續(xù)攻訐下,周延儒“六年六月引疾乞歸,……體仁遂為首輔矣。”
這條脂批明確將甄士隱喻為羲皇上人,即指出甄士隱背后是崇禎皇帝的影子,小說隱寫崇禎朝及以后事。
批語說“總寫香菱根基”,指香菱根基為羲皇之后,也就是說,香菱所影射的人物屬于崇禎皇帝之后的皇帝這個群體。
04
英蓮被薛蟠擄走并被改名為香菱,并非簡單的更名,它意味著改朝換代這一重大史實。
正如前面所說,菱仍然歸入蓮這一大類,所以英蓮、香菱在蓮這一意象運用過程中的作用持續(xù)不斷。
在甄家,她用英蓮這個名字,即在真實故事里,英蓮喻意“應憐”,應憐的不是香菱本人,而是她代表的這一個群體。
在薛家,她使用香菱這個名字。在假語村言這個虛構故事中,香菱這個名字用菱與蓮溝通,保持了這個意象的一致性和連續(xù)性。
05
第七回英蓮首次以香菱身份出場,周瑞家的說她有東府蓉大奶奶的品格兒,將秦可卿通過香菱關聯(lián)起來。
在許多文章中,都對可卿的葬禮規(guī)格作過分析,認為可卿是以皇帝的規(guī)格入葬,這正是上述蓮這個意象的運用結果之一。
香菱欲學詩,寶釵不教,她后跟隨黛玉學詩,二人極為相得。這個故事情節(jié)強調香菱延續(xù)了漢家文脈,接受的是漢族文化熏陶,承繼漢家正統(tǒng)。
意即香菱的根,在大明。
06
按照“金”“玉”兩個意象,我們可以將紅樓夢人物大致分為兩類,按照蓮這一意象,同樣能夠將他們區(qū)分開來。
與蓮相關的人物,在宏觀尺度下審視,均為榮國府欲保護的那部分人。
粗略統(tǒng)計,有可卿、香菱;寶玉、黛玉;迎春、惜春;晴雯、蔣玉菡、蓮花;十二官中的藕官、茄官、蕊官、菂官、芳官。
所謂人以類聚、物以群分,上述這些人物均以蓮為脈絡牽連在一起。她們的命運和結局,最終都歸入了“應憐”中。
從她們的行為來看,也與賈府中的婆子們格格不入。
07
其他未曾明確描寫出與蓮關系密切的人物,則需要甄別其在不同情節(jié)中的表現(xiàn)綜合研判。
寶釵甚得下人之心,僅這一點就可以將她排除在“蓮”這個群體之外。鳳姐與黛玉有很深的默契,但又不完全屬于這個群體。
元春在省親一回,將“蓼汀花溆”中的“蓼汀”黜落,只保留“花溆”。花溆即為蓮池,語出唐·崔輔國《采蓮》詩句:“玉溆花爭發(fā),金塘水亂流”。
盡管元春反對木石前盟,但是她的選擇仍然體現(xiàn)了蓮這個意象的運用。正如黛玉所說最愛“留得殘荷聽雨聲”一樣。
另外有兩個人物,一個是湘云、一個是探春,她們二人與蓮均不相干。從對這兩個人物的描寫和刻畫中,也能夠感受到她們與黛玉并不在同一類中。
她們的行為和做事動機,與寶玉、黛玉二人的有明顯的不同。
特別是探春,她對賈府沉淪的痛徹感悟和欲振興賈府的努力,建立在她要改變自身處境這個大前提下,而非就賈府論賈府。
08
蓮的意象,大量使用在紅樓夢各個故事情節(jié)中。
蓮本身就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甚至形成了獨特的蓮文化,這個文化的頂點是周敦頤的《愛蓮說》。
蓮的最重要寓意是純凈高潔,“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在紅樓夢小說中,夾雜著傳統(tǒng)蓮文化的運用和蓮這一意象在紅樓夢中的獨特使用,很難區(qū)分。
但其目的只有一個,是刻畫小說中“這一群體”情操高潔和不可“褻玩”。
09
在蓮的運用中還有一個例外,即“建蓮”的使用。
它代表建州滿清這一系,需要在小說中加以甄別。相關內容在上述筆記中已經作過梳理,不再贅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