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黃州赤壁
從鄂州碼頭乘船北渡登岸至黃岡,近岸但見一峰拔地而起,丹霞地貌的絕崖裸露,巖壁均呈褚赤,這便是赫赫有名的黃州赤壁。
九百多年前北宋大文學家蘇軾遭貶謫黃州,曾泛舟赤壁,舉樽酹江月,豪興勃發,寫下《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之古今絕唱,從而使赤壁名揚天下。
赤壁斷崖臨江,屹立如壁。沿著赭色絕壁前鑿修的石級而上,俯覽崖下,沙洲肥沃,綠草茵茵,鷺逐江波;仰觀崖壁,凹坳之處青竹搖曳,翠松遮蔽,江風過處,頓覺“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史載,風景如畫的赤壁,自晉代以來即為游覽勝地,古今往來無數名人墨客曾慕名到此。
占地400余畝的赤壁樓閣亭臺建筑,始于西晉初年,距今已歷1700余年。山上現存的古建筑二堂三樓二格九亭,依山就勢,古樸典雅;飛檐重疊,雕欄畫棟,極具濃郁的民族風格。
入山門即達二賦堂,由近代書法家程之楨、李開侁先生所書寫的《赤壁賦》、《后赤壁賦》大型木刻嵌立于堂內,字跡穩沉剛健,筆力強透的隸書藝術,給人以“劃然長嘯"、“風起水涌”之勢魄。吟賦酌句,愈感蘇東坡當年“橫江東來”,“凌萬頃之茫然”的豪放之情。
覽古而思幽,一路行走到赤壁磯頭,憑欄閑覽,亭下壁崖依舊,只是當年“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壯觀已不復存。
由于桑田滄海之變,江水沖刷堆積,滾滾長江已向南擺移數里之遠,原來“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的赤壁磯頭,今已落剩變為碧湖一灣,沙渚綠樹漫長之地。
細覽處,當年怒濤橫卷,江浪濁空,拍擊巖壁的痕跡猶存,江水所蝕的坑坑凹凹附在崖底之壁巖上。依欄吟史,誰不頓生一股念今懷古之幽思。
也是在此處,唐代著名詩人杜牧在任黃州刺史時,在黃州江邊拾到一把折戟,并賦詩一首《赤壁》,“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嬌”。為此,黃州赤壁也稱為“三國周郎赤壁”。
遙想當年,蘇東坡在黃州四年居留,憂國憂民,策杖攜酒,對樽江月。如今黃州人民用雙手改變了山河舊貌,赤壁一帶已成為糧棉油的生產基地,百姓安家樂業,同步小康。大江面上,再現“舳舮千里,檣櫓穿往”的繁忙景象。若東坡再駕舟赤壁,將會重寫“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