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沒有睡得正香的時候,突然被尿憋醒的體驗呀,尤其是最近的天氣這么冷,半夜起來去上廁所,那真的實在是太難了。
但偏偏這類問題是中老年人群中最常遇見的,那我們就來看一看,為什么同樣都是睡覺,有的人就能睡到大天亮,而有的人就會半夜的頻繁上廁所,到底哪種人群會更加健康呢?
“有夜尿”與“沒有夜尿”,
哪個更健康?
有些人認為:不起夜睡得香才是健康的。起夜中斷睡眠,身體自然也不太健康。
但其實,偶爾的夜尿并不意味著出現了健康問題。人體的夜間排尿是正常的生理現象,通常情況下,晚上起夜1-2次都是正常現象。特別是在晚餐后和睡前飲水過多的情況下更容易出現。
而且如果說我們在起夜后,仍然能夠進入一個好的睡眠狀態,那說明我們的腎臟它就是比較健康的。
但如果平時的生活沒有任何的異常,也沒有大量攝入水分,卻頻繁起夜上廁所,那大家就要警惕了。
要知道,頻繁的夜間排尿可能是一種疾病的表現。如果頻繁夜尿且伴有其他不適癥狀,建議及時就醫檢查,以排除潛在的健康問題。我們具體來看看!
病理原因導致的夜尿情況
大家都知道我們的腎臟是尿液的主要生產地方,但是患有一些慢性病的朋友,比如說像我們常見的糖尿病、尿崩癥等,就會導致我們的腎臟產尿過多,這也就會讓大家頻繁的產生尿意。
比如:前列腺增生癥、膀胱炎、神經源性膀胱等。
尿液都是在我們膀胱內儲存的,如果說我們膀胱受到了一定的壓迫,它就會產生病理性的被動縮小,從而影響我們尿液量的儲存。
凡是會影響儲存尿液、排尿神經調控的疾病,均會導致膀胱和尿道功能障礙,主要表現為夜尿增多、尿頻。
尿路結石、心功能不全、腫瘤等,也會影響我們的排尿,引起患者在夜間多次排尿。
如何避免晚上起夜太頻繁?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老郭建議大家做好這4點:
如果頻繁起夜是由某些疾病引起的,應及時就醫并進行治療,不拖沓病情的發展。
有些人擔心血液粘稠,認為補充水分可以稀釋血液,降低血粘稠度。因此,他們經常在睡前大量喝水。
這樣做其實是不合適的,我們睡前稍微喝一杯就可以了。適量補充水分可以滿足身體需求,而不會增加代謝負擔。
另外,老郭建議大家睡前可以上一個廁所,養成一個好的習慣。這樣,夜尿多的情況就會得到改善。
睡覺時保持溫暖,避免著涼或寒冷刺激,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起夜頻率。
沒事的時候也可以鍛煉一下我們的盆底肌肉,來提高我們的膀胱括約肌和提肛肌的收縮功能,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半夜排尿的情況出現。
特別是對于女性在孕期或產后、更年期時出現尿失禁問題的情況。盆底肌的強化可以提高尿道括約肌的控制力,幫助控制排尿和減少夜尿的頻率。
以下是一些盆底肌鍛煉的方法:
準備就緒:找到適當的位置,如坐在椅子上或躺在床上,放松身體,并找到舒適的呼吸節奏。
開始練習:收縮會陰部的肌肉,就好像在盡量憋尿一樣,然后慢慢放松。注意避免收縮腹部、臀部或大腿肌肉。
持續鍛煉:每天進行盆底肌鍛煉,每次持續10-15分鐘,堅持下去,一般在3-6個月內就能看到明顯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