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族民族服飾基本式樣只有兩種:
1)自“黃帝垂衣裳而治天下”傳下來的大襟右衽交領寬袍大袖博衣裹帶那種(西漢服飾為代表),延續至夏,商,周(春秋戰國), 秦,漢,三國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 明。并影響了日本,高麗等國。
2)自隋唐開始盛行的圓領衫(唐太宗李世民所穿) 延續了唐,五代,宋,元,明。并影響了日本,高麗等國。 宋太祖,明太祖所穿均是這個類型服飾。
女裝式樣稍多些,但基本式樣大體也只有兩種:
2)隋唐的大襟低胸這種。
隋唐時期漢人也穿過胡服,但那些胡服基本是作為流行服飾來穿的,并不是漢族傳統民族服飾。宋明時期漢族婦女也穿過一些別的式樣,但影響并不廣,包括對內對外。
春秋戰國時期漢族服飾和秦漢時期的服飾基本沒有差別。秦尚黑色,所以秦的服飾標準色都是黑色。但式樣依然是大襟右仞交領這種。
其實象大襟右衽交領寬袍大袖博衣裹帶那種漢服在唐朝時期漢人依然在穿,不過在以長安為中心的北方以圓領為主,而在吳越地區則以大襟右衽交領這種漢服為主,宋明類似。日本和服就是在飛鳥奈良時期(中國唐朝)引進漢人服飾發展成為今天的日本和服。
宋朝服飾:這就是漢族男子的兩種基本服飾 宋朝漢族人繼承了唐朝的這一款圓領服飾,但不同的是袖口從緊袖變成大袖。士人服裝除圓領之外,大多為大袖交領。也有對襟的。
在服飾顏色上,秦尚黑,漢尚紅,唐尚黃,明尚紅。但漢服“交領右衽、上衣下裳”的特點卻數千年間從未改變。從質樸的秦漢風格到超然的魏晉神韻,都滲透著華夏民族的理想追求; 從開放的大唐情懷到含蓄的宋明格律,無不流露出漢族文化的哲學信念。
漢族服飾,在中華五千年的文明進程里,已成為華夏民族的膚發與漢族兒女血脈相連。 漢服作為中華漢民族的傳統服裝,從古代緩緩發展而來,一直被視為文明的象征。時至當代社會,漢服仿佛已悄然隱退于人們的視線。然而近年來,不少熱愛漢服傳統文化的人們開始穿上漢服,舉辦一些集會、祭祀等活動,重新弘揚漢民族的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