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么年輕時追求高收入是聰明的?
2. 高收入的合理回報時間是什么時間?
3. 什么情況下,高收入的職業要謹慎?
1
很多時候,各種人生導師都會對你年輕時的職業選擇發表看法。他們說,收入待遇不重要,重要的是有發展,有前途。事實上這種語言,我也經常在培訓中講,我會說:
很多畢業生為何不爽,就是因為上鋪簽了一家公司,月薪4000塊,但我的月薪是3500,所以,我得毀約。
然后我就會說,我們要跟他們說發展,那些更有發展的職業比待遇更有價值。畢竟,你在做企業培訓,企業難以給新員工,小白員工太高的薪水。作為一個培訓師,你必須要平衡企業跟員工雙重的需求。這用企業管理的術語叫
『給新員工畫餅』
這是培訓講課中的套路,但是,如果你看多了《奇葩說》,你是會很輕易看出這種語言的紕漏。
難道錢多的工作就全都沒發展嗎?
而如果你真的去各種企業做調查,大多數起薪高的職業,恰恰卻都是有發展,有前途的職業。
因此,我在這個號里會跟大家說一個我在課上一般不說的話。
如果你在年輕時一味追求高工資,并不是個LOW的想法
2
每個人都很貪。
你一份工作你圖啥?
你肯定圖:錢多事少離家近,然后還得我喜歡。
但問題是,我們的意識里是知道,任何工作我們是無法全拿到的。
你要么找,錢多,事多,離家遠,我不喜歡。
要么找,錢少,事少,離家近,我不喜歡。
要么,我喜歡,但錢少,事多,還離家遠。
你總歸沒法全拿到。
但是我們內心卻總不甘心,所以很多人就糾結。一糾結,工作行為就變形。在面臨選擇時就不果斷。會把很多注意力和時間全都放在糾結上。
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別都貪,就貪一個。
無論哪個。
這樣人目標感強,發動機開的起來。
在此,對于年輕人,我比較建議的兩個方向就是:
要么就貪錢,要么就貪我喜歡。
貪錢,就是,一味追求高收入;
貪錢是從經濟角度上最劃算的。
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通貨膨脹。這個世界的貨幣,總體趨勢是通貨膨脹;通縮僅占很少的時間。
因此,你現在月入3萬,相當于你10年前月入1萬。相當于你2000年月入5K。
那假如一個人一輩子的總收入,從數量上是一樣的。你說是初期掙得多,后期掙得少更值得;還是初期掙得少,后期掙得多更值得。
顯然是前者,因為你初期掙到了錢,你不光是掙了現錢,你還掙到了資金的時間價值。
所以,用莊子那個『朝三暮四』來打比方,是有失偏頗的。
當我能早上拿四,我就賺了資金的時間價值,我勝出的一個,可以拿來投資了。
這意味著你能早買房,早投資,早吃投資的虧學習投資,早讓錢去生錢。這樣你除了自己去賺錢,錢還能幫你賺錢,至少能跑贏通脹。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一味追求錢,是經濟上合理的選擇。
有的人會說,剛畢業不能看錢,而要看『有發展』。
顯得很勵志的樣子。
拜托,你說的『有發展』不也是錢嗎?
你所說的發展,還不就是過兩年公司規模大了,有名了,然后你也跟著上去了,職位晉升了,收入變多了。難道說到了那時你還不看重錢,你說沒事公司大了,我還可以賺當初那點錢?……怪不怪?
你所說的『有發展』,其實是期錢,未來的錢。一切所謂的前途,都可以看作
錢途
而且這個未來也不可能太長。
20年?你敢等嗎?
10年?也就是騰訊的前臺小妹等著了,其他人呢?
你的這個有發展,也就是2-3年而已。
你可以把有發展想象成,其實你也很一味追求高工資,只不過你頭幾年掙的高收入,存在了一個看不見的保險柜里,你沒取,等到2-3年之后,他能讓你取出來。
而且,這個有發展,其實是一種對公司爆發期的賭博。
你在圖有發展,背后是在下個注,籌碼是你自己,賭這家公司出現拐點爆發式發展。
這想法沒什么錯,但也沒那么勵志,搞得像是我工作根本就不在乎錢一樣。
同時,給錢多跟有發展很多時候并不是對立的
你站公司老板角度想想,老板能多給你發錢,一定是希望你能多給老板干活,多創造價值。
我測算過,一般來說,你給公司創造的價值,跟你收入的比值,至少是2倍。這意味著,你至少要每年幫公司賺40萬,你才能有20萬收入,還是誰前的。
我做過公司。我知道,一個人的成本,并不單單指收入,用個英語術語講叫『Butt in seat』,就是你屁股坐在你位置上的成本,這包括你的收入,你占有的空間(這是房租啊),你的各種餐飲,公司團建,辦公用品,你使用的郵箱資源、網絡資源、服務器資源,這些琳琳總總下來,大約是你工資的1.5倍。然后做老板的再多算0.5倍工資,作為公司的成本。
所以,我說你要給公司創造兩倍的價值,這是一個有良心的老板的計算。如果遇到黑心老板,你得創造三倍四倍乃至更高的價值。
重要的是,老板不白給你錢。
因此,當你能給老板創造更多價值,老板多給你錢的同時,你也會出現,你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你發現自己變得『有發展』了。
所以,你掙錢多,一定程度意味著,你自己也有發展。
大多數企業,能給你多錢,就意味著你干了很多工作,你的價值會更高。
而那些給你錢不多的企業,你就得掂量一下了。一種是給錢不多,但你有發展,這意味著你干的活有價值,對你的未來有價值,那老板摳逼或者在初期發不出錢來,可以理解;另一種就是也沒錢,未來也沒錢,趁早走。
所以,別太認為,有發展,跟,有錢,是兩件事;
因此,當我們在課里說,初期員工不要看錢,要看有發展,其前提條件就是:當錢跟發展不能兼得時,只好看發展嘍。
3
一般來說,職業初期,幾乎所有行業,工資差差不過一倍。低點的給個3-4K,高點的,你碩士畢業,給個6-8K。一年差2-3萬。等你過三年再回頭看,你會感覺其實這錢真的不算什么。
而到了職業中期,變化就大了,有的行業一旦升崗,收入就飚上去了,而有的行業,很難升崗,升崗也沒多多少,因為不是核心崗位。
所以,這也就是很多人說的,要發展,而不要錢多,的原因。
你可能需要拿青春來賭明天。
就是去賭一些正在將爆發未爆發的領域,那時給你的錢不那么多。但是過兩年就爆發了。比如:咪蒙的助理(如果助理也算是個領域的話),這屬于傳媒娛樂業,在實體經濟不振的今天,大家玩玩傳媒娛樂確實是比較容易賺錢的。
在此,如果職業初期選擇工作,如果新近入收入怎么也高不到哪里去,那就一定要留意工作三年左右的中堅員工,如果他們的職級、收入有一個明顯的提升,那意味著這家公司是一家經營不錯,有發展的公司。
曾經有一家規模挺大的企業請我去給他們做企業培訓,培訓員工的職業發展,但是在我跟他們溝通完之后,拒絕了他們。
因為,他們其中一個開發部門出現了不少員工跳槽。而我要培訓的部門就是這個部門,我問了兩個問題:
1. 這個部門的員工總體是工作多長時間的?他們回答:都是兩三年的;
2. 這個部門員工的收入跟其他公司同樣崗位三年員工的收入,是否有差距?他們告訴我:大約少30%。
于是我就回絕了這次培訓。因為,無法跟現有的員工『畫餅』了,這太難說圓了。你畫的餅到了這個階段需要兌現,而這家企業兌現不了,那人家拿著自己的經驗去其他企業兌現了。
主要還是善良懦弱的我對不起良心。
在此,我也不想評價這家企業。大家是明白人,不用手投票,用腳投票就好。
4
什么樣的企業不能一味看收入?
第一、明顯不合理的高收入,不要貪圖。
比如,一些突然發很多錢的P2P公司,不要去那種公司。
聽說過e租寶吧,當年三倍四倍薪水挖人,現在都在里邊呢。
還有,一些老板過去靠一些方式賺了很多錢,然后突發奇想開個什么公司做一些新業務,高薪招了一堆牛畢業生。這種也盡量慎重,因為你在里邊會覺得沒學到啥東西,但是你的高薪水卻把你的胃口調高了。
第二,就是一些傳統國企了。
比如銀行,很多傳統銀行招畢業生,都會招好學校的畢業生甚至碩士,而且起薪都比別的公司高。但是公司會讓畢業生做什么,做柜員。當然,你可以說,做柜員也可以做成支行行長的啦。《新華字典》還說:
張華考上了北京大學;李萍進了中等技術學校;我在百貨公司當售貨員:我們都有光明的前途。
你信嗎?
一般,傳統銀行的職業發展通道,如果沒有關系,能從柜員做到業務經理,最多到支行的副行長,這需要10年的時間。有關系才能上。同時,現在在大量裁撤銀行分點。傳統銀行這個過去的香餑餑,對老員工,可能還是個好溫室,但對于新人來說,多數是焦油坑。你感覺起薪高,所以就先做柜員吧。但是一旦你做柜員做了三年,你內心想出去作一下,你會發現,外邊的世界跟你的世界規則完全不一樣,你只能從A銀行換到B銀行。你的轉換成本超級高。
同理,石化類、能源類企業也面臨這樣的狀況。起薪高一些,但干10年也沒咋漲。
5
還有一類職業,就是我之前經常提到的『大后期職業』。
典型比如醫生、律師,以及一些手藝人。這種職業屬于,直到35歲,才開始逐漸輝煌。不要被《歡樂頌》里的趙醫生迷住。確實,骨科醫生的收入挺高,那也都是在成為副主任醫生之后,趙醫生是副主任,但一般能做到副主任,至少10年。
你如果選擇這類職業,得憑內心的熱愛,以及家里的成本能支撐的起。
6
最后,關于怎么找有前途的行業,職業,在我的飯團里,已經寫了一些方法。我后邊還會在那里討論一些我的思路,以及各行各業,我都會討論。
如果你想在你的前途和職業上找到一些啟發,少走一點彎路,又不想花太多的錢,來我的飯團,你可以提問,可以聽我和幾個嘉賓講。沒準有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