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少納言,日本平安時代的“王朝文學三才媛”之一,其余兩位分別是紫式部(代表作《源氏物語》)、以及和泉式部(代表作《和泉式部日記》)。“清”取自其姓氏清原,“少納言”是其在宮中擔任的官職。清少納言入宮中擔任女官,仕于皇后定子。她深通歌道,又熟知漢學,深得皇后賞識與喜愛。《枕草子》是她一生最好的記錄。《枕草子》一書的內容可以分為三種形式:類聚(列舉山川草木、憎惡美丑等各類事物)、日記(對宮中生活的記錄,對皇后定子的回憶等)、感想(多為晚年孤獨生活時的感悟)。對清少納言來說,四季、草木都是她觀察的對象。春夏秋冬景致的變化,雨后菊花上的露珠,籬笆上破損的蜘蛛網,被車子所壓的蒿艾的香味。開篇就是很有名的一段。“春天是破曉的時候。漸漸發白的山頂,有點亮了起來,紫色的云彩細微的橫在那里。”
《枕草子》書中多處在貴族的華美服飾上著墨,尤其是服飾的顏色,更是清少納言會特意關注的一個點。深藍和淺藍的搭配,青灰色和白色的搭配,顯出夏日的清涼。濃淡幾重的紅梅衣,濃紅的單衫,略帶赤色的襯袍 ,嫩綠色的凹花綾,是年輕貴族女子的盛世美服。平安時代的貴族生活中處處要熏香,衣服要熏香,寫好的信紙要熏香,連房子也要熏香。看到風雅的場景,吟歌以應景。這時,也是考驗一個臣子才學的時候。吟歌照背還不行,要隨機應變才能出彩。在中宮(也就是皇后)的面前,清少納言把一首古歌,“年歲過去,身體雖然衰老/但看著花開/便沒有什么憂思了”中的“看著花開”改成“看著主君”,博得了中宮的歡喜。我也很喜歡大納言吟誦的這首古歌,日本平安時代,流行男女以染黑牙齒為美的習俗,在《枕草子》中就有提及。清少納言也寫到她們在宮中過五月節,有插菖蒲和艾草的習俗,定考(即選拔臣子)時要掛孔子像,這些描寫不僅可見日本當時的社會風俗,也體現了中國古代文化對當時日本的重大影響。對清少納言來說,女人應當出仕,就像她自己說的“只是老老實實地守候僅少的幸福,這樣的女人是我所看不起的”。她感嘆女人一般只能通過嫁人來獲得幸福,普通人家的女兒嫁給公卿家庭為妻,公卿人家的女兒嫁給天皇為妃,就是極其幸福的事。而男子卻可以靠著自己,立身發跡。清少納言在她的書中可謂直言不諱,所有她喜歡的、不喜歡的都一一細數出來。她討厭饒舌的人,討厭愛打聽別人閑事的人。她喜歡可愛的孩子,但是孩子如果把她的器具弄亂了,她又覺得可憎。初到中宮面前侍奉時她緊張而害羞,中宮便會與她開玩笑。清少納言請假離宮時,中宮還派侍女給她捎來信,“不言說,但相思”。《枕草子》是清少納言把自己看到的事、想到的事記錄下來,從沒打算給別人看,但是卻不想,她的文稿終究還是漏到世上去了。也才有了這部與《源氏物語》并稱“平安文學雙璧”的經典之作。《枕草子》是清少納言一生最好的記錄,也是她顛沛流離一生中靈魂的一個寄托。正因為她寫這部隨筆是寫給自己,而非當做文學作品傳于后世,因此不會刻意去追求寫作框架與技巧,文章也更顯率直。讀《枕草子》,猶如看著、聽著一位貴族女子絮絮叨她的所思所想,所愛所恨;字里行間,平安時代的宮廷生活細節也如繪畫般歷歷在目。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