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賞析
如夢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注釋】
(1)雨疏風驟:雨點稀疏,晚風急猛。疏:指稀疏。
(2)濃睡不消殘酒:雖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濃睡:酣睡殘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3)卷簾人:有學者認為此指侍女。
(4)綠肥紅瘦:綠葉繁茂,紅花凋零。
【白話翻譯】
昨夜雨點稀疏,晚風急猛,我雖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試問卷簾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樣?她說海棠花依然如舊。是嗎?是嗎?應是綠葉繁茂,紅花凋零。
【賞析】
這首小令作為李清照的成名之作之一,寫法別致。它曲折委婉,意境層層疊進,雖只六句,卻幾度轉承,時時宕開一筆。同為傷春之作,作者并沒有像其他詩篇一樣直接寫如何百花凋零、如何悲傷惆悵,而是通過聽覺、視覺等側面營造暮春時節的氛圍,從客觀現實逐漸轉入主觀感受,從而能夠更加強烈的引起讀者的共鳴。
詞中刻畫了一個年輕女子愛花、惜花的細膩感情,創造了鮮明、優美的藝術形象。此詞寫惜春敏感心理,并無深意,全憑高超的表現技巧和優美的藝術形象取勝。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這兩句寫昨夜的風很急,還淅淅瀝瀝的下起小雨;晚上又飲了一些酒,睡的很沉,直到早上醒來酒意還沒有完全退去。一開始就將整首詞的時間、環境勾勒得十分清楚。“雨疏風驟”十分恰當的寫出了暮春的特點,風吹的緊而雨卻是疏落,四個字即使人能夠感受到暮春的氣息。“濃睡不消殘酒”則寫出了人物現在的狀態,剛剛醒來略略還帶些酒意,一副慵懶的模樣,這種狀態下最容易想起昨夜的雨疏風驟,隱隱心底還藏著些許心事,這樣就順理成章地引出下文。上下兩句前者寫室外,后者寫室內,轉折的巧妙恰當,靈動自然。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主人公畢竟還是知道這是暮春時節,況且昨夜又是一夜風雨,海棠花斷然是不會依舊了,因此她連用兩個“知否”來糾正“卷簾人”的答復,口語的語氣使得這兩個“知否”讓人讀來頗覺清新。“應是綠肥紅瘦”一句寫出了當前的情形。這句是最為世人稱道的一句,它十分的新穎別致、生動傳神,看似信手拈來,卻是功力獨到。她用“綠”字代指滿枝的綠葉,用“紅”代指枝頭的花朵,“肥”替換了“多”,“瘦”替換了“少”,寫出了一個全新的意境。無怪乎多為歷代詞論者贊譽,如《草堂詩余別錄》中曰“結句尤為委曲工整,含蓄無窮意焉”。而更深一層,“紅”又不單指花朵,還隱指了春天萬紫千紅的景象與色彩,隱指了春天眾多無比美好的事物,隱指了在春天里的喜悅心情。這樣“紅瘦”一詞就逼真地寫出了人物地傷春情思。不需直言,不假雕飾,卻更令人心動,這是李清照的詞作給讀者的一個典型感受。
這首詞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言,卻寫得曲折委婉,極有層次。詞人因惜花而痛飲,因情知花謝卻又抱一絲僥幸心理而“試問”,因不相信“卷簾人”的回答而再次反問,如此層層轉折,步步深入,將惜花之情表達得搖曳多姿。《蓼園詞選》云:“短幅中藏無數曲折,自是圣于詞者。”評價非常得當。更多李清照宋詞賞析請關注詩詞庫的李清照專欄。
這首小令寫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經歷了一場風吹雨打,詞人預感到庭園中的花木必然是綠葉繁茂,花事凋零了。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簾人”詢問室外的變化,粗心的“卷簾人”卻答之以“海棠依舊”。對此,詞人禁不住連用兩個“知否”與一個“應是”來糾正其觀察的粗疏與回答的錯誤。“綠肥紅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對春天將逝的惋惜之情。
【技巧鑒賞】:多種修辭方法的運用。
⑴擬人。“綠肥紅瘦”中的“肥”和“瘦”用以擬寫雨后海棠花的花和葉。形象生動。
⑵借代。“綠肥紅瘦”中的“綠”和“紅”是葉和花的顏色,用以代指海棠的花和葉,十分貼切。
⑶設問。“知否”問得尋常,答以“綠肥紅瘦”,妙語天成,奇妙無比。
⑷反復。“知否,知否”。
⑸隱喻。“海棠花”應是(變成了)綠肥紅瘦。或者以紅比喻女人,綠比喻男人也很貼切,從古代的男女地位看:男尊女卑。這個思想性更強。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