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藍字關注我們 中醫知識不迷路
膝關節疼痛
“我的膝蓋疼痛到底是什么病?”
“為什么我的膝蓋經常彈響,發出咔吧咔吧的聲音?”
“為什么一到陰雨或者寒冷天氣我的膝蓋就痛?”
……
膝關節作為人體最復雜的一個關節,它由骨頭、韌帶、軟骨、滑膜等多種組織共同組成。膝關節中的任何一個“小零件”出了問題都可能引起膝蓋疼痛。
如何自我判斷
膝關節疼痛
■■■■■■■■
那么,我們自己在家如何對膝關節的疼痛進行簡單的判斷呢?
但是,單憑臨床癥狀很難明確病因,建議到醫院根據醫生的查體、完善相關輔助檢查來確定病變情況。
膝關節上方的疼痛,多與運動不當導致的股四頭肌肌腱損傷有關;
上下樓梯、上下坡、下蹲久坐出現的膝關節前方的疼痛,多數為髕骨軟化癥;
18~22歲的青年出現的膝關節下方的疼痛,并在劇烈運動之后加重,可能與脛骨結節骨骺炎有關;
膝關節兩邊疼則考慮是否存在半月板損傷、側副韌帶損傷、關節炎等;
膝關節后面疼痛或者緊繃發脹,多與腘窩囊腫有關;
膝蓋出現彈響可能也和半月板受傷有關;
一到陰雨或者寒冷天氣膝關節痛,很可能是骨性關節炎或類風濕性關節炎在作怪。
但是,單憑臨床癥狀很難明確病因,建議到醫院根據醫生的查體、完善相關輔助檢查來確定病變情況。
中醫治療
膝關節疼痛
■■■■■■■■
從中醫的理論來看,本病屬于“膝痹”范疇,日常說的膝蓋發酸、發脹、疼痛的癥狀,多為氣血不通,即“氣血下不到膝蓋,不能濡養下肢了”。其次,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的肝腎精氣日漸不足,肝主筋、腎主骨,肝腎虧虛也會導致膝關節的活動受限,甚至引起疼痛。另外,外感風寒濕邪等侵襲人體、閉阻經絡,也會導致血瘀氣滯,誘發本病。
怎么做才能保護膝關節?
如何減輕膝關節的疼痛?
中藥
選取一些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中藥,如川草烏、雞血藤、艾葉、透骨草、威靈仙、川牛膝等,這些中藥可以迅速減輕關節腫脹、發熱等癥狀,改善膝關節活動范圍,減輕疼痛。中醫有一種說法叫“無牛膝不過膝”,中藥中的牛膝又有川牛膝和懷牛膝兩種。一般來說,川牛膝偏于活血通經,懷牛膝偏于補肝腎、強筋骨,依證而用。
針灸
選用陽陵泉、陰陵泉、內膝眼、外膝眼(即犢鼻)、鶴頂、血海、懸鐘進行針灸,也可以輔以電針、刺絡放血等法,加強療效。(以上治療必須由專業醫師進行。)
【陽陵泉】位于小腿外側,當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中,有舒筋利節、清濕熱、補腎的功效。
【內膝眼】在髕骨下方與髕韌帶內側凹陷中。【外膝眼】在髕骨下方與髕韌帶外側凹陷中。這兩個穴位具有疏風散寒、消腫止痛之效,可以很好地緩解膝關節疼痛。
【血海】位于股前區,髕底內側端上2寸,股內側肌隆起處。【陰陵泉】位于小腿內側,脛骨內側髁下緣與脛骨內側緣之間的凹陷中。這兩個穴位均在膝蓋內側,上下各一,可緩解膝股內側的疼痛,并且血海可以養肝血、活血化瘀。
【鶴頂】位于膝關節上部,在膝蓋髕骨髕底上緣中點的凹陷處,有通利關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之功。
【懸鐘】在小腿外側,靠近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緣,可治療下肢痿痹之癥。
針灸要由專業醫師來操作,我們自己在家也有簡便的方法,可以用大拇指定穴,拇指指腹用力按揉,先順時針方向按揉3分鐘,再逆時針方向按揉3分鐘,雙腿各做1遍。如果家里有艾條的話,也可以艾灸10分鐘,以皮膚微微發熱為度。
掃描文末免費課程二維碼
了解如何精準取穴
推拿
通過專業的按摩推拿刺激,活血散瘀、消腫止痛,促進血液循環,減輕或解除肌肉痙攣,剝離粘連,整復小關節錯縫,糾正膝關節力學結構紊亂,并能預防關節強直、肌肉萎縮,達到“骨正筋肉”作用。
耳穴埋豆
耳穴埋豆刺激相應的反應點,可治療膝骨關節炎及其引起的諸多癥狀。
穴位貼敷
隨著大眾養生保健意識的提高,“三伏貼”“三九貼”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它們作為祖國醫學傳統療法,是“內病外治”的中醫外治法,主要達到“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瘥后防復”的目的。
“三伏貼”,是在三伏天,也就是自然界中陽氣最為旺盛的時節,通過將中藥直接貼敷于穴位,給予人體溫陽散寒、化濕祛痰的中醫治療,起到祛除體內頑固寒氣,增加體內虧損陽氣,提高人體免疫力的作用。顧名思義,“三九貼”則是根據人體經絡循行規律,在一年中最冷的三九時節,由醫生辨證,將具有溫陽作用的中藥貼敷于皮膚特定的穴位上,以達到溫陽益氣、祛風散寒、通經活絡、化瘀止痛的作用,可預防和治療冬天或受寒后容易發作的頑固性疾病。所以,三伏、三九一定不能錯過,而具體的貼敷方法、貼敷時間、注意事項等一定要前往正規醫療機構咨詢后貼敷。
// 日常防護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做才能避免或者緩解膝關節痛呢?
1. 注意防寒保暖,特別是夏天,注意空調或者風扇不要直對著膝蓋,必要時可以佩戴護膝,避免關節受涼。
2. 體重過重則需要減肥,避免膝關節負荷過大。
3. 在爬山、跑步、蛙跳等高強度負荷的情況下,建議提前帶好護具,運動前后務必進行拉伸,加強膝關節周圍肌肉和韌帶的力量鍛煉。
4. 及時糾正不良的工作生活習慣,避免久站、長時間屈膝深蹲、提重物等行為。
本文提及的治療方法,必須由專業醫師進行操作,不可自己進行,否則后果自負。
身體有任何不適癥狀
應及時就醫
養生調理不能代替治療
文中方藥需要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本文作者
胡勝男 ,主治中醫師,醫學碩士
劉穎 ,副主任中醫師,徐州市腫瘤醫院中醫科科室主任
徐州市腫瘤醫院中醫科立足于繼承中醫特色優良傳統,將傳統手段與現代物理治療技術相結合,創立還陽通絡灸,在頸肩痛、腰腿痛、中風、各種術后及腫瘤放化療后調理等常見病和疑難病的診治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同時開展整骨、正骨、推拿按摩、中藥熏藥、刮痧、中藥外敷、刺絡放血拔罐、穴位貼敷等治療。
★
— E N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