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藍字關注我們 中醫知識不迷路
小兒皮膚病
小兒皮膚較成人嬌嫩,容易罹患小兒濕疹、尋常疣、蟲咬皮炎、熱痱、斑禿、蕁麻疹、手足癬等皮膚疾病,這些皮膚病常有瘙癢等不同癥狀,因此常困擾小兒家長。
中醫
外治療法
■■■■■■■■
在小兒皮膚病的治療中,常見有內治和外治療法。小兒服藥困難,加之部分家長對使用激素等西藥仍心存芥蒂,如何不打針、不吃藥治療小兒皮膚病,外治“綠色療法”成為許多家長的期盼。中醫外治療法有安全、有效、方便、痛苦少等諸多優點,特別是在兒科臨床應用中優勢更為明顯,所以得到小兒家長的廣泛歡迎。
小兒臟腑嬌嫩,形氣未充,同時又生機旺盛,發育迅速。無論是形體、生理方面,還是在病因、病理等其他方面,小兒與成人都有顯著不同。小兒不是成人的縮影,小兒皮膚病較成人有許多獨特之處。因為小兒臟器清靈,肌膚薄嫩,其皮膚的吸收功能較成人更加明顯,只要外治得當,常能取得藥徑效捷的效果。
“內者內治,外者外治。”
《素問·至真要大論》
中醫外治最早見于《素問·至真要大論》。中醫外治的方法眾多,除推拿、針灸、拔罐等外,還有藥物外治治療,如敷、貼、熏、洗、吹、點、涂、擦等,在臨床中應用都很普遍。現將小兒常見皮膚病的中醫藥物外治療法進行介紹。
小兒濕疹
“浸淫瘡……汁出,浸潰肌肉;浸淫漸闊,乃遍體。”
《諸病源候論》
“浸淫瘡,黃連粉主?!?/strong>
《金匱要略》
“……男子陰瘡損爛,煮黃柏洗之?!?/strong>
《肘后備急方》
濕疹類同中醫“浸淫瘡”,《黃帝內經》提出“浸淫” 一詞?!吨T病源候論》詳細描述其癥,《金匱要略》《肘后備急方》均有記載。
在現代臨床中,眾多醫家用各種方法治療兒童濕疹,如中藥熏洗法、中藥濕敷法、中藥干敷法、油膏外敷法等,均取得療效。其中,中藥熏洗法在臨床中使用較為廣泛。
李乃庚教授 驗 方
蒲公英30克,地丁30克,黃柏15克,黃芩15克。清熱解毒,除濕消腫。煎湯,外洗或浸泡患處,每日3次,每次5~10分鐘。其中,蒲公英清熱解毒,善消腫散結;地丁清熱解毒,善涼血消腫;黃芩、黃柏善瀉火燥濕,排膿解毒。
民間方 黃柏豆腐藥泥
黃柏30克,豆腐1塊。豆腐與黃柏一起煎煮30分鐘,去黃柏藥渣,取豆腐搗勻敷患處。
尋常疣
“根蒂細小者,宜用藥線齊根系緊,七日后其患自落?!?/strong>
《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枯筋箭》
“石灰二兩一味,以苦酒漬七日,滴汁點疣上即落?!?/strong>
《圣濟總錄·面體門·面體疣目》
對于“疣”的治療,醫籍中多有記載。如《太平圣惠方》載有11首治疣方,用藥有石灰、炭灰、柴灰、砒霜、硼砂、硫磺、巴豆、膩粉、附子、桑葉灰、桑皮灰、艾灰、糯米等,將藥物研末或制膏外治。
如今,中醫外治療法仍然是治療本病的重要方法,包括中藥熏洗、中藥涂擦、推治法、離推法、刮除法、封包法、刺血療法、針刺法、艾灸法、火針療法、穴位注射等。
孫浩教授 驗 方
地膚子50克,地骨皮30克,牡丹皮30克,生地黃50克,紫草15克,赤芍30克,土茯苓50克,生薏苡仁50克,板藍根30g。煎湯,浸泡患處,每日2次,每次10~15分鐘。涼血活血,清熱解毒。其中,地膚子去皮膚風熱;地骨皮、牡丹皮、生地黃、赤芍涼血活血;土茯苓、生薏苡仁、板藍根清熱解毒。
民間方 石堿液
石堿、生石灰各30克,香附10克。以上諸藥加水浸泡,取藥液局部涂擦。
蟲咬皮炎
“惡蟲乃各稟陰陽毒邪而去…,如蜈蚣用鉗,蝎蜂用尾……自出有意附毒害人?!?/strong>
《外科正宗》
“《千金》治蛇蝎螫方。上服小蒜汁,滓薄上?!?/strong>
《幼幼新書》
“蚯蚓咬人,形如大麻風,眉須皆落,以濃鹽湯浸浴數次愈?!?/strong>
《丹臺玉案》
中藥熏洗療法在治療小兒蟲咬皮炎中較為常用,許多中藥具驅蟲及辟穢之效,常取單味中藥或復方中藥煎湯熏洗,如桃樹葉。另外,眾多中成藥外治也可取得良效,如季德勝蛇藥片、六神丸、如意金黃散、京萬紅軟膏、紫金錠等,特別是季德勝蛇藥片研末水溶外用,常取得良效。
李乃庚教授 驗 方
蒲公英、紫花地丁各30克,苦參、野菊花、馬齒莧、蛇床子、地膚子各15克,薄荷、連翹10克。煎湯,外洗患處,每日3次,每次5~10分鐘。清熱解毒止癢。其中,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清熱解毒,苦參、馬齒莧、蛇床子、地膚子清熱燥濕止癢;薄荷、連翹解毒透疹。
民間方 三丫苦藥泥
三丫苦鮮葉30克。搗爛如泥,外敷患處,每日3~4次。
膿皰瘡
“礬石湯,治腳氣沖心?!?/strong>
《金匱要略·中風歷節病脈證并治第五》
“礬石,味酸澀、氣寒,解諸毒,主治癰疽疔毒。”
《本草匯言·卷之十三·鹵石類》
現代醫家除采取中醫藥辨證論治外,常選用硫磺軟膏、黃連素片、冰硼散、加味青黛散、枯爐黃散外用治療。
李乃庚教授 驗 方
蒲公英30克,紫花地丁30克,野菊花15克,馬齒莧30克,黃柏15克,大黃10克,地膚子15克,苦參20克,藿香30克,車前草10克。煎湯,外洗患處,每日3次,每次5~10分鐘。清熱解毒利濕。其中,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清熱解毒,黃柏、苦參、馬齒莧、地膚子、車前草、藿香清熱利濕。
民間方 蠶繭藥糊
蠶繭20克。蠶繭燒成灰,研成細末,用麻油調成稀糊狀,涂敷患處,每日1~2次。
斑禿
“沖任之脈,為十二經之海,謂之血海,其別絡上唇口,若血盛則榮于須發,故須發美;若血氣衰弱經脈虛竭,不能榮潤,故須發禿落?!?/strong>
《諸病源候論》
現代醫家除采取中醫藥辨證論治外,常選用酊劑(側柏酊、丹紅酊等)、硫磺軟膏、黃連素片、冰硼散、加味青黛散、枯爐黃散、旱蓮草浸泡液外用治療。
李乃庚教授 驗 方
苦參、黃柏、蒼術、白芷、地膚子、百部、防風、甘草各15克。煎湯,外洗患處,每日2次,每次10~15分鐘。清熱燥濕、解毒療瘡。其中,苦參、黃柏清熱燥濕,蒼術、白芷祛風燥濕,地膚子清熱利濕、祛風止癢,百部有殺蟲止癢作用,甘草調和諸藥。
民間方 桑白皮洗液
新鮮桑白皮50克。煎湯外洗,每日1次。
其他疾病
治療小兒皮膚病,中醫外治有妙招,除以上列舉疾病外,如尿布皮炎,使用錫類散混合爽身粉(混合比例1:3或1:4)外涂臀部;熱痱使用中藥(連翹15克,藿香20克,佩蘭20克,金銀花12克,夏枯草15克,紫草10克,黃柏10克,黃連9克,魚腥草12克)熏洗治療;應用鮮地丁草搗爛外敷,治療疔癰。
本文僅供醫學專業人員參考
不作為指導用藥
切勿對文抓藥使用
文中方藥需要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本文作者:袁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