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刷了幾部電影,故事發生在不同時代,但不約而同揭露了“家庭主婦”這個職業的風險有多大。
一個是奧斯卡獲獎影片“革命之路”,另一部是豆瓣高分的“82年出生的金智英”,前一部影片發生在50年代的美國,后一步就以當代時代背景拍攝的。
兩個都是中產階級家庭,女主角都是為了家庭甘愿放棄事業的全職太太。
“革命之路”的女主角是自結婚起就不再工作,每天圍著灶臺孩子,等著丈夫下班。
曾經因為良好的外貌和丈夫不菲的收入,她收獲了周圍太太們羨慕的陽光。而后面對做不完的家務,吵鬧不休的孩子,以及對她日漸冷落,又喪失了生命熱情的丈夫,她開始厭倦,在掙脫無望之后,她自行在家里做人流,后因失血過多而喪失了性命。
而金智英看起來比她幸運,丈夫同樣給了她金錢上的安全感,同時還溫柔體貼,她的生活看起來有更多選擇。然而自從退出職場開始,她就如同體驗日漸墮落于人群的過程,一步步下沉,卻無法自救,直到后來被診斷是嚴重的心理疾病。
當然結局是好的,她在知道了自己的癥結后,去尋求心理救援,然后在家通過文字敘述自己的成長經歷時,無心插柳發表在了某個雜志上,從此成為一個自由職業者。
曾經聽過很多人評價“全職太太”或者“家庭主婦”,貶多于褒。很多人說:他們真是活得太輕松了,既不要參與職場競爭,又不要忍受老板的壞脾氣,還沒有業績的壓力。還有人說,如果他們還得抑郁癥,那都是她們作死的結果。
我曾經看過一個數據,說在一二線城市里,全職太太罹患抑郁癥的比例在逐年攀升。
而我的讀者V說:我前半生做的最糊涂的決定就是選擇回家做“太太”。我從滿臉膠原蛋白到現在一臉的褶子,從月入過萬到買條裙子還要找老公申請,從喝咖啡的小資,淪落到拿孩子喝剩的牛奶沖泡奶茶……
可是這又能怪誰呢?還不是當時欠考慮,太沖動了!
1. “我為什么回歸家庭”
曾在網上看到一個針對女性的調查:結婚后,你會因為什么原因回歸家庭?
A.孩子需要照顧B.老公說“我可以養你”C.工作沒有家庭重要,反正不差錢
55%的人選擇了A,30%的人選擇了B,剩下的選擇了C。
這個結果還是比較客觀的,無論是我的個人經歷,還是我周圍的朋友,當初選擇回歸家庭,幾乎都是因為家里沒有老人照顧孩子,所以就回家親歷親為,當然,還有個原因,當時的工作也不是夠理想,所以就當一塊雞肋,索性就扔掉了。
而還有不少的人選擇了B,就是聽信了老公那句甜言蜜語:我負責賺錢養家,你負責貌美如花就行。
當然,我相信男人們最初給到這個承諾,是真誠的,在自己身強體壯,事業又蒸蒸日上之時,他有足夠的信心可以保護好妻子不受外面的風吹雨打。
所以妻子就會在這樣甜言蜜語的感化下,情不自禁的放棄外面世界,自動回歸到家庭里,一邊享受著安靜恬淡的慢生活,一邊祈禱一輩子都能如此的歲月靜好。
而最后一種選擇的原因,是基于一種信念,那也是”82年出生的金智英“里面說到的:女孩子做什么工作,還不如找個人嫁了。
言下之意,嫁人和工作,是女性成人后截然不同的兩種選擇,而且兩者不可兼得。因此,這類的女孩子一旦結婚,就會主動回歸家庭,誓把家庭當成終身修煉的道場。
2. .“我的危機從什么時候開始的”?
演員伊能靜最近活躍在各大綜藝節目里,由于秦昊演了叫好又叫座的“隱秘的角落”,自己的狀態又非常棒,因此收獲了不少話題和關注。
而時間倒退到4年前,她的狀態就令人堪憂了。當時她參加的“媽媽是超人”節目,因超齡生育,因此格外注意個人健康,從而吃進大量補品,副作用是身體比過去要胖20斤左右。
當時她停止了一切工作,24小時照顧孩子, 節目里,其他媽媽都是魔鬼身材,又充滿時尚和活力,唯有她身材走樣,體力不支,大部分時間都是抱著孩子坐在那里觀摩別人。
從那個階段來看,她是自卑又落寞的。而且有個細節是,有一次她看到女兒不小心從餐椅上掉下來,她第一反應是打了自己一巴掌。
這就是很多全職主婦的寫照。當家庭成了自己的職場,孩子的一餐一食,健康安危,甚至是學業成績,無形之中都成了自己的工作成果和業績。
稍有差池,丈夫會責怪,婆婆會質問,連自己都不會放過自己。
另一方面,當自己日漸與社會脫節,丈夫的話題又接不上來,那種失落會日漸疊加,直到形成了一種非常消極的自我認知:我是不行的,我完蛋了。
而長期的自我否定,不僅會帶來健康的風險,還會帶來婚姻的危機。那個曾經發誓要養你一輩子的男人,一旦看出你的局限和自我否定后,他要么疏遠你,要么就逃離你。
3.除非做到三點,否則別回歸家庭
社會學家李銀河說過,家庭主婦之所以會迷失自我,很大原因是他們把自己發展成了高級保姆,而一旦成了保姆,那么周圍人對她們的尊重和感激就會蕩然無存。
因此,如果一個家庭真的需要女人來全面操持,那她必須先在如下方面進行提前建設:
第一:不要把家庭主婦當成終身職業
我的來訪者C說:出去工作縱然是辛苦和高壓的,但只要努力就會贏得經濟和地位的雙重價值。
做家庭主婦則不然,你不僅日復一日繁瑣操持,還要看老公甚至婆婆臉色行事,當你偶爾一頓飯做得不夠好,當你的孩子表現得沒有其他孩子好,不僅你的付出得不到肯定,你可能下個月的菜錢都會減少。
因此,即使你迫于種種原因不得已回歸家庭,但是都不建議你把這個當成終身職業,一輩子那么長,把世界濃縮到那么小,把未來都賭在男人身上,實在是風險太大。
第二:從不放棄自我成長
曾經看到一篇文章,說的是一個媽媽有兩個孩子,丈夫是外交官,很少在家里。妻子在有了第二個孩子之后,不得已選擇離職回家。
但是自離職第一天起,她就給自己未來五年列出了目標和計劃。她要學一門外語,還要把從前自己的專業書鞏固一遍。
隨后每天等孩子睡了以后,她就在書房開始學習,日復一日的堅持下,她不僅把外語學得非常流利,而且還把過去的職場那個專業技能還進行了深耕。
五年以后,孩子們穩定入學,她則信心滿滿的重回職場,由于從未停止學習,她不僅毫無壓力,反而厚積薄發展現了非凡的能力,不久后她就被委以重任,工資翻了一番。
所以說,回歸家庭不等于要放棄自己,回歸家庭更可以看成是偷偷成長,和自我蟄伏的特殊機會。
第三:有所為而有所不為
曾在網上看到一句話:就算做家庭主婦,也要把責任劃分,不能既當爹又當媽,還要當全家的保姆。我深以為然,回歸家庭是為了顧全大局,為了支持丈夫打拼事業,也為了孩子有高質量的陪伴,但絕不是一攬子計劃,把自己化身為全家老小的傭人。
我的一個朋友就做得好,她在回家帶孩子第一天起,就和老公責任分工,她只負責帶孩子和打掃衛生,買菜做飯必須有其他人分擔。
老公覺得有道理,就請了鐘點工買菜做飯。
這就好比在職場,你一個人做五份工作,難免分身乏術,影響質量。但如果指定要你做一項工作,你才可能做得又好又精。
因此,假若你要把家當職場,也是如此道理,不能把自己變成八爪魚或者千手觀音,而是懂得示弱也懂得保護自己。
說到底,只有當你自己重視自己了,身邊人才可能同樣重視你。也只有你舍棄掉一些責任了,你才能在某個方向發揮最佳的作用,同時,你才有機會照顧好自己并給自己悄悄增值,當有一天,你重出江湖,仍舊能找到令自己閃閃發光的事業。
女人,不要隨意放棄事業,除非你可以做到以上三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