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跟痛新解—踝關節周圍力量失衡
最近在臨床康復過程中出現一例足跟內側疼痛的健步走愛好者。
一、患者主訴:在行走至8000步時左側的足跟內側會出現疼痛的感覺。
二、查體:腓骨長短肌緊張;脛骨后肌、拇長屈肌腱鞘按壓陽性;二頭肌、梨狀肌緊張。
三、損傷機制分析:
患者經常在運動完之后未對下肢伸肌鏈(小腿三頭肌、股四頭肌、臀部肌肉)進行拉伸放松,導致比目魚肌、脛骨后肌短縮無力。同時患者的拇長屈肌肌腱的行走方向比正常人更加靠近內踝前方,導致拇長屈肌運動性緊張。脛骨后肌和拇長屈肌功能是使足內翻。在步態周期中左腳從抬離期到落地期,需要踝關節做背屈和內翻完成落地緩沖足跟外側—足跟—腳外側—全腳掌的過度。但是內翻的肌肉縮短無力,腓骨長短肌就會在背屈過程中將腳外翻,導致內側腳跟先著地,身體重量都壓在足弓內側。導致足弓內側筋膜的緊張,早晨內側筋近端膜附著點(足跟內側)的疼痛。
2.根據解剖列車理論來講:患者是一個長期坐辦公室人員,有骨盆前傾的體態。骨盆前傾會導致平足弓,在站立位足弓內側塌陷也會導致足弓內側筋膜的緊張,早晨內側筋近端膜附著點(足跟內側)的疼痛。具體分析我就不在這里闡述了,有興趣的朋友可去閱讀解剖列車體側線這一章的內容。
3.腓骨長肌的持續走強會導致骰骨的向內下方的錯位,而這種錯位和突然的崴腳沒有關系,這是一種慢性的肌肉長期牽拉導致的錯位。
四、運動處方:
對小腿三頭肌肌進行松解后等長或離心激活。
拉伸股二頭肌、對半腱半膜肌等長或離心激活。
骨盆前傾的矯正性訓練。
骰骨手法復位和足弓墊的制作。
彈力帶左下肢外展鏈神經控制激活。
五、預防
1.小腿三頭肌拉伸
2.股四頭肌拉伸
3.臀部肌肉的拉伸